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社区营造理念下的历史建筑的再生策略研究——以新星市红星镇原政府办公建筑为例

    苗辰王万江
    195-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新星市红星镇原政府办公建筑为例,引入并运用社区营造理念,即通过解决"人、文、地、景、产"问题的营造途径,结合建筑的历史文脉、建筑所在地的地理特色、建筑周边景观、民众的经济需求、建筑所在地的产业等情况,相对应地提出了建筑功能置换、建筑表皮更新、进行建筑火墙的再生、建筑周围环境整治、相关产业培育等再生策略.研究得出了在特定情况下宜采取的再生策略,发现了人、建筑和产业三者间的关系.研究为建筑再生实践提供了参考依据.

    新星市红星镇历史建筑社区营造再生策略

    西方文化视野下民国时期建筑风格与时代文化影响分析

    徐天超徐进亮
    200-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一些西方电影中展现的民国时期建筑,阐述了民国建筑独特风格形成的成因,分析了西方文化对民国时期建筑形式、装饰、花园、材料等方面的影响,并且对西方文化视野下民国时期建筑与传统建筑、其他民国建筑、现代建筑进行了对比,重点探究了时代文化影响,展现当今中国的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积极精神.

    西方文化民国时期建筑风格时代文化

    杭州西湖近代别墅建筑的细部装饰特色分析

    邰惠鑫宋文龙
    203-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近代时期西风东渐的背景下,西湖近代别墅的建设深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别墅建筑的门窗、柱式、栏杆、通风孔、墙面节点等部位的细部装饰从材料选择、图案题材、造型手法的应用方式上都颇具时代特色.文章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西湖近代别墅建筑细部装饰设计的特征及产生原因.

    西湖近代别墅建筑细部装饰装饰特色

    聊城山陕会馆题咏浅析

    宋凤魏新华戴永菲曾全银...
    206-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聊城山陕会馆题咏为切入点,对其形式、内容与主题进行梳理,并展开文化意蕴的剖析.研究发现,聊城山陕会馆题咏以尊崇关羽的民间信仰和状物描景为主,通过内容、装饰与主题,塑造商业会馆园林意境,表达明清时期商人对于士人的追求,推动地域文化交汇以及官民意识的融糅.以题咏为引,可探寻其在遗产保护循证、城市生活引导、城市文化发掘与城市塑造方面的当代价值,为聊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供参考,助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风景园林聊城山陕会馆题咏当代价值

    从建筑伦理观探究南安蔡氏红砖厝的建筑特色

    瞿袆王娟
    210-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建南安蔡氏红砖厝是闽南红砖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基于从伦理角度出发,对建筑进行研究的方法,文章将主要从闽南人伦理观中的尊卑上下、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等核心观展开对蔡氏红砖厝代表性民厝的空间排布伦理与建筑装饰伦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闽南建筑伦理观是如何影响闽南红砖厝的建筑营造.

    闽南建筑蔡氏红砖厝建筑伦理

    明代砖石城墙典型结构病害与保护措施初探——以盖州古城墙为例

    林锋王鹤于恩海
    213-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盖州古城作为辽宁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历史变迁中,城墙本体受到多种不同程度的损害.通过测绘、现场勘察以及无人机拍摄技术,对盖州城墙东墙南段的数据进行整合,并对城墙病害面积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对城墙的结构、工艺做法、病害种类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城墙本身的构造缺陷、包砌层材料劣化、植被生长和人为破坏等这些方面共同作用,是导致城墙病害的主要原因,其中结构性病害是该段城墙损坏严重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病害以及盖州城墙的结构特点,结合国内一些具有参考意义的城墙保护工程实例,提出预防性保护性策略.

    盖州城墙构造缺陷病害保护措施

    河南文化遗址空间的感官阐释与体验研究

    李愫
    217-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打破传统视觉体系统治的认知习惯,提供多重感官体验,激活遗址文化的当代话语权和社会影响力.借助案例研究系统分析在文化遗址空间中感官阐释的表现方式.运用视觉、听觉和触觉的感官阐释和感知体验的多种通道来创建观众与文化遗迹间物理性、认知性和情感性的联系,为历史注入当代的声音.文章以安阳殷墟遗址为例,通过感官阐释的介入使得文化遗址空间的传播向真实性与体验性、科技性与时代性、共鸣性与人性化靠拢.从而突破单一的感官认知制约,建立多元体验视角,改变观众对历史遗迹的既定设想,推动中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感官阐释多重体验文化遗址空间中原文化建设

    河南三地窑洞民居分异特征研究

    刘扬
    220-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窑洞不仅是一种以减法为基本特征的风土建筑形式,也是承载着民俗民情的地理现象.近年来,随着GIS技术的发展,对风土建筑形成机制的研究愈加深入.选取河南窑洞中最典型的三门峡陕州区、荥阳市和巩义市为研究范围,以GIS点密度、叠加分析等手段,试图揭示三地窑洞分布现象及与地形、地貌的关系,并通过观察其平面形制、立面比例、匠作技术等差异性,探讨其民居单体形态差异.探究相同功能下,形式差异与风土特征之间的关系,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制定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及传承民俗具有指导意义.

    地形地貌河南窑洞平面形制GIS

    基于大木作匠师/学者书写视角比较的近代传统建筑文献研究

    张亮张玉瑜
    223-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近代,因国际间对建筑遗产保护原真性的重视,引发国人对传统营造技艺匠亡艺失危机的关注,促进部分学者和匠师将原本以经验体系传承的技艺内容转化为知识性文献,公开出版,便于传承与传播.这类文献皆以营造技艺为核心内容,然书写成果的背后隐含着不同作者身份在知识、思维体系与认知、表达方式中的差异.文章通过对四部代表性文献中四个主要内容的分析,探讨书写表达与真实营造技艺及营造思维之间的种种现象.

    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大木作技艺书写视角比较匠师文献学者文献

    艺术、视觉与设计认知的起点——基于观看理论与视觉意识的空间解读

    崔天使丁瑶涵
    227-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觉与空间是现代艺术中密不可分的两个主体.作为20世纪艺术观念研究的先锋性人物,康拉德·费德勒(Konrad Fiedler)是艺术研究发展中起到中介性、过渡性与整合性作用的重要人物,为艺术研究的学科性发展提供了全新概念与发展方向.文章以审美趣味与艺术认知的立场、美学与艺术科学概念的区分、视觉本质的思考,三方面展开对康拉德·费德勒艺术理论与现实意义的论述,通过对约翰·伯格(Johann Berg)和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的作品分析,分别以评论家理论视角和建筑师实践视角,解读视觉观看理论对现今艺术评论和艺术设计创造过程的影响以及空间层面的意识表现.

    视觉意识康拉德·费德勒约翰·伯格彼得·卒姆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