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当代城市交通枢纽建筑形态的在地性表达

    王杨浩然陈剑飞
    157-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代,全球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在缩短了地区之间时空距离的同时,也淡化了地区之间的差别,建筑的在地性特征逐渐被消磨殆尽.城市交通枢纽作为城市的对外窗口,其建筑形态在地性的体现必然能唤起人们对地区特色的感知.文章通过对交通枢纽建筑实例的分析,总结出城市交通枢纽建筑形态在地性表达的原则与方法,为城市交通枢纽建筑的设计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当代城市交通枢纽建筑形态在地性

    既有商业建筑功能提升与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以沈阳大悦城改造项目为例

    王军丁玲常艺
    160-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部分既有商业建筑受建造年代、条件、标准等因素影响,已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传统的推倒重建模式在当前的存量时代将造成能源资源的极大浪费,如何通过改造提升既有商业建筑的使用功能,成为城市更新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通过对沈阳大悦城改造项目的分析,归纳出既有商业建筑功能提升的改造方法,以及在实际改造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难点与解决措施,以期为大量既有商业建筑功能的提升与改造提供参考与借鉴.

    既有商业建筑改造功能提升改造关键技术节能改造净高控制

    基于活力提升的城市工业遗产再利用策略思考——以苏州古城区及周边地区为例

    吴芝薇陈晓
    164-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需要寻找城市区域发展与地块复兴需求的共通点与平衡点.苏州部分工业遗产在保护与再利用过程中脱离了社会实际需求,过度商业化、空间封闭化及文化特色的缺失,导致地块实际运营情况并不理想,地块活力缺失,并没有在改造利用中得到发展.文章结合苏州工业遗产的现状及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从功能植入、空间优化及文化保护三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工业遗产活力提升文化传承开放共享

    浅论历史街区活化与文脉延续中原住民参与度重要性

    支翔柳肃鲍书馨
    16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街区是城市中不可多得的实体文化遗产资源,兼有延续文脉与承载城市记忆的关键性作用,而原住民是其人文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在中国大规模的街区改造活化进程中,原住民在遗产保护中的角色与实践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与难点,单纯的物质空间操作并不能解决如今的主要困境.文章以长沙市的两片历史街区为出发点,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探讨原住民生活原真性被破坏与区域控制性丢失对改造活化进程的影响,以期在剖析原住民参与度重要性的同时给出相应的策略,为传统历史街区的更新活化提供参考与借鉴.

    历史街区原住民参与度活化文脉延续

    寒地水网小城镇慢行系统规划研究——以凉泉镇、二道白河镇、红星镇为例

    郑婉怡赵天宇
    169-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机动化出行频率大幅上涨,机动化交通与慢行交通、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显著.寒地水网地区由于受到气候条件与生态环境的双重掣肘,其绿色发展方式仍处在探索阶段;而慢行系统的建设对于提高城镇空间活力、彰显地方特色、持续绿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寒地水网小城镇特征研究出发,根据水网与城镇关系,将寒地水网小城镇划分为三种类型,并分别对每种类型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慢行系统规划分析.

    寒地水网小城镇慢行系统规划凉泉镇二道白河镇红星镇

    城乡融合型大学城建设的法国实践

    袁青聂博闻邓雯
    171-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过50年发展,塞尔吉—蓬图瓦兹成为大巴黎重要的创新地区.文章详细分析了其建设经验,引发对我国城郊大学城建设的思考.首先,要根据时代特征调整发展目标,对城市创新主体与创新资源进行积累;其次,城市开发应在不同阶段中采取相应策略,坚持创新目标规划并借力乡镇资源进行建设;最终完成引导城乡人群融合的任务.

    城乡融合新城建设创新型城市大巴黎地区新城规划

    轨道城市理念下厦门轨道交通提升策略研究

    霍雅琦
    173-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战略性的大型基础设施之一,其建设对城市的发展、民众生活都具有很大的益处,吸引许多城市纷纷开始轨道交通的建设.但部分城市轨道客流情况并不理想,造成了城市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巨大损失.文章借鉴国际典型"轨道城市"的案例,归纳"轨道城市"的概念及特征."轨道城市"理念实质上倡导的是一种以轨道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强调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交通系统的相互协调和融合,有利于从源头对客流进行控制和引导.此外,文章对厦门轨道交通运行现状情况进行分析,并基于"轨道城市"理念提出厦门轨道交通客流提升的相关建议.

    轨道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提升策略

    基于扎根理论的内蒙古旧美术馆改扩建影响因素研究

    魏旭强韩瑛
    176-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时代发展,内蒙古旧美术馆已无法满足时代需求且无法得到合理利用.文章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内蒙古旧美术馆相关的45个使用者进行深度访谈,通过对使用者访谈文本分析发现,城市因素、文化因素、建筑因素和使用者因素是公众参与视角下内蒙古旧美术馆改扩建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出内蒙古旧美术馆改扩建影响因素模型,为内蒙古旧美术馆的进一步更新利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内蒙古旧美术馆旧建筑改扩建影响因素扎根理论

    基于场所记忆延续的澳门荔枝碗船厂工业遗产更新研究

    赵越
    179-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澳门正面临产业转型和文脉传承等问题,澳门荔枝碗船厂的保护更新一直备受争议.文章从场所记忆出发,梳理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种空间中的集体记忆,探索低强度开发的船厂工业遗产保护更新方式.坚持原真性、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文创产业激活场地生产记忆、叙事性设计重构生活记忆、分级开发优化生态体验等方式,有助于平衡遗产保护和土地商业开发之间的矛盾,使场所记忆得以延续.

    场所记忆文脉延续澳门荔枝碗船厂工业遗产保护更新

    从"洛铜厂"到"洛铜场"——洛阳工业遗产适应性更新探研

    王沛雨黄华
    181-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洛阳铜加工厂是国家"156"计划工程之一,是洛阳涧西工业区与老城连接的门户和起点,城市工业区与生活功能区重叠的最密切区域,其发展对于洛阳涧西工业区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从保护老旧工业区再造城市活力出发,通过将厂区以及厂区周围的空间要素整合并置于日益发展的城市中去,并将新的城市生活方式注入旧厂区中,在保证城市历史文脉延续性和再利用的同时,充分激发厂区活力,提升本土文化的识别性,并探索旧工业区改造的一种新途径.

    涧西工业区洛阳铜加工厂城市更新工业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