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既有空间光环境改造设计与实践

    王凌绪於靖凯翁子杰李晓丽...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环境改造是空间改造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光环境的提升能够显著改善空间的环境品质.文章结合实际案例,在Grasshopper等参数化手段辅助下,通过设计手段、光导管技术、人工照明等策略进行光环境的设计与实践,并进行改造前后的数据测量和初步评估.实践证明,在不改变基本结构的前提下,以上手段的综合利用能够使既有空间在工作面照度、环境光主观感受方面得到较大改善和提升.

    光环境空间改造参数化光导管采光人工照明

    数智化背景下既有高校零碳化改造方法集成体系

    张春彦罗天宇尹宝泉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气候问题的日益严重,对节能减排的需求已经扩展到各个领域.数智化背景下,既有高校成为零碳建设的基本单元.然而,在如何遴选高效的零碳化改造技术以及如何形成系统化的方法体系方面,目前仍存在明显的不足.在减碳技术层面,归纳为建筑运行、空间布局、能源供应三大碳排放维度,面向实施推广进行技术遴选,最终形成包括便捷互联的数智化管理平台、高效可再生的能源系统、节能节水的建筑单体、绿色出行的智慧低碳交通、高碳汇的公共空间环境、资源化的水资源及固废,以及寒暑假节能运行策略在内的高校零碳化改造方法集成体系.

    数智化背景既有高校零碳改造方法

    基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高校绿色建筑教学探索

    张旭峰姜燚威萧颖琦秦楠...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建筑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高校建筑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高校的绿建理论教学与项目实践存在明显脱离,较难学以致用.在此背景下,本课题引入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以培养应用型建筑师为目标,进行以下教学探索:(1)将绿建知识体系融入课程设计;(2)引入校外师资,强化实践环节;(3)创新教学模式,倡导真题真做,以赛代练.这种新模式不仅促进校内外资源的融合,形成产学研平台,同时为学生就业提供实习机会,为地方建设输送绿建专才.

    校企协同育人培训基地绿色建筑教学改革

    居住区建筑布局对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及建筑用能负荷影响研究

    田芳齐栩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外表对流换热系数(CHTC)是影响建筑能耗模拟(BES)结果的重要参数.BES工具中既有的CHTC计算方法不适合建筑群能耗模拟,这将增大建筑能耗预测的不准确性.文章考虑了建筑布局对建筑外表面CHTC的影响,基于优化后的建筑能耗计算模型,研究寒冷地区居住区建筑布局对建筑用能负荷的影响.

    对流换热系数建筑布局建筑能耗模型建筑用能负荷

    论茶产业发展影响下村落格局与建筑类型的发展演变——以武夷山星村镇为例

    刘韵琛英浩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武夷山以丘陵山地地形为主,其优越、适宜的土壤资源成为茶产业发展的基础.在茶产业主导下,形成了"厂宅"建筑形式.文章以武夷山星村镇为例,分析其村落格局、选址布局、建筑类型在茶产业影响下的发展与演变,以期探明闽北地区以茶为主导产业村落的发展规律,并为该类研究提供参考.

    茶产业厂宅村落格局建筑类型星村镇

    未来乡村建设路径探索——以浙江省永安村为例

    郝同达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未来乡村建设成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以浙江省永安村为案例,以其特色项目"禹上稻乡"为指引,详细介绍了永安村在品牌化引领、数字化支撑和组织化创新方面的实践内容,探索了其未来乡村建设的策略和方法.永安村的成功对其他乡村的建设具有良好借鉴意义,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助推乡村的现代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未来乡村永安村三化共促建设路径

    基于"老人-空间-资源"三要素耦合视角下的乡村养老聚居基本单元构建研究

    郎圣伟丁瑜坚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乡村养老服务供需失衡化、需求异质化及乡村养老聚居建设零散化、粗略化、无序化等问题,依靠剖析"单元"理论和耦合理论等概念的内涵与特征,提出一种适合新时代养老需求的乡村养老聚居形态.基于对老人(主体)、空间(载体)、资源(客体)三大乡村养老聚居基本单元要素间多维互动关系的思考,逐步将复杂的乡村养老问题结构化、系统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乡村养老聚居基本单元的基础框架.

    要素耦合乡村养老基本单元理论构建

    民族传统村落背景下的儿童友好环境研究进展——以广西为例

    谭凯文董楠楠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的积极引导下,社会各界逐渐对少数民族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以及当地儿童的身心健康、教育资源、成长环境给予了高度关注.但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乡村公共环境带来了巨大冲击,导致儿童面临基础设施匮乏、活动空间不足、生活条件贫困等问题.文章采用CiteSpace软件对近年来国内外乡村儿童友好环境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前沿热点及创新方法进行归纳分析,并以广西为例,结合基于儿童视角的少数民族村落相关理论与实践成果,发掘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未来值得深入的方向及可借鉴的先进方法,以期为今后在该领域的探索提供参考.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儿童友好空间环境

    乡村振兴战略下六维发展模式研究——以天津市辛口镇第六埠村为例

    许钟文林建桃胡洋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我国的乡村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22年底,我国的乡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展,但乡村的问题还是层出不穷.文章基于解决目前乡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六维发展模式的乡村振兴战略,从保护、培育、发展三个板块衍生出生态、人居、文化、旅游、产业、科技六个维度的评价体系及发展路径,以保护生态与人居环境等现有资源为基础,充分挖掘乡村文化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实施文旅融合的新思路,以科技创新、打造产业品牌为长足发展思路来实现乡村振兴.此六维发展模式可精准于乡村发展现有痛点,针对乡村发展现状,通过评价体系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有效促进乡村发展,对于全面推进乡村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乡村振兴六维模式乡村发展现状发展路径

    乡村民居空间多元内涵演进的辨析——基于东梓关村的田野调查

    余沛东吴璟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东梓关乡村民居空间为观察对象,通过实地考察,梳理并比较了东梓关村三类不同历史时期民居的使用现状,总结了在新时代乡村发展背景下,乡村民居的空间内涵正在发生的演变.为了使乡村保有有别于城市的特殊生命力,使乡村可持续发展,新乡村民居的营建既需要以政府为主的外部力量推动、引领,也需要重视乡村主体,即村民的内生需求作为其持续的动力.

    东梓关乡村民居空间内涵内生需求外部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