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产城融合视角下通用航空小镇发展模式研究

    杨瑛蔡若夫王倩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家陆续出台了促进通航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通用航空小镇作为我国航空产业与文化发展下的特色新形式,其建设数量剧增.但我国通航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脱离、发展模式创新性不足、产业体系不均衡等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使得通用航空小镇的发展面临困境.文章从通用航空小镇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在通航小镇建设过程中强调产城融合的重要性,阐述了通用航空小镇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归纳并对比了通用航空小镇的四个主要发展模式,最后总结了我国通用航空港发展的制约因素并给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在其他通用航空小镇前期策划与规划设计过程中起到借鉴和启发的作用.

    产城融合通用航空港航空小镇发展模式

    乡村产业绿道选线研究——以黑河市新生乡为例

    林墨飞朱梦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文章以新生乡乡村产业绿道作为研究对象,对乡村产业绿道选线进行优化及探索,提出农业生产优先原则、保护环境为重原则、因地制宜原则、连续性原则.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我们规划了乡村绿道的选线布局,促进了产业链与绿道的紧密结合,旨在实现美丽乡村的绿道建设目标.为此,我们构建了"连续分区、串联产业节点、集约用地"的设计策略,以期为乡村产业绿道提供有效的借鉴意义.

    黑河市新生乡乡村产业绿道规划原则规划策略

    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德惠市永生村公共文化空间环境特性优化策略研究

    王科奇王海东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是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德惠市永生村的空间形态是吉林省众多乡村的典型代表.借助空间句法分析工具,对永生村公共文化空间量化解析,发现永生村公共文化空间存在识别性弱、可见性差、通达性不佳等环境特性问题,这些环境特性对公共文化空间活力和利用率有一定影响."可识别性""可见性""通达性"等空间环境要素分别对应空间句法中"协同度""视域整合度""整合度(Rn)、选择度(CN)"等指标,通过对制约指标的改善提升,对永生村公共文化空间环境特性提出相对应的优化策略.

    永生村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空间句法优化策略

    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传统村落空间结构及旅游规划研究——以龙门村为例

    解薇张善峰陈益丹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是人文活动和自然环境双重作用的产物,也是聚落景观遗产的内在组织形式,能够展现区域内的历史和文化.然而,在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其空间结构是一个难题.文章以龙门村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句法的整合度和标准穿行度两个形态变量,定量分析探讨了村落的空间结构特征,并结合聚落景观遗产,探索了传统村落空间结构利用开发的可能性.同时,从空间区域划分、功能节点打造、空间肌理优化以及旅游线路构建四个方面提出了旅游规划建议,旨在为传统村落景观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空间句法旅游规划龙门村

    先锋书店的乡村实践研究

    杜昱璇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南京先锋书店频繁拓展乡村项目,依托乡村资源打造了一系列乡村书店项目.城市书店的下乡将城市文化资源引入乡村地区,为乡村带来新的发展动力.文章回顾了先锋书店的发展历程,梳理了乡村先锋与城市先锋在发展策略、服务模式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关联,解读了不同乡村先锋书店在物质空间营造、文化空间建设以及社会服务功能方面的设计共性.先锋书店的下乡实践展现出不同的乡建活力,为当前乡村建设与发展转型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先锋书店乡村文化营建策略

    新工科背景下融入社区治理的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刘代云孙璐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以来,技术与产业的快速变革赋予工程教育新的内涵,教育部由此提出"新工科"计划,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引导,更新升级传统工科专业.与此同时,伴随城镇化进程速度放缓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建设由增量拓展逐步转向存量优化,深入社区、认知社区、重塑社区、服务社区是此阶段存量更新的核心.在此背景下,课题以规划四年级的规划设计课程为研究对象,在强调学科交叉、注重思维培养理念的指导下,探求外部政、企、校联合服务社区的教学机制;内部教学理念、内容、方式及评价机制的课程改革.在此基础上,从政、企、校三方运作机制的持续性;教师对实践前沿把握的迟滞性;学生对新技术应用进行深入思考的欠缺性三方面进行反思.本课题期待为新形势下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提供有益探索.

    新工科社区治理规划设计教学改革

    传统村落肌理组合模式认知与图解——以苏州太湖西山传统村落为例

    刘澜唐晓岚杜娟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村落肌理承载着丰富的、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和人文历史信息,对传统村落特色和风貌的形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传统村落肌理模式研究,可以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文章利用图式语言的方法对苏州太湖西山传统村落与环境的肌理组合模式进行归纳、识别,提取并构建了肌理图式特征库.具体包括聚落-山体、聚落-水体、聚落-湖岸、聚落-农田-鱼塘、农田-水体(圩田)等五大类肌理组合模式,274个具体图式,直观反映了西山传统村落布局关系,对准确把握肌理特征、分析空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村落村落肌理肌理模式模式认知模式图解

    乡村老年人社区养老设施使用意愿模型及其服务需求类别研究

    李雪张展科王欣凯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各乡镇陆续建立起村级养老服务点,但此类设施提供的服务及其布局较少考虑我国乡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及老龄化的结构特征,造成此类设施大量废弃.文章以宁波市近郊型乡村为研究及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深入了解乡村老年人对社区养老设施的使用意愿,确定影响因子并建立乡村社区养老设施使用意愿模型;深入挖掘乡村老年人所需的设施服务内容,依据老人的服务需求强度研究其层次性,最终建立符合乡村老人需求的社区养老设施服务需求类别体系,为后期研究乡村社区养老设施类型系统及其服务内容打下基础.

    乡村老年人乡村养老设施服务需求类别服务需求层次性

    共同富裕视角下城乡融合与乡村经济韧性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吴宝锐叶俊洪明泽邹仪...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在共同富裕背景下,构建了城乡融合与乡村经济韧性耦合协调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构建城乡融合与乡村经济韧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浙江省2011-2021年间城乡融合水平与农村经济韧性水平,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识别了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城乡融合水平在11年间稳步上升,增速较快.乡村经济韧性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乡村经济系统的抵抗能力逐渐下降,适应能力和转型能力逐步上升.城乡融合与乡村经济韧性总体呈上升趋势,两者逐渐形成耦合协调发展格局.

    城乡融合乡村经济韧性耦合协调共同富裕

    宗族结构影响下的传统村落院落空间研究——以山西省晋中市南贾村为例

    高宇波史一凡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宗族型传统村落作为乡村聚落中的重要类型,其内部的院落空间形态与村落宗族的演变发展密切相关.文章以山西省晋中市的宗族型传统村落南贾村为例,从宗族结构的角度出发,梳理宗族发展的历史脉络,研究宗族结构对传统院落的空间形式影响,挖掘院落内在的形成逻辑,并根据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策略和意见,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提供实际参考.

    南贾村宗族型传统村落宗族结构院落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