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历史文化街区"微更新"设计研究——以光山县正大街片区为例

    杨佩吕红医付亚金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在合理保护历史肌理的前提下实现有序更新,是历史街区改造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文章以光山县历史街区——正大街片区作为研究对象,从分析光山县历史文脉与街区肌理入手,以最大程度保存城市历史文脉特征为原则,提出以"微更新"的设计方法实现城市肌理修复和功能置换.本研究为既有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了案例借鉴与技术方法.

    光山微更新历史文化街区功能置换

    织补:肌理的新生——以杭州市梦想小镇仓前老街更新为例

    卢佳
    128-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我国一些历史街区普遍面临物质老化、环境恶劣、空间失活等现实问题.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发现盲目的大规模重建计划会对其建筑现状乃至文化内涵都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随着社会对历史街区复兴的关怀日渐提高,而基于小规模渐进理论的"织补"策略能够更好地保护空间独特性、文化多样性、社会丰富性,这一创作理念因此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手段并逐渐被大众认可.文章基于相关理论背景的研究分析,结合杭州梦想小镇核心区仓前老街项目,以"织补"理论作为城市更新改造的设计策略,探讨历史街区肌理的新生模式.

    织补仓前老街街区肌理新生

    城市设计视觉维度下苏州线性地域特色空间研究——以十全街为例

    温腾飞
    130-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现代城市设计手段逐渐应用于名城保护与研究中.文章以苏州十全街为例,通过城市设计视觉维度切入,从图底关系、围合感、街道立面设计、景观等层面分析总结了苏州线性地域特色空间的三类特征:街随河走、屋顺河建的同轴线并置空间;以水埠、桥、广场、转船湾等为代表的结点空间和淡雅素洁、轻巧宜人的小尺度街巷空间,为名城地域特色空间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城市设计视觉维度地域特色空间苏州十全街

    欠发达地区城市风貌解析与引导——以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兰江新区为例

    孙嘉麟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对于发展经济、摆脱贫困落后现状的愿望十分迫切.如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既推进城镇化、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同时又能注重城市风貌的引导,避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高速发展,城市风貌特色缺失、趋同化的问题,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文章通过解析欠发达地区的城市风貌特点,提出引导对策,并以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兰江新区为例,为欠发达地区城市风貌规划提供了指导意义.

    欠发达地区城市风貌湄潭兰江新区

    高校建筑室内环境质量多方法综合评价研究——以华侨大学教室为例

    陈秋欧达毅
    13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良好的室内环境质量是学校教室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为探索更有效的室内环境评价与分析方法,文章结合"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重要-满意象限法"这三种方法,提出"室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对华侨大学4间普通教室进行实例研究,对教室总体室内环境以及声、光、热、空气质量等环境因子的质量现状和改善要求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证明了该模型用于建筑室内环境质量调查和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除高校教室外,所提模型亦可运用于其他类型建筑的室内环境评价.

    室内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重要—满意象限法

    基于古典文艺作品分析的中国园林中的女性角色研究

    逯星辉丁绍刚汪松陵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以其自然与不对称的美闻名于世,天生具有柔美、纤巧的女性背景.然而关于女性与古典园林的深入探究,目前学界是相对匮乏的.文章从女性的园居活动、造园活动以及园林环境与女性意识相互投射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对古代历史文献与文学绘画作品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园林中的女性气质、古代女性的园居活动以及园林与女性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希望由现象到本质探讨女性与园林的关联,丰富今人对古典园林的认知,也为当代女性空间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古典文学艺术作品中国古典园林女性活动女性意识

    虚拟现实技术在传统园林建筑保护中的应用

    黎志轩王东
    141-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数字媒体技术运用于各类文化遗产保护之中,较传统数字媒体记录方式而言,虚拟现实技术更具有沉浸与互动的特征,将VR技术运用于传统园林建筑保护,打破传统主观视角,让用户拥有更多主动权参与其中.文章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对于传统园林建筑的保护作用及其积极意义.

    传统园林建筑数字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建筑保护

    木塑材料用于风景园林景观暨设计之要

    吴依然
    14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木塑材料的特性进行了介绍,描述了其在风景园林之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研究分析了木塑材料的性能和变形特点,指出了木塑材料在风景园林和户外建筑中应用的设计要点,并在其初始设计和质量标准等方面给出了解决方案,通过专业设计充分发挥木塑材料的优秀品质,保证制造出更美观耐久的户外建筑和景观.

    木塑景观户外建筑蠕变

    基于空间基因提取的村庄景观形象特色研究——以淮安市龟山村为例

    孙玉叶
    145-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村庄的规划建设中,由于对设计本体研究不充分等问题,村庄存在景观趋同、景观形象特色逐渐消失的情况.在此背景下,文章以传统村落龟山村为例,基于提取出的空间基因对村庄的景观形象特色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空间基因与景观形象特色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两者的内在关联.其次对龟山村的空间基因进行了提取,最后基于此对龟山村的景观形象特色进行了分析.

    景观形象村庄特色空间基因传统村落

    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博物馆公共空间螺旋楼梯设计初探

    黄骏谭婧林燕
    147-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博物馆公共化程度越来越高,交通空间呈多元化趋势发展,螺旋楼梯作为垂直交通元素,更具艺术形态,在博物馆公共空间中被广泛运用.文章从设计软件、建造方法、材质运用三个方面对螺旋楼梯进行技术特征分析,将其艺术特点归纳为轻、柔、简、雅,探讨技术发展对螺旋楼梯艺术表现的推进,总结出螺旋楼梯在博物馆公共空间中发挥的作用.

    螺旋楼梯博物馆公共空间技术性特征艺术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