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下而上"混合居住的老城社区社会空间特征研究——以苏州古城社区为例

    吴婉儿黄春晓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合居住被认为是解决当下居住分异加剧的重要手段,全面剖析混合居住模式的社会空间与社会效应,能透彻理解混合社区的价值和问题,为混合社区的建设、改善提供实证依据.文章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苏州古城"环秀—察院场"社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自下而上"形成的混合社区在居住、就业、交往三个维度的社会空间特征和社会影响,得出该模式具有庇护和支持的双重特征,对社区的包容与活力有促进作用,但同时会引起物质空间极化、邻里关系恶化、社区价值埋没等负面影响.该模式的局限性源于"自下而上"不可控的特点,提出模式良好运行需要以功能齐全、形式多样、条件良好的物质空间为基础,注重对混合的对象、速度和尺度的引导和控制,同时不能忽视社会工作和时间沉淀等非物质空间手段的协助.

    混合居住模式"自下而上"社会空间混合社区

    现代景观设计数据论倾向的反思

    彭怀贞刘破浪王雪琛肖志鹏...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时代设计工具在景观设计领域的应用日渐普及,其本质是技术工具.在工具理性观念的推动下,数据论倾向有主导设计之嫌.文章结合大数据应用在当前风景园林学、建筑学及其他领域中的影响,对存在技术过度依赖的现象进行分析;对设计领域数据论观念的误导性进行分析和反思;呼吁未来设计师应正确看待现代科技工具的复杂性,回归人本主义的设计价值观.

    数据论倾向工具理性景观设计大数据分析

    三维协同设计方式对装配式建筑机电精准预留预埋准确率提高的措施分析

    郑晏芝张梅香李健
    8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由于装配式建筑飞速发展,对精准预留预埋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传统的设计工具及设计方式制约了装配式设计的发展.文章分析了建筑行业制图使用的设计工具及设计方式,分析现阶段预留预埋所存在的问题,指出三维协同设计方式对装配式建筑机电精准预留预埋准确率提高的一系列措施,为建筑行业三维正向设计作出指导.

    装配式建筑设计工具设计方式预留预埋

    城市工业建筑遗产改造策略研究

    李俊达
    8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城市大规模扩张的背景下,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城市更新面临的普遍问题之一.文章在工业建筑遗产认知的基础上,总结了改造原则与模式,并基于实践案例提出改造策略,为城市工业建筑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照.

    工业建筑遗产空间类型运营模式改造

    公园城市背景下的绿色空间赋能体系构建研究

    杨茅矛李静波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提升绿色空间价值转化效率,促进绿色空间价值向更高维度提升,是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议题.文章从赋能角度就公园城市背景下的绿色空间价值转化过程进行解构,认为绿色空间价值转化主要通过周边环境、空间、人流、商业等方面的赋能途径进行,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绿色空间可以在生态、社会、经济层面对周边环境进行赋能,从而使自身价值在不同维度得以传导并体现.文章尝试构建符合价值转化内在需求的绿色赋能空间体系,为公园城市的投资、开发、运营管理提供永续发展支撑.

    赋能价值转化绿色空间公园城市

    杭州市主城区餐饮业空间格局分异研究——以大众点评网络评价数据为例

    祁巍锋范海燕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python软件获取杭州市主城区餐饮商户在大众点评网中的点评数据,建立口碑评价指标体系,对餐饮业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核密度分析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杭州市主城区餐饮商户分为四个等级,呈"橄榄型"分布,中等口碑商户较多,餐饮业发展综合水平较高;餐饮业分布格局以湖滨地区为中心,其他多个次级中心共同发展,呈现"一核多心"的态势;餐饮商户口碑分布呈现圈层递减和沿交通轴线扩散的发展规律,且受城市等级和商圈规模的影响较大.

    口碑度空间格局大众点评网餐饮商户杭州市主城区

    对峙中的融合——佩夫斯纳与福蒂的设计史研究

    王发堂王帅
    9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理论的本质其实是一种言论道德,设计这门新型学科出现后,为掌控这种言论道德,历史学家们对其发展历史的建构从未停止.历史学者撰写的历史本身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对他们的创作历史进行研究也是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文章通过对英国设计史学界理论家代表佩夫斯纳和福蒂的设计史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尽管他们研究内容相同,结果却大相径庭的原因.

    佩夫斯纳福蒂设计史研究宏观史学微观史学

    地域主义建筑的启示——以马里奥·博塔的建筑作品实践为例

    陈栋
    9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里奥·博塔作为瑞士提契诺的代表建筑师,受教于卡洛斯·斯卡帕,且深受勒·柯布西耶和路易斯·康的影响.其将几何形态与场地、环境、空间、光影等设计因素相结合,作品带有强烈个人风格.对于建筑细节的追求,受意大利理性主义思想的影响,将地域主义建筑推向国际化,是对地域建筑的一种新的诠释.他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对于当下的建筑师,尤其是从事"乡建"设计的青年建筑师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地域主义建筑马里奥·博塔材料光影

    基于视线通廊控制的城市设计应用研究——以烟台市芝罘区解放路东侧城市设计为例

    吕名扬王大成
    100-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设计的目标是对城市空间各要素按既定原则进行统筹规划和布设,以满足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需求.文章研究选择烟台市芝罘区解放路东侧城市设计为典型案例,对设计过程中采用的"视线通廊"理念进行详细阐述和系统分析,包括视点、视角、视距等要素的布设,沿海景观界面和山体景观视点等数据的分析计算以及视线通廊与天际线控制叠合演算方法的综合运用;明确了城市设计过程中"视线通廊"对城市建筑高度和开发强度的指导.

    城市设计视线通廊建筑高度开发强度

    传统营建体系中生态与场所性要素的耦合关系研究——以青岛市青山村为例

    刘乾宇罗怡晨徐诗伟李昊...
    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聚落在发展中出现的人地关系理性认知不足,重技术、轻文脉的现状问题,文章通过对传统营建体系的形成路径及发展机制分析,从传统聚落空间的生态及场所性特征入手,引入系统耦合理论,浅析二者间的协同因素及作用形式,为传统营建体系在当代可持续发展语境下的传承与转译提供方法性思路.

    传统营建体系生态性特征场所精神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