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STEAM教育理念助力乡村振兴探究——以花山镇洛场村为例

    刘佳琼
    152-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文章以花山洛场村为例,将古村落改造、规划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打造成研学基地,在研学的过程中,领略华侨文化、碉楼文化、非遗文化等魅力,为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

    文化传承素质教育研学乡村振兴

    生态视角下老旧社区改造策略研究——以武汉市华农东宝积苑社区为例

    闫栋梁胡思润
    15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让城市的生态化建设得到人们进一步的认同,而城市中许多老旧社区都不满足生态化社区的要求,亟须改造.文章以武汉市华农东宝积苑社区改造实践项目为例,运用系统化思维对老旧住宅社区的生态性问题进行多层面的剖析,技术上利用多种绿色建筑分析软件,力求用较为科学的方式探索更为有效的改造策略,创造更多的可持续效益,为老旧社区在生态化改造方向上提供可行性参考.

    生态化老旧社区改造策略

    基于网络评论数据的传统街区使用后评价研究——以晋江五店市为例

    蔡志伟彭琳赵立珍
    157-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常规介入式使用后评价方法在真实性、准确性、全面性上的不足,引入网络评论数据这一非介入式大数据进行传统街区使用后评价研究.以晋江五店市为例,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网络评论数据进行高频词分类分析、语义分析、情感分析,构建基于网络评论的使用后评价流程与体系框架.进而分析街区使用状况及存在问题,提出控制商业化程度、建筑区分、游览活动等方面的优化建议.该评价方法对传统街区使用后评价和规划实施优化具有应用价值.

    使用后评价传统街区网络评论语义分析五店市

    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再生探究——以长春市新民大街为例

    张成龙鲍春晓毕琳博
    160-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找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再生的方法与措施,从而传承文化价值、振兴历史街区,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以再生建筑学为理论基础,以长春市新民大街为研究对象,得出了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再生不仅要在物质层面进行保护,同时也要在精神层面上延续这座城市的文脉与历史,并且保持街区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建筑再生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过程中小微户型住宅设计策略——以石榴新村危旧房改造项目为例

    彭为民许钰涓吴丹丹陆俊...
    162-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提升旧城功能,激发老城区发展活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已成为我国开展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过程中,有大量"老、旧、险"住宅原地安置项目,且大多为小微户型,其设计与一般的小户型有差异,对此类户型的研究有助于城市中低收入原住民提升居住品质,为进一步健全旧城改造机制提供技术支撑.

    城市更新住宅设计小微户型收纳空间

    基于场景理论的老旧社区户外空间改造后评价——以上海闵行区"美丽家园"建设为例

    杨利华王云
    165-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旧社区作为城市更新及社区治理的重要抓手,其户外空间更新改造实践正在全国全面铺开,然而其研究理论尚不深入.研究以2018年上海闵行"美丽家园"老旧社区改造为实证案例,引入"生活场景"的理念与方法,从供需平衡、适老化、易感要素的角度构建老旧社区户外空间改造理论模型,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生活场景下老旧社区户外空间改造后的评价体系.结果表明,老旧社区的车行道与停车位的合理性、步行道的通畅性与舒适性、户外活动场地与活动设施的多样性与户外空间改造质量的关联性较强,交通化的资源配置成为户外空间生活场景消失的重要因素.基于生活场景理论,塑造合理便捷的交通、完善的步行系统、多样的休憩设施、共生的活动场地与活动设施、邻里空间的场景,可以逐步构建老旧社区的户外生活场景.首次结合生活场景理论进行老旧社区户外空间改造后的评价研究,对老旧社区更新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老旧社区户外空间景观评价生活场景化上海闵行区

    日常生活视角下老旧社区自发性营造——以广州宝贤社区为例

    张晓艺朱亦民
    169-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存量规划时代下,老旧社区微改造成为重要的城市命题,错综复杂的现实因素使改造很难找到标准化的解答方案.文章从日常生活视角出发,选取广州老旧社区——宝贤社区进行研究,梳理社区空间使用情况并对自发性营造策略进行解读,为传统老旧社区的更新改造提供新思路.

    老旧社区宝贤社区日常生活自发性营造策略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武汉老旧社区脆弱性研究

    车妍颖宋彦杰
    172-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在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发挥了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服务作用[1],但同时也是疫情的高发地,尤其是老旧社区.文章分析了武汉老旧社区疫情分布特征和传播特征,并从暴露程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对老旧社区脆弱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推进老旧社区升级改造,打造健康社区提供思路.

    新冠肺炎疫情老旧社区脆弱性

    鄂东南传统村落在地性研究——以九古奇村上冯村为例

    钱晨曾巧巧
    174-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村落承载着历史文明,保留着一个地域的文化、历史和民族特点,同时也包含着民族的风味和文化的传承.大冶市上冯村就是这样的一个传统村落.随着城市的更新发展速度与日俱增,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村落的那份宁静和祥和.上冯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迷人的风景,但有着丰富特色的同时却没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作者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查找案例以及相关文献,对上冯村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概念方案和可行性建议,从而对上冯村进行更好的保护.

    上冯村在地性传统村落乡村振兴文化传承

    保护与更新视野下的旧村建筑活化策略研究——以广州市港头村改造设计为例

    马航威
    17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旧村建筑活化进行研究,以旧村建筑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保护与更新"的理念,并通过结合港头村的设计实践方式,解析保护与更新的具体概念与表现形式,以及在旧村建筑改造设计中运用的可能性,为旧村建筑活化提供具体的意见.

    旧村建筑活化保护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