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旅产业链构架下的古镇社区营造方式分析——以道口古镇为例

    李嘉洋李佳琪范惟晶
    142-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文化古镇发展过程中,过分看重产业开发而忽视人居环境治理,将造成古镇发展难以为继.古镇是人类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基于产业链构建角度提出古镇社区营造思路,分析古镇的现状问题以及各方主体对古镇的保护开发新理念,以期能够推动古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并通过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和共建共享形成完整产业链条,使古镇生存环境得到改善.文章结合古镇建设实践,对古镇社区营造方式运用问题进行探讨,强调古镇居民对自我生存家园营造的参与性,协同保护社区文化遗产,注入新的生命力,实现古镇的可持续发展,让全社区居民共享古镇福祉.

    产业链古镇社区营造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共建共享

    高度视角下的城市形态导控方法探究——以南京溧水的城市高度控制为例

    余小艺曹浩然
    14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高度作为城市空间形态的核心组成要素,对城市风貌、整体品质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以溧水区高度控制为例,探究如何从高度视角进行城市形态导控,并建构城市高度形态导控系统,思考如何以街区三维形态作为基本控制单元,通过"高度"维度的管控将城市形态转译为可管理的语言,为城市整形态优化提供理性化支撑,同时通过不同要素修正,进而提出结合城市设计意图的城市特色形态.

    城市形态街区高度形态城市高度导控南京溧水

    传统风貌中心街区的改造与重塑研究

    郑愉胡振宇
    146-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内许多小城镇具有传统风貌的中心街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形象陈旧,基础设施老化,失去活力等问题,因此,需要在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对进行更新改造.文章以浙江省衢州市湖南镇廿项线中心街区为研究对象,针对中心街区现状及存在问题,将中心街区整治与地域文化传承相结合,提出不同的整治策略,重塑空间结构,恢复街区活力,旨在为中心街区风貌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实践操作方式.

    地域文化传承建筑环境立面整治景观提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塑造韧性城市的规划思考——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杨筱钱可敦
    148-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与瘟疫之间的斗争,一直是城市规划发展的主要动因之一.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在武汉暴发,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冲击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城市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思考.文章以韧性城市的理念为切入点,剖析了疫情防控期间暴露出的城市问题,从空间韧性、规划韧性、技术韧性、经济韧性、治理韧性五个层面,提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韧性城市的构建策略,以期为我国未来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韧性城市公共卫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城市规划

    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互动协调性之初探

    许泽凤
    150-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审美需要是建立在人们基本生活需要被满足的前提之下的,正如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一样.传统的住宅建筑的基本功能是满足人们生存需求,但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传统的建筑已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住宅的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关系.文章从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互动协调性的重要性入手,分析探讨了目前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不协调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室内设计建筑设计解决对策

    基于五感的城市儿童活动空间设计分析

    董治国张馨予
    152-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这五感是儿童接受学习外界信息最直接的方式.文章以景观对儿童的感官影响出发,分析景观对儿童带来的发育影响,为城市中儿童活动区的设计提出策略方法.

    儿童活动景观五感城市设计

    应对气候变化的公园城市社区空间适应性设计——以杭州市九乔国际商贸城为例

    汪洋俞芸邹豪
    15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面向公园城市的未来社区建设也需要同时适应气候变化和寻找新经济增长点.杭州在城市化进程中已逐渐成为气候变化的高敏感地,位于杭州城郊的九堡及其周边地带即身处其中,并成为互联网商业新营销模式的原创地.为了有序引导该地区的空间转型,九乔国际商贸城以环境特征分析为切入口,依托产业转型契机,从连接机会均等、理水排涝、通风散热散霾、交往空间共享等四个方面提出本地化改造方案,以期增强空间结构整体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助力实现"2060碳中和".

    公园城市社区空间适应性设计气候变化

    公园城市语境下的街道一体化研究概述

    周泽林刘琢新陈丽烨
    157-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成都天府新区时,提出"应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印证了我国当前所处的生态文明时代应坚持不懈地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应该有序地开创公园城市建设路径的新探索.公园城市理论的提出与具体实践,是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公园城市体系完善过程中,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各要素的承载体,应该全面展现街道空间回归于人、回归于自然的重新生长.因此,从共享街道理论延伸到街道一体化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方能支撑宜居宜业的美丽公园城市加快成型.

    公园城市街道空间共享街道一体化

    大连市不同使用功能的城市广场热环境分析与研究

    苏媛王婵娟李宗懋吴学政...
    159-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广场是市民室外活动的重要场所,而室外环境的热舒适性又和市民出行密切相关,因此对城市广场进行热环境探索并加以改善已成为迫切需求.文章通过对中国广场最多的城市大连市进行分析,选取8个典型城市广场进行室外热环境的实测调研,从广场使用功能、空间形态等角度进行实测数据分析,为城市广场的规划改造和热环境的改善建立参考价值.

    城市广场室外热环境空间形态热舒适

    苏州姑苏区交通拥堵原因及优化策略——以桐泾北路留园路段为例

    李梦迪
    161-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有限路网和历史文化风貌双重约束下,姑苏古城道路网远不能容纳现有机动车数量,古城交通供需严重失衡,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文章以金门路与北环快速路间的桐泾北路路段为研究对象,从路面构成、用地布局、历史遗留等方面综合分析影响交通拥堵的成因,进而总结提出构建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接驳体系;合理组织道路横断面;优化道路交叉口;建设智能交通管理平台等四方面的优化策略,以缓解古城交通拥堵现象,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交通拥堵交叉口横断面优化策略姑苏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