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开放住区外环境品质提升方法探析——以锦州市铁路住区为例

    富露唐建郭剑
    185-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锦州铁路住区是铁路相关单位为改善铁路职工住房质量而集中建设的一批住宅区.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使得住区外环境在空间形态构成、景观元素配置等方面显现出诸多问题,场地使用率低亟待更新改造.文章基于环境体验和认知密切相关的格式塔心理学基本原则和经验成果,以案例解析的方式分析住区环境在主要外环境场地的更新与改造,总结铁路文化元素功能置换后,融入到既有环境品质提升中的具体组织方式,以期为具有同类社区特征的既有老旧小区的微改造提供可借鉴的设计方法参照.

    格式塔开放住区外环境品质铁路文化特征

    基于共享单车轨迹的购物中心短距离辐射范围识别——以北京市购物中心为例

    林逸飞马妍沈振江
    188-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购物中心的空间布局与选址通常受居民的短途出行距离、人口密度、交通可达性等要素的影响,而共享单车的出现极大增加了我们日常生活的短途出行距离.文章基于共享单车的O-D轨迹,分析共享单车对购物中心短距离辐射范围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共享单车的出现使城市购物中心的短途辐射范围大幅度提升(平均增长4.2倍);共享单车对不同区域购物中心的短距离辐射范围的影响程度不同.研究结果可为购物中心的选址提供理论依据.

    共享单车购物中心辐射范围O-D轨迹

    "树"的隐喻——中国人寿陕西省分公司综合楼设计

    罗乐刘磊
    191-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中国人寿陕西省分公司综合楼的设计案例,阐述了一座现代办公建筑在特定环境中设计构思的生成与演化,探讨了设计作品从形态到功能、从平面到立面、从确立标识性到创造开放的城市界面等一系列设计思考过程.随着对设计条件的深入梳理,从场所中提取"树形"作为设计概念融入到立面肌理设计、室内空间组织、绿色设计等具体设计环节,确立了以"树"为设计立意和与环境对话的建筑语言.

    中国人寿陕西省分公司综合楼绿色设计

    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实践——以漳州西湖生态园创建国家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为例

    赖绍雄罗晓予
    194-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城区规划的相关要求,然后以漳州西湖生态园为案例,介绍了西湖生态园为创建国家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所编制的一系列规划与建设方案的主要内容,对新建城区的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与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绿色生态城区城市规划评价标准工程案例

    基于整体视角的干旱区传统建筑界面气候适应性策略

    贾苏尔·阿布拉钱振澜王竹陈继锟...
    197-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解析与诠释基于整体观的干旱区传统建筑界面适应气候的营建策略,为我国干旱区乡村建筑的生态发展提供启迪.从传统建筑特定的干旱气候出发,剖析应对气候的界面策略,重点从屋顶、墙体、窗户等三个界面切入进行分析,揭示建筑界面策略要与地域经济匹配的整体思路,以期为我国干旱区建筑界面设计提供借鉴.

    干旱区传统建筑建筑界面气候适应性策略整体观

    新媒体背景下城乡规划公众普及路径探索

    刘泽宇郑晓红
    200-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众对于城乡规划认知的缺失是导致其无法有效参与规划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提高公众对城乡规划的认知即城乡规划的公众普及具有现实意义.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城乡规划的公众普及提供了契机,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介信息传递便捷、平等和高效的优势,结合传播学理论和方法,把专业、枯燥、难懂的城乡规划内容通过通俗化、扁平化、卡通化的方式传播给公众,从而实现城乡规划公众普及,对于提高城乡规划公众参与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新媒体时代城乡规划公众参与公众普及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外国建筑史教学探索研究

    荀欢欢
    203-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探索外国建筑史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利用VR/AR技术,用沉浸式体验替代传统教学图示,引导创造出场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使传统靠想象的建筑空间转化为立体空间视觉体验.依托空间模型,附加相应空间数据与历史信息,进行广泛数据链接,创建虚拟环境,融合多源信息,实现信息化教育教学.把建筑信息融入到学生切身感受中去,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将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建筑史的兴趣.

    虚拟环境沉浸式体验空间数据知识传输

    基于居民行为体验的老旧社区交往空间因子分析——以昆山市中心城区老城区14个社区为例

    张妍薛雷
    205-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昆山市中心城区老城区内致塘河—南北后街沿线14个老旧社区交往空间的文化及物质空间环境进行调查,运用问卷调查及因子分析法,结合社区居民行为需求,提炼出老旧社区交往空间中与居民行为体验相关性较强的3个影响因素:活动空间质量、感受因素、活动空间功能性,并以此为重点,提出老旧社区交往空间环境品质优化方向.

    社区交往空间老旧社区更新居民行为体验因子分析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开放空间系统分析与评价

    吴越夏明杰杨玥
    207-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放空间作为城市居民生活与工作的重要场所,在满足市民物质文化需求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文章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作为研究样本,借助ArcGIS等分析工具梳理大走廊开放空间系统的现状格局,应用核密度与统计学等相关理论多角度探讨开放空间系统与城市居民生活间的潜在规律.调查显示,大走廊拥有着"三湖两带两湿地"的生态基底与横纵交织的生态廊道网络,为城西的居民提供了大量丰富且优质的户外活动场所.此外,通过分析发现,范围内的湿地、公园、广场等开放空间与市民生活场景在数据统计上呈现了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重视其保护与建设或能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开放空间生态资源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定量分析

    基于可持续性理念的建筑改造设计策略——以郑州大学美术学院改造设计为例

    王雨涵颜妮
    211-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共同行动的推动以及我国绿色建筑及新型城镇化建设高潮期的到来,高校校园逐步迎来向绿色校园转型的机遇.文章以郑州大学美术学院改造为例,重点讨论基于校园可持续理念传播的绿色改造.通过对美术学院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系列绿色改造措施.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带来空间优化与资源回收利用的效果,同时强调师生参与,达到增强可持续理念传播的目的.通过绿色建筑改造措施和可持续理念的传播来实现绿色校园是未来绿色校园发展的必要条件.

    绿色建筑学校建筑师生参与可持续理念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