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设计创新及变更在海外施工中的重要角色

    李云飞
    105-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创新、设计变更是施工行业中的常见措施,主要为提高施工效率、完善工程设计.文章以第一条按照中国标准自行设计施工的国际化铁路——阿布贾至卡杜纳铁路项目为研究主体,首先简要介绍了阿卡铁路项目情况;之后列举阿卡铁路项目的两个重大设计变更,对"设计创新及变更"在海外施工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必要分析;最后对设计创新、变更的目的与方法进行了总结.

    设计创新及变更中国标准阿卡铁路项目海外施工

    线框型装置对空间的分割与联系——以中村竜治Foundation与Beam为例

    秦圣雅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村竜治①是日本的青年建筑师.他所作装置大都表现出极其生动的意向,同时满足功能要求,分割空间.文章选取Foundation②(基础)与Beam③(梁)两个外形相似、同为线框型的装置进行研究,在建筑设计的视角下,分别分析两个装置对展览空间的分割及联系,以及对身体及视线作用产生的空间感知,并且通过两装置对比研究,试图抽象出线框型装置对空间的作用.

    线框型装置空间分割空间联系身体感知

    苏南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探究——以苏州市树山村、西巷村、陆巷村为例

    庄梦雨
    112-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全国各地乡村纷纷开始探寻各自的发展路径.文章以树山村、陆巷村及西巷村三个典型苏南乡村为例,对其不同的振兴发展模式进行探究,讨论并总结苏南地区乡村在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时存在的共性特征及影响乡村发展的共性问题,思考苏南乡村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激活乡村活力、获得更好的发展方式.

    苏南乡村乡村振兴发展模式乡村活化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高层医疗建筑综合体设计——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临床诊疗中心为例

    张荩予
    114-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医疗投入的增加,城市中心区老医院往往无法满足当前的使用要求,亟须改建和扩建.与郊区新建医院相比,高密度城市中心区高层医疗建筑综合体不仅面临来自建筑自身的问题,更需解决来自外部城市环境的矛盾.文章基于实例分析,探索上述问题的设计应对方法,通过对总体布局模式、功能流线设计及公共空间营造的解析,为医院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高层医疗建筑综合体布局模式功能流线公共空间

    基于城市修补理念的城市慢行系统更新设计策略研究——以南昌红谷滩滨江慢行系统为例

    闵若遥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修补理念是城市发展理念的分支,强调"小规模、渐进式"的手法.城市慢行系统对于城市修补、解决城市病有重要意义,它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以人为本理念的绿色交通系统,目前已经在国内多个城市推广实施.文章以南昌红谷滩滨江慢行系统为例,运用城市修补的理念解读该慢行系统的更新设计策略,将策略分为功能织补、文化修复、空间提质、生态增绿4大板块,细分为11项内容,为国内其他慢行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借鉴经验.最后,根据目前红谷滩慢行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进一步的优化设想.

    慢行系统城市修补城市更新设计策略文化修复

    文化旅游型游憩商业区规划设计研究——以西安大雁塔RBD为例

    鄢雨晨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们对休闲旅游的需求不断上升,城市游憩商业区(RBD)逐渐兴起并受到广泛关注,文化旅游型游憩商业区是其中典型的类型.文章结合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以西安市大雁塔RBD为例,以景观游憩学的视角从城市游憩系统与外在性、游憩物质空间、游憩行为空间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构建模型对大雁塔RBD的空间品质进行评价,最终归纳出文化旅游型游憩商业区规划要点,以期为相似类型的RBD规划提供经验.

    游憩商业区大雁塔景区规划设计公共空间地域文化

    基于"山水城市"理念的城市设计实践与思考——以增城市中心城区重要地段城市设计为例

    刘锐张子聪窦建奇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山水城市"建筑理论,在增城市中心城区重要地段城市设计中探析岭南地区可持续的山水城市发展模式,提出人、自然、城市相和谐的山水城市理念,塑造整体生态的城市空间结构,整合大范围内的山水环境,使城市空间与山水环境相得益彰,山、湖、城、江融为一体.规划项目已经实施,规划中将增城定位为都市公共服务中心、文化产业新城、国际会议休闲中心,构建"红瓦绿树,碧水蓝天"的山水新城、生态新都、穗城绿洲、休闲胜地,彰显"自然生态、活力有序、人文深厚"三者相结合、人与自然协调的生态设计价值观.

    山水城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岭南

    社区环境品质提升中的公共艺术心理需求研究——以大连市中山区福寿社区5号院为例

    刘倩温洋
    12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公共艺术方式介入的建筑场所提升研究"是基于建筑场所性所涉及的美化、交往、视觉、行为等提升内容为要素,结合公共艺术方式进行研究和探索.文章以大连市福寿社区5号院为研究对象,运用调研、评测、分析、策略与设计等方法着重在公共艺术介入的心理需求方面展开研究,探索了以参与方式为主的社区公共艺术在居民心理需求方面的特点以及交互改善作用.通过设计提升策略的实验,获得建筑品质提升的有效方式与系统方法.

    公共艺术心理需求社区常驻居民群体品质提升

    基于空间句法的校园空间形态认知研究——以武汉大学校园为例

    张亚丽
    131-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武汉大学校园为例,利用空间句法原理分析其空间结构,并与实际调研的公众的校园空间认知数据进行比较,探究其空间认知的特点和规律,发现校园空间的矛盾点,为其提供良好的空间安全感、归属感,获得良好的空间体验,为校园发展和规划献计献策.研究表明:(1)校园空间结构复杂,可理解度为0.281685,相关性较低;(2)不同的空间认知起点对其整体空间结构影响的复杂程度不同;(3)上图率最高的认知起点在空间结构中全局整合度和局部整合度最高的道路上.

    空间认知空间句法可理解度整合度校园规划

    基于人本导向的东北压煤村庄产业振兴研究——以黑龙江省鸡西市团结村为例

    张东洋赵天宇张媛媛
    13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本导向"是以村民的意愿为出发点,了解村民的根本诉求,实现村民心中对家乡的愿景.综合考虑人、文、地、产、景之间的有机关系,实现人地关系协调统一发展,使乡村振兴科学合理有效开展,使规划真正受惠于民,从源头解决乡村问题.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任务中的关键,对其规划更要因地制宜加以考虑,不可盲目进行.要充分考虑人地关系,考虑村民实际利益,尊重自然,加强生态保护,实现乡村产业转型、文化复兴、生态环境优美三者和谐统一.

    乡村振兴人本导向压煤村庄产业规划复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