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地方叙事思考城镇化发展

    宋建明
    1页

    地方叙事与设计

    宋建明
    2-7页

    国外文化建筑中装配式外围护系统设计分析

    张瑶吴宏磊韩斐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研究与分析国外装配式文化建筑典型案例,文章总结了国外当代文化建筑如何运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实现建筑造型.通过研究案例在外围护系统的造型设计、墙身构造设计、材料选用与组合方面的规律,得出国外文化建筑中装配式外围护系统一般采用方案模块化、单元标准化、材料灵活化的设计方法,最终借助装配式建筑手段实现建筑理念.

    装配式预制建筑文化建筑建筑设计

    新发展理念下建筑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探索

    卞坤吉迎东靳维
    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文件相继出台的背景下,我国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更高的要求.文章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建筑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践,以价值引导作为建筑学专业教育主链条,用思政元素的"大脑"来引领建筑学"专业教师"和"专业课程"的双脚,向着培养我国新时代有道德、有信仰、有情感、有担当的城乡建设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迈进.

    新发展理念建筑学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思政元素

    动态空间——安源大剧院设计思考

    鲁丹唐波袁帅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探究安源大剧院设计时所引发出的关乎建筑动态空间的设计思维模式.建筑形态的生成会受到外部环境和内在体系影响.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当影响建筑生成的因素呈现动态且不断变化时,建筑本身可以通过怎样的机制去应对,从而到达动态空间的平衡,亦是探究之关键.故文章以安源大剧院为例,以建筑的动态性为切入点,深入解析大剧院自身的内部系统所形成的动态空间,并探究如何通过"动态有序"让建筑空间到达动态平衡.

    动态空间动态性平衡性动态平衡

    类比城市多中心概念探究大型高校"校园多中心"规划设计模式——以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许昌新校区总体规划方案为例

    张永青汪扬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大型高校校园规划,绝不是将中小尺度的校园布局简单放大,应充分考虑师生日常动线和现代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基于大学校园的历史发展与城市发展具有类似的共性,文章通过类比"城市多中心"概念,并以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许昌新校区总体规划方案为例,探索适合大型校园的"校园多中心"规划设计模式,并推导"校园多中心"各层级的各自属性与功能构成,试图创建内聚高效、功能复合、充满活力的校园格局,探寻大型校园规划设计的新思路.

    多中心分级聚环高效复合

    OBE理念导向下"建筑设计法规"的课程范式建构实践

    高峻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OBE理念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重新建构了大学的教学范式."建筑设计法规"课程建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从课程目标、教学策略及途径、学习结果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与组织,并将建筑学教育专业特性融入其中,建构新的课程范式.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出其对课程目标及核心内容的充分理解和合理应用,从而达到课程建设目标.

    OBE设计法规课程范式

    基于青年人的需求探讨保障性租赁住房低层高密度空间形态的合理性——以上海为调研中心

    冯文心诸翰飞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1990—2004年间出生的青年人已逐渐开始参与社会.对于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中国来说,青年人才已成为社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新兴力量.各城市均将引进新时代人才作为核心工作之一.在这一背景下,解决外来人才的居住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上海多年前开始新建第一批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过渡性住房,解决了很多年轻人初入上海的居住问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10年前的保障性住房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年轻居住者的需求.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从这部分人群的诉求出发,探索改善保障性租赁住房的设计,寻求现实语境下"低层高密度"住房设计形态的合理性成为时下的趋势之一.

    保障性租赁住房青年人需求低层高密度空间形态

    数据化思潮下的在线教学思考与研究——基于BIM技术的桥梁建筑课程改革

    李海宗乔婷婷
    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疫情时代背景下,数据化与信息化的要求逐渐凸显且对于在线教学的改革也迫在眉睫,传统的桥梁建筑学课程体系依然无法很好地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发挥出最优化的作用,故文章以后疫情时代下的教育体制改革为出发点,分析当前教育需求下桥梁建筑学课程的不足之处,再结合BIM技术的应用优势来探讨基于BIM技术的桥梁建筑课程改革目标、侧重点以及实施方案,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价值.

    后疫情时代桥梁建筑学BIM技术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干栏建筑与桩基式海上平台建筑的对比研究

    石兆祥刁紫芩赵诗琪
    2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的海洋牧场建筑仅能保证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难以满足海上长期生产生活的需要.海洋牧场采用的桩基式海上平台建筑在建筑形式、建筑空间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等方面与干栏建筑具有较大的相似性.文章通过研究干栏建筑的空间生成逻辑,分析复杂自然环境下建筑空间与人员心理要素的关系,推断海洋环境下建筑空间的生成逻辑,为未来的海洋牧场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干栏建筑海上平台空间生成逻辑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