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疫情防控背景下城区医疗资源分布特征及空间规划研究——以长春市中心城区为例

    李冰心骆玉岩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疫情防控常态化,医疗资源规划已经成为我国城市规划重点关注内容.以长春市中心城区为例,利用兴趣点、路网数据及街景影像数据,依托GIS分析平台,建立基于空间句法线段模型的城市整合模型,通过多尺度分析方法,对各级医疗设施不均衡的密度分布和差异化空间结构特点进行研究;最后,结合分级诊疗和社区生活圈发展需求,构建多层级的医疗资源空间配置模式,对不同级别医疗设施空间规划的衔接模式提供指导意义.

    疫情防控城区医疗资源空间句法空间规划

    街区尺度城市体检理念"城市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杨玫蒋鹤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实施存量治理的背景下,城市设计本科教学需要对教学方法和内容做出调整.针对设计前期阶段出现的调研不扎实、设计目标不明确、设计方案脱离现实需求等问题,构建"为街区体检"的调研指标作为调研模板,采用多种技术手段诊断城市问题,结合城市设计前沿理论展开专题研究,使设计方案更具科学和合理性.教学过程中引入群众、企业、专家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实现教学和社会实践结合、多元化思维的培养目标.

    城市体检街区尺度城市设计教学改革

    历史地图转译视角下的南京中山北路沿线城市空间变迁研究(1908-1927年)

    陶书竹戴相喜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清末民初南京的时代背景,然后具体解释了历史地图转译的研究方法.笔者采用近代城市地图转译法,在《测绘金陵城内地名坐向清查荒基全图》(1908 年)、《1927 年南京地图(英文)》的基础上,通过要素处理、基准地图配准、信息定位、空间纠错,整合成南京中山北路沿线近代城市历史地图.最后,在地图转译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该时期内南京中山北路沿线城市空间变迁的特征并进行比较.

    历史地图转译中山北路沿线城市空间变迁

    福州山水城市建设的体系构建思考

    黄清明
    13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山水城市建设已成为福州市重要发展战略.文章首先分析了山水城市的建设背景;进而阐述了山水城市的研究现状,并进行评析;最后围绕山水城市建设要素,构建了包含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四大维度的山水城市体系,为福州山水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借鉴.其中,规划体系包括"三级五类",建设体系包括"山、水、绿、文、城"五个方面,运营体系包括品牌塑造与宣传推介,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机构与建设评估.

    山水城市规划体系规划策略福州市

    基于步行指数的居住型轻轨站站域建设评价——以重庆主城内长嘉片区为例

    周祖贤丁一帆李乐梅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轨道交通建设产生的触媒效应不仅在于集聚人流,还会影响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文章以重庆主城内环快速路、长江和嘉陵江围合片区的居住型轻轨站点为研究对象,利用步行指数评价案例站点800m半径服务区内的开发建设成效,从日常服务设施的多样性和布局特征、道路网络和步行环境特征、与社区生活圈的耦合程度这3个方面解读评价结果,并提出轨道站站域建设的优化建议.

    居住型轻轨站站点地区步行指数建设评价

    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徐颖章鑫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数字赋能城市智慧化建设,缓解城市扩张带来的系列问题,实现城市在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下的可持续发展,是新阶段城市建设应有之义.文章采用面板熵值法,评价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并分析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动态演进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样本期内,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稳步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平稳推进,两者表现出明显空间相关性;数字经济发展对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提高具有显著促进效应.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时代下充分挖掘增长潜能,构筑智慧城市建设新优势提供理论支撑.

    智慧城市数字经济优势构造长三角城市群

    寒地城市智慧公交乘客出行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以哈尔滨为例

    尹梓诚舒韧强林成楷唐杨...
    14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私家车数量大量增加,市政道路资源越来越难以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在寒冷地区,由于气候原因,乘客对乘车的安全性及舒适性往往提出更高的要求.文章研究以哈尔滨市中央大街周边区域为实证,结合需求层次理论、离散分析等方法,在厘清市民公交出行时空分布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公交出行需求层次模型,深入分析市民的出行需求及影响市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并通过评价哈尔滨市民对智慧公交出行满意度,来探索智慧公交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的影响,最终对哈尔滨市智慧公交建设的优化提出改进建议.

    寒地城市智慧公交出行需求优化建议

    活力导向的地下空间规划导控策略浅析——以上海为例

    齐振峰黄成成罗凯张灵珠...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大数据与新兴分析技术,文章利用CiteSpace分析相关文献,得出影响轨交站点地下空间活力的4个关键维度,构建活力导向地下空间的定量化测度框架.进一步利用多源城市数据,选取上海18处高活力地下空间为样本,提炼因地制宜的高活力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共性特征.同时总结相关导控策略和指标区间导控要求,以期指导城市地下空间实践工作.

    活力导向地下空间轨道交通多源数据规划导控

    基于POI数据的厦门市公园服务建筑设施数量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王雅丽向旺
    15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园中的服务建筑设施是公园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但我国现行的公园规范对建筑设施的限制较多,现有设施的数量和空间布局也有待优化.文章以124个厦门市公园的兴趣面(AOI)及其建筑服务设施的兴趣点(POI)数据为基础,采用统计归纳法、单源最短路径法、空间点模式分析法等方法,对服务建筑设施的类型、数量和空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归纳特征、总结规律、发现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我国公园规划设计和公园建筑设施的优化布局提供参考.

    公园服务建筑设施空间分布特征兴趣点

    大数据时代下的城乡规划以及智慧生态城市模型

    喻琰
    154-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技术先进、信息流通的社会,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紧密,生活更加便利,大数据就是这个高科技时代的产物.大数据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城市规划和智慧城市.通过大数据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结合,现代人的生活与网络更加紧密地结合,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今世界,大数据技术已经应用于城市道路交通、社会医疗和城市化管理,实现综合管理,对智慧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文献法,关注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结合文献的理解和中国城市的实际发展,文章提出了一种结合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智能生态城市模型,为智能生态城市的发展提供参考.

    大数据城市规划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物联网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