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看老屋周边即远方

    孙若风
    1页

    乡村建筑之美再发现

    孙若风
    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传统建筑,是承载乡村历史和乡土文化的物理空间,带有泥土气息的这些建筑,其风格与乡村人格相互生成,它们是乡村文脉和生活美学的载体.对乡村建筑采取微改造的办法,更能体现重视文化肌理的中国审美传统.

    乡村建筑乡土文化乡村文脉建筑美学建筑微改造

    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外部形态在地性研究——以四川省高速公路服务区为例

    陈力刘旭峰张勇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化建筑浪潮下,公共建筑外部形态如何取得泛地域认同感是关于建筑在地性的永恒话题.文章辨析了高速公路服务区是具有显性物质功能的公共建筑,同时含有隐性的精神意义,这种意义是构建外部形态在地性的基础.进而辨析了服务区拥有的环境特性也将对外部形态在地性产生重要作用,最终指出服务区建筑外部形态在地性是功能与环境的"融合反映体",应由功能特性和环境特性所共同塑造,从而为服务区的在地性研究提供参考方向.

    建筑外部形态泛地域认同感高速公路服务区精神意义环境特性融合反映体

    建筑策划理论下寒地低碳中小学教学楼策略研究

    徐强张念恩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建筑策划入手,以低碳理念为背景并结合中小学教学楼的特殊性,以此建构CRS模式下寒地低碳中小学教学楼建筑策划的信息要素,同时从基地的选择、空间形态布局、建筑技术、室内环境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开展寒地低碳中小学教学楼策划研究,进而科学地指导后期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

    CRS建筑策划寒地建筑中小学教学楼低碳理念

    城市公共体育馆"平疫"模式转换设计研究——以无锡某体育馆工程项目为例

    朱微胡振宇薛振兴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我国许多城市既有的公共体育馆被应急改造为替代性的治疗护理场所,且被实践证明具有可行性和适应性.现实的需求和成功的案例促使建筑师在设计新体育馆时,从一开始就主动考虑体育馆从平时使用模式向应对疫情模式转换的可能性和技术要求.文章以无锡某体育馆工程项目为例,在设计初期就提出"平疫"模式转换预案,从场地规划、功能分区、设备接口预留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研究,优化方案设计.

    城市公共体育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替代性治疗护理场所"平疫"模式转换

    公民精神与公共空间的互生和强化——以拉霍亚瑞夫特图书馆为例

    郑红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是对拉霍亚瑞夫特图书馆公共空间进行的个案研究.文章首先将现代公民精神定位为公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和奉献;其次,介绍瑞夫特图书馆在空间构成和装饰上的特殊之处,它们都是来自公民的捐赠;再次,那些承载历史记忆的信息被安放在显要的位置里,构成了公民集体记忆的空间,这些空间又着意表达对公民奉献的褒奖,通过对比附近的两家图书馆的捐献墙,阐释了瑞夫特图书馆的捐献墙在设计上的精妙;最后,文章梳理了在图书馆进行的三类活动,揭示了空间、活动和公民精神之间良性循环的关系.

    公民精神公共空间捐赠社会资本

    疫情下高层住宅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研究——以徐州汉邦广场住区为例

    华天冉刘文辉邱磊张宏...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用地紧张,人口密度过大等社会问题的日益凸显,高层住宅成为当下主要住宅形式之一,它在解决城市用地紧张、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也存在着公共空间设计不合理的情况,这直接导致了住户使用不便、人际交往淡漠等问题.同时,疫情时代下防疫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也对高层住宅公共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结合徐州汉邦广场住区项目,从入户大堂、架空式底层、生态车库等方面探讨在疫情背景下如何进行高层住宅公共空间的绿色可持续化设计.在优化住区的居住环境品质和公共设施服务水平的同时兼顾住区居民邻里感和归属感.

    高层住宅公共空间疫情时代绿色可持续化设计归属感

    "坚固""经济""实用""美观"——附设式菜市场材料应用探讨

    董婧徐鹏许杨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附设式菜市场的改造,材料是空间营造的关键载体.菜市场环境空间中选用的材料承载视觉上的空间面貌,承担功能上的空间再造,展现空间结构的细部构造,接续传统文化的情感脉络.文章通过案例梳理近三十年来菜市场空间材料的运用变化,试图展望菜市场改造材料运用趋势.

    传统附设式菜市场改造材料建构装饰

    基于共享营造理念的代际学习中心老幼活动空间设计

    倪佳琪丁炜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代际学习中心模式下,老幼活动空间需要同时满足老人与儿童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其空间环境对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该模式发展背景和空间组织形式的研究,提出共享建设、共享运营与共享设计的设计策略,促进老幼结合互动,提高老幼活动空间的使用效率与环境质量.

    代际学习中心老幼活动空间共享营造设计策略

    文化扩散现象背景下的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系馆更新策略研究

    于颖斌李鹏涛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建筑作为高校文化代表的重要一环,它能够较完整地体现出学校的整体风貌和校园的文化建设.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校园建筑面临着个性丧失、活性不足等问题.文章首先通过文化地理学相关概念下的校园建筑文化分析,了解高校建筑文化现存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系馆为例,通过对高校建筑在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文化扩散现象进行"横断性"的研究,即通过"动态"与"多维"的研究方法,对建筑形态、功能空间、建筑景观等方面在旧工业改造背景下的建筑循环系统中进行分析,同时对高校建筑更新策略进行研究,并总结高校建筑更新策略.以小见大,引证高校特色文化的挖掘对于整个校园活力塑造的重要性,探寻高校建筑更新发展新方向,旨在活化高校历史文脉,为其他相似的高校建筑研究提供借鉴.

    文化地理学高校建筑文化扩散现象更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