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景观"内涵中的世界观思辨

    康世磊岳邦瑞薛立尧
    202-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的世界观与价值取向决定着人类实践的内容与方向.风景园林作为空间上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践行者,需要合理的世界观指导景观规划设计实践.景观的不同内涵中均明显地反映着人—景观的二元分离的关系.生态学相互依存、广泛关联的有机整体观可以给予我们以启示,即把景观视为一个过程.

    景观世界观主客体关系过程

    建筑学技术类课程与BIM技术融合的教学研究

    郭剑飞冯静吴玉华
    204-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BIM是现代信息化发展的产物,随着BIM技术的推广与实践,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BIM成为我国实现建筑业信息化的强大推动力,迫切需要高校土建类专业围绕BIM技术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文章对基于BIM技术与建筑学技术类课程如何融合进行了研究,重点讨论了如何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和改革传统教学方式,认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成为BIM技术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现实途径.

    BIM技术建筑技术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

    基于适应性设计理念的职业学校规划设计探研

    李铭扬蒋惠涵崔朋
    206-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更是承载办学理念、教学模式等的物质环境空间,其规划设计应适应积极育训并重的教学理念.文章选取职业学校作为研究对象,以适应性为研究视角,建立职业学校适应性设计的概念和原则,探讨校园的规划设计策略.在整体规划层面提出多点分布型、集约紧凑型以及立体社区型三种空间布局结构,在建筑设计层面解析实训教学楼、图书信息中心和共享设施用房三种单体功能空间的整合设计手法.

    职业学校适应性设计布局结构实训化教学

    基于微气候舒适度的中小学校园外部空间设计策略研究——以郑州航空港育人国际学校为例

    韦峰靳贝贝
    208-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校园外部空间是中小学校园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舒适的外部空间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文章以微气候舒适度为基础,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郑州航空港国际育人学校的规划布局、建筑外部空间以及建筑细部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有利于提高校园外部空间舒适度的措施及应用方法,营造舒适宜人的校园外部空间.

    微气候舒适度计算机模拟中小学校园外部空间

    基于情感体验的大学校园环境评估与优化设计研究

    李香凝张靓成玲萱亢媛...
    21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大学新校园建设粗放式增长带来的空间质量问题不容忽视.文章介绍一种以人的情感体验为核心的环境评估方法,以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为例,通过采集皮电、心电和眼动数据测度人在环境中的情感体验,进而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估,从空间体验者的角度出发,探索新建校园中的环境设计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设计策略,为校园空间环境的优化提供参考.

    情感体验大学校园环境评估优化设计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研究综述

    罗杰王金平贺美芳
    214-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融合了我国古人的科学手段与艺术智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文章通过梳理该领域内上世纪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近年来的经典文献,并借助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以2000年到2019年CNKI中国权威学术期刊和网络学术出版信息总库的相关学术论文为数据基础,对我国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研究进行文献信息计量分析,并设计绘制出发文作者及其机构、核心关键词、突现词等一系列可视化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应当继续完善理论、创新方法,把握热点和趋势,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研究理论体系,并更新传统营造技艺保护模式.

    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研究综述Citespace5.6

    文物建筑外立面保养维护与周边环境整治方法初探——以深圳市龙岗区客家围屋西浦新居为例

    戴明琪陈昌勇郭祥刘威...
    218-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物建筑保养维护是文物建筑保护工程中重要的一类,逐步受到社会的重视,但相关研究仍然十分匮乏.文章以深圳市龙岗区客家围屋西埔新居的外立面保养维护工程实践为例,通过现场勘察,分析了文物建筑西埔新居的现状问题,提出了文物建筑立面保养维护和周边环境整治策略与措施,探讨了如何在保护文物的同时延续原有的生活,并尝试提出相关的保护原则、技术做法、共商机制等方面建议,希望为文物建筑保养维护提供一些参考.

    保养维护西埔新居客家围屋环境整治

    乡村旅游项目中文化IP构建策略和方法探究——以华润五丰农业观光园项目为例

    庄召建梅青
    222-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我国乡村振兴的发展步伐,乡村游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但是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良莠不齐,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通过文旅、农旅相结合,注入新鲜活力从而助力乡村振兴,是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一大难点.文章以乡村旅游项目中文化IP的构建为研究对象,结合华润五丰农业观光园项目实践,分别从规划设计和旅游策划两个层面探讨文化IP的构建策略和方法,以期对国内其他类型项目的建设提供一些解决思路.

    乡村振兴文化IP农业观光园旅游策划

    新媒体艺术对城市公共空间边界拓展研究

    郑淼张程凯温洋
    224-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一词在当下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用语,它源于科学技术的革新,技术的革新也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新媒体技术与艺术理念的融合创造出了不同于传统艺术作品的新样式——新媒体艺术.而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在为城市公共空间增添新活力的同时,也将城市公共空间的边界进行了拓展,文章将分析论证新媒体艺术是如何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拓展的.

    新媒体艺术城市公共空间边界拓展

    "线上教学"背景下城市设计课程改革途径探讨

    戴锏邹志翀
    226-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成为授课新方式背景下,传统城市设计课程内容及教学体系面临挑战.文章以哈工大城市设计课程为例,在分析采用线上授课后出现的教学问题基础上,提出城市设计课程改革思路:需要体现重直观、强逻辑、多元化的教学特色.在此基础上提出三方面的课程改革途径:教学过程虚拟化、直观化;课程体系模块化、强逻辑;教学方式广泛化、多延伸,以期达到培养高质量城市设计人才的目标.

    线上教学城市设计课程哈工大改革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