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商业综合体多首层化策略分析——以邯郸市新世纪商业综合体为例

    白梅郭严泽向思蓉
    126-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建设在国内发展迅猛.多首层化模式能提升商业综合体的整理效益,日益受到消费者和开发商的重视.文章在梳理、总结多首层化商业综合体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选取邯郸新世纪商业综合体为研究对象,对其多首层化手法进行整体评价分析,并与其他成功案例的多首层化策略进行比照分析,最终提出了优化策略,为新建商业综合体的多首层化模式打造提供参考.

    城市商业综合体多首层化评价分析设计策略

    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更新改造设计——以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镇上关村为例

    黄渤田燕吕斯俊
    128-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莲乡藕城"之誉的上关村虽然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原有规划中并没有将上关村与优美的自然景观很好地融合,在新时代的发展号角下,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旅游产业的需要了.文章通过对上关村的更新改造设计,目的就是从空间结构上对上关村进行一次"手术",为上关村的发展按下"快进键",打造新农村建设中的"上关模式",塑造特色村庄的品牌.

    上关村莲花池乡村旅游融合更新改造

    韧性视角下传统村落内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策略——以高桥镇新庄村为例

    管斌君杨家祺
    130-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推进,传统村落内历史建筑存在损毁严重、安全隐患多、保护经费缺失等现象,面临种种困境.文章从制度韧性、社会韧性、经济韧性等韧性视角,阐述了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措施,并以高桥镇新庄村为例加以说明.

    历史建筑韧性视角活化利用高桥镇新庄村

    基于人文理念的高校教学楼改造刍议——以浙江万里学院53号教学楼改造为例

    杨留明王继东
    132-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高校教学楼教学空间和交通空间的功能分析入手,提出了基于人文理念的改造设计理念,体现在灵活性、交互性和艺术性.以浙江万里学院53号教学楼改造为例,强调注重教学空间的灵活性,充分利用交通空间的交互功能和艺术展示功能,从而营造更为浓厚的师生学习氛围.

    高等学校教学楼改造人文理念交互功能

    传统民居空间更新改造设计研究——以云县昔宜村民居改造为例

    石拓
    134-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等政策背景下,传统民居面临改造升级,乡村面貌正在发生改变.文章以云南云县昔宜村孟宅为例,在当地传统民居木构架框架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灵活的适应性功能模块,完善传统民居的功能,尝试满足传统民居在现代社会的多层次需求,同时保持传统村落风貌,探索传统民居改造如何在传承中的创新.

    传统民居空间改造昔宜村

    基于主观评价方法的广州新建社区图书馆的设计研究

    王悦郭嘉谢飞
    137-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载体形式和获取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化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和图书馆的社会化都使得社区图书馆的功能与空间日趋多元开放,由传统的纸质书本阅览场所逐步发展成复合的市民信息枢纽与文化中心.如何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实现社区图书馆现代化的转变,成为图书馆空间研究的新议题.

    社区图书馆智能化功能复合环境心理

    扬州市城市书房空间布局特征研究

    王逸夫
    14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书房作为满足市民日常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兴场所,近年来已在国内一些城市中已经开始实践,并初具规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文章以扬州市为例,从空间布局角度,结合相关城市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目前城市书房在城市中的分布规律特征,从而为将来城市书房的推广提供经验以供参考.

    城市书房空间分布数据分析扬州

    浅析雕塑场边界的位置与形态

    张金超陈岩邓威
    14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雕塑艺术和景观设计的关系一直很密切,很多设计者仅凭自身感觉或经验创造雕塑形体与景观空间结合后的舒适空间,遗憾的是这种空间可遇不可求.雕塑场正是解释雕塑形体与空间、人的视知觉等方面的理论,文章通过研究雕塑场理论方面的内容,发掘雕塑形体与景观空间有效叠合的规律,并形成雕塑场结构中的边界概念,以期为设计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雕塑场边界景观空间雕塑艺术视觉感知

    墙垣在园林中的空间作用和趣味性——以拙政园为例

    王玉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墙垣是一种具有围护与景观双重属性的景观元素.园墙能对游览者产生不同的遮挡作用,同时也与园林中的其他景观要素构成不同的视觉"艺术观感".墙的功能性、特点、造型以及趣味性是前人造园技法中不断发展与总结出的经验.文章以《园冶》中墙垣内容为基础,从墙垣空间营造、类型样式和象征性对园墙进行深层次的数据分析,以期对传统园林的研究和现代园林的环境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墙垣拙政园空间属性云墙趣味性

    场所精神视域下桂林东西巷历史街区的活化与保护研究

    章鉴烽徐丹彤李本建
    150-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一体化进程加速后,全球文化多元融合,部分外来科技及思想观念加快了社会层级的不断变革与优化发展,但同时也使得我国本土文化逐渐改变其原本的面貌,甚至面临消失.现今城市高楼大厦林立,现代化设施遍地,尽管能够为城市内居住的人们提供便捷悠闲的生活方式,但同时也让原本的历史街区面临生存窘迫的局面,因此亟须大力推进"文化自信"等相关理念政策,为历史街区的保护与传承打开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通过研究"场所精神"相关理念,对国内现存历史街区深入研究,以桂林正阳东西巷为主要案例进行阐述,探索"场所精神"在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活化"传承中的关键性作用及使用途径.

    场所精神历史街区保护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