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疫情常态化下高层办公建筑入口空间优化设计研究

    陈翔张蕾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疫情常态化下,为了降低高层办公建筑内人员时空接触,减少感染风险,文章通过分析入口空间的包含关系及设计运行现状,提出适应性提升的优化目标,构建整体式优化方法体系,从交通组织、空间模式、环境建设和功能设施方面提出具体优化设计策略,以期对提升高层办公建筑入口空间的疫情防控能力提供指导.

    疫情常态化高层办公建筑入口空间疫情防控

    基于复合化的中小学校风雨操场功能结构研究

    李雪松张建涛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从学校体育到社会体育,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学校风雨操场除了是中小学校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外,还是城市和社区的重要资源,除了要承担起作为校园体育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的责任之外,更应承担起社会体育活动场所的责任.文章从社会与校园两个角度出发,结合复合化设计原理,将中小学校风雨操场分为校园集约型和社区开放型两种类型,通过分析其使用者的行为特征和功能需求,分别研究其内部的功能组成和结构组织,使其能更好地满足校内师生和社区居民的多元化的需求,有效缓解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运动的需求和不充分的社会体育资源之间的矛盾.

    风雨操场功能结构复合化共享开放

    针对社交需求的公共养老空间重构新策略研究——以西昌川投医院为例

    胡中远曾迪来王静王渃冰...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1世纪以来,我国老龄化趋势日渐加剧,同时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老年人越来越需求精神上的慰藉,寻找社会认同与归属感.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养老公共空间"设施化"严重,其单一有限的物质条件、机械化的功能配置和被动的"中心化"活动空间已然满足不了未来的老年人需求.文章针对社交需求,对西昌川投医院及周边城市中的养老机构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并分析问题与需求,结合"去中心化"思想,提出更加灵活、适应未来的公共养老空间重构新策略.

    去中心化公共空间社交老龄化设计空间重构

    基于情感化设计理论的候诊空间材料设计

    姜宁王冰冰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给予患者情感关怀是候诊空间材料设计的发展趋势.文章从情感化设计理论出发,将候诊空间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归纳候诊空间材料在本能、行为和反思三个层次的情感化设计策略,为候诊空间材料设计提供参考.

    候诊空间患者情感材料设计

    后疫情时代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思考——以建筑设计课为例

    干申启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的新常态,这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校教学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建筑学作为土木建筑类重要应用型学科门类,其核心主干课程"建筑设计"更偏向于师生面对面交流的线下教学方式,故在使用在线教学方式时将面临种种挑战与机遇.文章以建筑设计课程的在线教学为例,对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改革进行探讨与介绍.

    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教学质量建筑设计课

    基于行为观察法的地景建筑边界设计与穿行度评估——以广州大剧院为例

    康子龙黄瑜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景建筑具有模糊建筑与景观边界的特点,在提升城市公共空间连续性、模糊场地边界、消解建筑边界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广州大剧院为例,通过行为观察法对大剧院分别进行空间观察和边界观察,记录并分析大剧院各个空间的行为类型及其分布;对人群热度和边界穿行度进行量化分析.以不同的城市界面为依据拆解建筑边界,对广州大剧院各边界构成要素与边界穿行度进行关联性探索,总结地景建筑边界构成要素与人群行为活动的规律和特征.

    行为观察法地景建筑边界设计穿行度

    基于"大思政课"理念的建筑类专业思政路径探索

    姚鹏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业思政是落实"大思政"教育的必然选择,是解决"课程思政"弊端的必然路径,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提出"一流党建"筑匠魂、"一舰四航"聚匠师、"一线四维"树匠心、"一核四翼"承匠艺的建筑类专业思政路径.实践表明思政教育迎来新发展,三全育人形成新格局,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

    大思政课专业思政协同育人建筑类专业

    新工科背景下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重构与实践——以大二年级建造实践课程为例

    武茜李林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速发展的工业化时代给我国传统建筑学教育带来较大冲击和考验.文章结合建筑师职业教育的发展脉络和国内外建筑学教育的实践,以浙江科技学院建筑学专业为例,反思实践教学现有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以建造教学为切入点,重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并通过该校大二年级建造实践课程的教学展示,阐述课程体系改革的举措和思路,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

    新工科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造实践

    基于商业价值与体验的产业园配套园区人流动线设计研究——以福州滨海新城那迪广场为例

    谌珂梁颖雯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园配套商业园区的人流动线对其商业价值与顾客体验具有重要意义,商业项目能否运营成功取决于项目本身的整体规划以及其人流动线组织的优劣.文章结合福州滨海新城那迪广场实例进行分析,对产业园配套园区人流动线的设计进行探索和研究.

    产业园配套人流动线园区规划体验式消费

    鲁班锁·榫卯邻里空间——浙江省社区邻里中心设计研究

    崔赫张睿阮振伟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邻里中心"的概念自西方住区规划理论发展而来,由新加坡引入国内,是集公益性与经营性于一体的公共服务配套新型载体形式.国内"一站式"社区邻里中心的建设须结合社会现状及发展需求进行在地化探索,探究功能空间"集约、复合、共享、开放"的实现路径,从而实现高效利用,促进邻里中心可持续运营使用.文章以浙江省社区邻里中心创新设计大赛专业组二等奖作品"鲁班锁·交织邻里空间"为例,基于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与"生活圈"理念的实践背景,解析设计团队对新建类社区邻里中心设计的探索过程与阶段性成果.

    社区邻里中心功能复合未来社区概念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