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

    龙小凤
    1页

    城中村改造与文化传承研究

    姜岩龙小凤杨斯亮
    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中村是我国特有的城市形态,它不仅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缩影,同时也埋藏着城市特殊的历史文化气息与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城市的发展,城中村在其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也常常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一直被视为城市"疤痕",成为推土机下的冤魂.城中村中具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常常遭到破坏.在新时代新要求下需要重新审视和思考改造模式,城中村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构成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部分,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文章首先对"文化传承"的提出及理论进行了研究,认为其包含保护、传承和发展三方面的内涵,是保护遗产、继承文脉和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其次将"文化传承"相关理念运用到城中村改造当中,提出了从保护、传承、发展三个层面的"3+3+6"内容体系;最后以西安保留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城中村为研究对象,以建构文化传承体系为手段初步探索城中村的改造方向,在保证城市发展、解决城中村问题的同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实现文脉的传承,留住乡愁.

    城中村改造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传承

    揽自然之美,涵人文之秀,得区位之优,立汽车之业——湖州智能电动汽车小镇启动地块总体修建性详细规划及一期工程建筑设计解析

    徐以亮黄帆杨磊陈胜锋...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各地"小镇热"的兴起和产业竞争需求,高新技术产业小镇的建设,逐渐成为供给侧改革和科技强国的重要内容.文章以湖州智能电动汽车小镇启动地块总体修建性详细规划及一期工程为案例,探讨小镇设计如何体现城市文脉和地域特色,如何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小镇的独特功能定位,创造出宜人的、富有特色的建筑、交通、景观空间.

    汽车小镇水巷城市肌理庭院公共空间流线造型建筑形态小镇客厅

    近代上海住宅卫浴空间及其设备的演进

    左琰徐佳逸徐小成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埠后上海的经济繁荣、人口激增刺激了近代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上海深受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在西方居住观和新建筑设备技术的推动下,近代住宅出现了独立卫生间,配套的卫浴设备经历了从最初全进口,到外资本土化,再到中资制造的发展过程.文章从近代上海卫生观念的转变和制度更新入手,对近代上海不同住宅类型的卫生间布局及其装饰特征展开分析,并对卫浴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概况做了梳理.作为建筑设备技术发展的一个组成要素,卫浴空间及其设备的演进无疑成为近代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有力注解.

    近代上海住宅卫浴空间卫浴设备

    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设计下乡"服务地方联动机制研究——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城心设计"工作坊为例

    方芳周金星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通过高校"设计下乡"充分发挥地域优势,运用设计智慧,参与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文章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城心设计"工作坊为例,探索建立乡村与高校双向设计工作坊,培养乡村设计人才,为乡村提供设计服务的同时也为高校提供转化科研技术的实践基地;创新多维模式带动乡村经济增长,为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设计下乡"服务地方的联动机制提供实践经验与建设性参考.

    乡村振兴设计下乡服务地方校地协同

    红色文化下苏州五卅路街区更新策略

    郭月袁红帅唐倩倩
    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街区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空间节点,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应引起重视.近年来,红色旅游的发展与困难并行,因此提出对红色文化的文旅特色街区建筑的研究是必要的.文章以五卅路文化街区为例,分析其发展更新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对背景和概况分析,归纳出以红色文化为前提的旅游特色街区的发展需求,对红色文旅特色街区提出融合、叠加、并置等多层次全方位的空间策略,为城市特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种新思路.

    五卅路街区红色文化建筑与城市设计

    商品住宅的空间负外部性及建筑导控策略浅析

    徐益清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宏观环境和微观居住理念的更新,商品住宅对城市输出的负外部性正越来越深刻地暴露.文章从城市规划和建设视角研究了商品住宅的空间负外部性,分析了商品住宅空间负外部性产生的原因和具体表现,提出了解决商品住宅的空间负外部性的建筑导控策略.

    商品住宅负外部性空间导控

    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建筑物理实验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董旭娟雷一彬
    3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物理实验是建筑物理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通过实践进行学习的重要手段.文章结合实际教学工作,尝试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可行性;总结了研究性物理实验的教学特点:实验内容具有开放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效果突出;并通过教学组织的五个阶段探讨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方法.开展研究性建筑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推广.

    研究性实验建筑物理创新意识教学组织

    柯布西耶建筑作品回顾——解读细部元素中的"建筑漫步"理论

    张可
    3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漫步"是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①所提出的重要建筑理论,蕴含了其建筑作品复杂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该理论通过独特的时空观与叙事结构,引导体验者运用自身感知能力与建筑进行互动,从而产生全新的体验.文章通过解读勒·柯布西耶的建筑漫步理论,并结合其建筑作品中门、窗、楼梯与坡道几种经典建筑细部元素的设计分析,总结探讨有关"建筑漫步"理论的现实意义,以从业者的角度对建筑师与使用者之间良性关系培养提出新的思考.

    建筑理论"建筑漫步"建筑细部元素建筑体验

    建筑声景学学科构建及发展研究

    何蒙蒙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以来,噪音侵占城市,收声媒介的发明进一步加速日常生活的声语境异化.基于声态问题,R.M.Schafer①开创了声景研究,并在其后四十年成就了一套广泛而连贯的知识系统.当代声景理论正经历着从宏观到微观的嬗变.研究尺度从城市下降到建筑,并在身体性的空间着陆.建筑声景以因缘方式隶属于场所与行为,它是发声的事件合集与包纳其所为的物质环境在空间感知上的统一,其研探将于搁置处重启,在声之生产与自我澄明的伏脉中寻求落锚.

    有声建筑声景声空间听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