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生"协调视角下麻地川村发展策略研究

    李欣莹梁生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的双重背景下,传统村落面临着新的挑战,亟待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发展途径.文章引入了"三生"的概念,以"三生"协调为切入点,指出了"生产—生活—生态"三者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对河南省麻地川村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现存问题和发展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三生"协调传统村落麻地川村乡村发展

    共生理论在乡村振兴景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武晓倩李鹏宇
    4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创建工作,景观规划也是其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但传统的乡村景观规划价值导向单一,不足以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对于乡村人居、自然、产业、文化与组织建设等各方面提出的综合发展需求.文章试图将共生理论的核心思想融入乡村振兴景观规划研究,归纳景观角度的共生理论模型并提出振兴乡村导向的景观规划策略,以期实现乡村景观职能价值的多元化,致力于乡村振兴建设.

    共生理论乡村振兴景观景观规划美丽乡村

    后毗邻时代下的建筑学

    范小琳王冬
    4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今万物互联的时代下,地域主义所坚守的地域身份随着不同地区地域差异的消除而逐渐消失,地域主义正走向衰败的未来.文章从地域概念的构建和对建筑学本质的审视出发,以后现代主义的视角重新探索,希望可以为延续地域主义提供一种方法和路径.

    万物互联后毗邻时代地域主义建筑延续

    从体验到切入设计——以建筑学"入门"课题"从茶到室"为例

    俞泉吴超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任何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都会针对建筑学如何入门展开深入的研究.何时入门,怎样入门,以及入门后如何与下一阶段的建筑学高年级教学衔接,是建筑学基础团队会思考的问题.文章描述对于建筑学"入门"课程设置的思考与实践,探讨其"从茶到室"课程设置作为第一个建筑设计课程的作用和意义,并对教学环节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一年级的设计课程设置决定了建筑学教学体系的基础,而"从茶到室"这个课程设置是一年级(下)学生第一个真正意义上接触的建筑设计训练."从茶到室"设计课教学环节的设置实质是去教授一套设计方法:将学生的真实体验转换为行为的序列,再逐渐生成茶室这个物理结果的过程.

    建筑学入门课程设计环节转化茶室设计

    评价社区物质环境的适老性

    卫大可闫玉梁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急速发展,超过老龄人口半数的独立生活老年人(ILE)住在混龄社区中居家养老.社区物质环境直接影响ILE的生活质量.我们科研团队开发的LSES-ILE是一个针对城市社区物质环境适老性的评价工具,涉及居住建筑、社区配套设施、社区服务网络、城市功能支持四个维度.文章通过在跨地区、多类型的中国城市社区应用LSES-ILE,评估量表的同质性信度、重测信度、结构效度,并筛选出不达标的题项,为建立城市社区居住环境评价标准提供数据支撑.

    独立生活老年人社区物质环境适老性评价工具

    壳体建筑微结构仿生的桁膜复合结构原型研究

    孙明宇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界广泛存在的桁膜复合结构是结构仿生研究中的重要发现之一,主要表现为在结构性能驱动下的膜结构与桁架结构的杂交.首先,文章介绍自然界中存在的桁膜复合结构形态以及与之相关的研究.进而,从结构性能及构成角度,分析桁膜复合结构原理,及不同先锋建筑师展开的结构原型研究.最后,从性能化装饰的角度,讨论以桁膜结构原型为基础拓展出的结构、机械与美学一体化系统.未来以算法技术、新材料与智能建造技术为支撑的建筑工程中,以桁膜复合结构为仿生原型的壳体建筑研究与工程应用将具有广阔前景.

    壳体建筑微结构仿生结构性能桁膜复合材料拓扑计算生形

    "共生艺术"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策略——以大连前革水泥厂为例

    叶洪图陈美琳申大鹏
    6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遗产是后工业转型过程中遗留的承载着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和记忆的空间资源.出于对土地资源不足及废弃工业用地闲置资源浪费等生态环境和能源问题的考虑,笔者在了解了工业遗产保护与改造的可行性后,通过对现今我国工业遗存地保护与再利用问题进行解析和梳理,思考如何让承载了城市工业发展史的工业遗产保留其原有的建筑风格适应性再利用.文章以大连前革水泥厂为例,通过实地考察与分析针对大连实际情况,从利用原有建筑、空间的功能更新、室外景观环境的优化三个方面使其有机地融入城市空间,保证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传承和延续其文化,且满足新时代公众对生活需求,以此为工业遗存地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同时也为城市的更新融合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工业遗产可持续发展历史价值文化传承

    中外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规比较研究

    朱燕梅刘芳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障碍法规是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有力支撑和根本保障,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和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加拿大与爱尔兰是世界上无障碍法规体系较为完善与先进的国家.从法规发展与设计标准两个层面对比我国与加拿大、爱尔兰的无障碍法规,尝试分析各国无障碍发展理念、推动力量、保障人群以及信息智能化等方面的差别,并从经济、文化、人口、科技、气候五个方面来探究差异产生的原因.文章总结提出了针对我国无障碍法规发展与改进的策略建议,以期为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规标准差异原因

    大学校园避难空间视觉感知研究

    王佳欣张姗姗
    6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校园是城市防灾系统中重要的避难空间,其建设不仅要考虑平时要求,也应考虑灾时作为避难空间的要求.除达到各项指标之外,更应从避难者心理感受、行为习惯角度对其进行设计.空间视觉感知影响避难者的行为心理.文章结合避难空间、视觉感知、校园空间等研究,从灾前空间意象、灾时空间选择偏好、灾时空间引导、灾后空间疗愈四个角度,对大学校园避难空间的视觉感知进行分析,并从各空间层级出发提出设计策略.

    大学校园空间避难空间避难行为心理视觉感知

    类型学视野下的建筑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邹阳何玮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建筑类型学为红线探索建筑设计类课程教学新模式,将相关理论及课题成果构建"原型解读""实践重构""大建筑整合与拓展"三大版块,运用于建筑学专业低中高年级相关课程教学中,形成循序渐进的整体教学体系.新模式经教学实践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类型学原型解读实践重构大建筑整合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