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州亚运城的发展历程研究

    张韬奇
    210-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州亚运城前身为运动员村,曾肩负"启动广州新城"的重任,发展已十余年.文章选取部分运动员村案例,通过研究它们与主场馆区域的区位关系、规划建设主导方以及发展情况,剖析了广州亚运城及相邻区域在远离主场馆区域、赛后建设由房企主导以及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等因素影响下的规划和建设脉络,为其后续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并为今后运动员村的选址、规划、建设及相应主导者的选择提供了启示.

    广州亚运城发展历程运动员村

    多维赋能——《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宋源姚蔚峰
    214-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建筑史》课程多维赋能教学改革与实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德育为先、能力为重.通过教学目标赋能、教学内容赋能、教学方法赋能、教学评价赋能,使学生切实提高高阶思维、综合应用、动手操作、创新创造、适应社会的能力,继而在持续推进的教学改革进程中,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地方本科高校建筑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应用型人才混合式教学多维赋能《中国建筑史》

    现代性场域与"二战"后现代主义建筑

    张宏伟马欣雨
    216-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现代性的场域出发,诠释了现代性的概念,并探讨其与建筑学的内在联系,通过分析三种场域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描绘战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转变图景,来廓清现代主义建筑在面对"现代性"挑战时所采取的态度和方式,为建筑学能够重写现代性意义提供一种参考性视角.

    现代性现代主义建筑场域反思世界大战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文物建筑测绘中的应用研究——以成都杜甫草堂工部祠为例

    方舟廖一联王昊舒
    219-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介绍了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成都杜甫草堂工部祠进行测绘的全过程,通过实践验证与总结了这一技术路线应用于文物建筑测绘工作的可行性及优势.并对技术路线的关键环节做了多种设置方案对比,分析得出了测绘此类型建筑的较优方案.最后对该技术在文保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看法.

    三维激光扫描文物建筑测绘杜甫草堂工部祠

    中国铁路客站建筑发展演变进程概略

    樊鹏涛魏崴
    22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路客站是铁路发展的产物,也是城市的一种重要公共建筑类型,密切关联铁路的发展,同时也受到建筑思潮等文化、经济、技术、社会发展背景的影响.我国的铁路客站发展在整个世界铁路发展的历程中,起步较晚且前期发展缓慢,但经历过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之后,当代我国的铁路客站建设,无论是在设计理念还是建筑技术等方面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先进的地位,这背后是我国社会深刻变革的结果.文章以铁路发展为时间线索,综合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等背景分析,将我国的铁路客站建设分为五个历史时期,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典型客站群体的功能、形态等特征分析,来呈现我国铁路客站建筑的发展演进历程.

    中国铁路客站社会文化背景形式与功能发展演进历程

    移画入园,因画理水——山水画论影响下的晚明江南文人园理水手法分析

    宋昊洋王敏
    226-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同期山水画论影响,晚明江南文人园水景营造与文人山水情趣相承,在实现居游功能的同时,融入了浓厚的诗情画意色彩.文章基于"移画入园,因画理水"视角,探讨在晚明画水论的影响下,江南文人园理水美学思想的转型发展;通过日涉园、许秘书园、归园田居诗文分析与平面复原,从整体格局、水景形态、空间组景、活动组织等方面对园林理水特征作进一步探讨,旨在传承中国传统山水审美,在当代人居环境建设中得到借鉴和延续.

    风景园林晚明江南文人园山水画论水景营造

    以物观物,景境天成——从王国维"境界说"看园林造景

    蒙值陈云文
    229-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国维的"境界说"为文学和艺术界提供了如何构建"境界"的方法以及论述了感物方式对于境界营造的影响.论文从王国维的"境界说"出发,对"境界"进行景观角度的解读,并指出感物方式是理解和进入境界的途径.从王国维的"境界说"出发,对"境界"进行景观角度的解读,并指出感物方式是理解和进入境界的途径.提炼出"以物观物的方式构建自然真实景观,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一景观活动,以此阐述感物方式以及意境在景观设计和观赏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并以杭州西湖为例,解读杭州西湖自然真实的缘由以及意境生成机制,尝试为我国现代园林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境界意境西湖景观王国维

    提升领域性视角下长春市工业轨迹公园防卫安全设计浅析

    王科奇韦华洪光
    232-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领域性"是影响建筑外环境空间防卫安全的环境特性之一."领域性"强的空间可以有效增强使用者的安全感.通过分析影响"领域性"的物质环境要素,从建筑、交通、景观要素三方面研究提升空间"领域性"的防卫安全设计方法.以长春市工业轨迹公园为例,借助SPSS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领域性"的环境要素按影响程度降维并排序,得出几个主要影响因子,并结合场地现存问题对具体外环境提出改进策略,提升场地"领域性",增强使用者安全感,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

    防卫安全设计CPTED领域性建筑外环境空间

    公园滨水空间感受与环境要素的关联研究——以上海市大宁灵石公园为例

    刘麟鼎陈易
    235-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滨水区对促进大众社会交往、改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快照、访谈、问卷三种调研方法,分析了灵石公园不同滨水空间环境要素对人群感受的影响.发现:人们对空间的喜好度主要受人流量、环境质量、人与水的互动性、场地功能、围合度、视觉美感的影响.为了提升滨水空间的驻留活力,论文提出了注意围合度保护私密性、丰富生物生境吸引人流、建设临水平台舒缓情绪、注意功能配置引导人流的设计策略,以期为设计师提供参考.

    滨水空间人流量空间提升人群感受

    巴渝地域特色传统民居的建筑美学探究

    龙彬路斯奥
    238-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地理环境和文化特征,巴渝传统建筑在中国传统建筑领域中自成一系,是巴渝特色文化实体化的表现,蕴含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及深厚的文化内涵.文章对巴渝地域特色传统建筑美学意义的分析研究,从美学特点入手,探索其建筑美学内涵,掌握其建筑特点与审美特征,旨在为巴渝地域特色传统建筑的更新以及在现代巴渝建筑设计中多元素的融合提供实践指导.

    巴渝地域特色传统民居建筑美学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