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

江观玉

月刊

1671-0282

jzyx@mail.hz.zj.cn

0571-87783951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浙江大学承办。本刊主要面向中国从事急诊临床工作的医护人员,特别是中、高级急诊医学专业医师和从事急诊医学科研、管理人员。发行面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并与国际急诊医学界交流。杂志主要报道国内外急诊医学最新进展;设置的栏目有: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述评、经验交流、个案报道等。杂志多次荣获优秀期刊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加快急诊中毒中心建设 推动中毒救治能力提升

    陈潇荣唐亚慧卢中秋
    271-275页

    急性中毒诊治进展和面临的挑战

    薛祥孙兆瑞聂时南
    276-280页

    中国蛇伤诊疗现状与展望

    颜时姣胡燕兰王选岩郝文杰...
    281-285页

    敌草快中毒早期危险因素筛选及对预后的预测

    张晓凡谷玉雷朱志强裴辉...
    286-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敌草快中毒患者早期血清肌酐等水平的变化特点,筛选早期危险因素并评估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敌草快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入院第1天(D1)、第3天(D3)和第5天(D5)的血清指标及血气分析.根据中毒后28 d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之间的临床特征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变量,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经过筛查共纳入88例患者,其中生存组40例,死亡组48例.死亡组的中毒剂量显著高于生存组[100(40.00,120.00)mL vs.50.00(20.00,90.00)mL,P=0.003].中毒剂量越多,病死率越高,口服>200 mL者共4例,均死亡.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ase,ALT)(D3、D5),肌酐(CR)(D3、D5),血淀粉酶(amylase,AMY)(D5)明显升高,氧分压(PaO2)(D5)明显降低(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D3)、AMY(D5)为中毒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aO2(D5)为独立保护因素.绘制ROC曲线并进行分析,可以得出CR(D3)、AMY(D5)、PaO2(D5)预测敌草快中毒后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4、0.741、0.702.其中,CR(D3)预测中毒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 敌草快中毒患者,口服剂量越大,病死率越高.入院后CR(D3)、AMY(D5)、PaO2(D5)为敌草快中毒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尤其CR(D3)预测中毒后死亡的效能更高,在临床上可作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敌草快中毒血肌酐危险因素预后

    急性敌敌畏中毒患者休克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葛洪霞任珍杨兴龙李姝...
    291-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敌敌畏中毒合并休克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急性敌敌畏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人口学资料、中毒情况、临床表现、化验检查、治疗措施及临床结局等,建立临床数据库.将患者分为两组:休克组和非休克组,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分析急性敌敌畏中毒发生休克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敌敌畏中毒患者发生休克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急性敌敌畏中毒患者134例,入院24 h内的休克发生率为39.6%(53/134),11例(8.21%)患者院内死亡,休克组患者的院内病死率高于非休克组(20.8%vs.0.0%,P<0.001).相对于非休克组,休克组出现括约肌松弛症状、昏迷、低体温、脏器功能损伤更常见;患者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更长.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括约肌松弛表现(OR=10.888,95%CI:1.677~70.684,P=0.012)是急性敌敌畏中毒患者合并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胆碱酯酶复能剂(OR=0.246,95%CI:0.072~0.846,P=0.026)是急性敌敌畏中毒患者合并休克的保护因素.结论 急性敌敌畏中毒患者休克发病率较高且影响临床预后,有括约肌松弛表现、未使用胆碱酯酶复能剂是急性敌敌畏中毒患者合并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

    有机磷农药急性敌敌畏中毒休克危险因素预后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序贯性血液净化救治心脏毒性毒蕈中毒的探讨

    邱志强曾文倩曹春水李洋...
    297-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联合序贯性血液净化在心脏毒性毒蕈中毒患者中的救治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例心脏损害型毒蕈中毒患者,均予V-AECMO体外生命支持及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比分析ECMO治疗前后患者主要生命体征、心电图、血气分析、血生化、肌钙蛋白、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血管活性药剂量、转归、并发症等指标改变特点.结果 7例患者存活3例,死亡4例.7例患者均出现心肌损伤标志物明显升高,4例心脏彩超提示左室收缩功能明显减退,占比57%;5例出现严重心律失常;7例出现不同程度心源性休克;5例治疗后出现重症感染、肾功能不全并发症.对ECMO治疗前最差值与ECMO治疗后24 h内复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动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代谢性酸中毒指标(pH、HCO3-)在治疗后有明显改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治疗后明显降低,血肌酐值较前明显增高.结论 部分重症毒蕈中毒可导致心肌损害,心源性休克甚至心脏骤停,在常规支持治疗无效时,早期实施ECMO联合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是致命性毒蕈中毒导致顽固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的有效抢救措施.

    体外膜肺氧合序贯性血液净化心脏损害毒蕈中毒

    强化血液净化救治急性敌草快中毒15例

    段永春陈安宝李芳赵群远...
    302-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敌草快(diquat,DQ)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除草剂,其毒性强,人口服纯品6~12g可致死.DQ中毒因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病死率仍较高,其依然是临床救治的热点与难点.然而,关于强化血液净化治疗应用在DQ中毒救治过程中的相关文献尚未见报道.方法 本文总结并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科2017年 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收治的15例DQ采用强化血液净化治疗(强化血液灌流联合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患者的资料.结果 本文报告15例DQ中毒,4例为未成年女性,4例为成年女性,7例为成年男性,年龄13~35岁;其中毒途径均口服,临床表现为肾损伤、肝损伤和肺损伤,并伴有口腔烧灼感、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15例患者均给予强化血液灌流、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及药物等综合治疗.12例患者康复出院,3例患者中途放弃.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中毒后90 d,其中14例患者存活,1例在随访中毒后30 d死亡.结论 强化血液净化(强化血液灌流联合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联合药物等综合治疗是救治DQ中毒患者的有效手段,并可能对降低其患者的病死率和改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敌草快中毒强化血液灌流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云南省18起食用毒沟褶菌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中毒事件分析

    习严梅唐雪马琳孙梦遥...
    307-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毒沟褶菌中毒特点及救治经验,为该蘑菇造成的中毒事件现场处置及临床救治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收集云南省1995-2020年,由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参与调查或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系统和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报告的毒沟褶菌中毒案例,汇总、分析病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归纳总结中毒特点及救治经验.按结局将病例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比分析两组的差异,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共纳入18起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云南中部和西北部的农村地区,集中于7~9月;共同进食者122人,其中82人出现中毒症状,死亡39人,罹患率67.21%,病死率47.56%;潜伏期2~240 h,中位数36h.中毒临床症状以恶心、头晕、呕吐、心悸、乏力为主,27.14%的病例有横纹肌溶解症状.88.89%的患者存在肌酶异常,以CK和CK-MB升高为主,其中55.56%的病例CK峰值可达参考值范围的5倍以上;心电图异常率76.67%,以ST-T改变为主;61.54%患者存在肝功能异常,33.33%伴有肾功能异常;血常规异常以中性粒细胞升高及淋巴细胞降低为主.死亡病例和存活病例间人口构成、潜伏期、首发症状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毒沟褶菌中毒主要发生在云南中部和西北部的农村地区,中毒人群以农民为主.此蘑菇中毒可致横纹肌溶解,病死率高;治疗过程中需警惕恶性心律失常.

    毒蘑菇毒沟褶菌横纹肌溶解心肌损伤

    VExUS评分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笪伟朱甜甜王晓波梁培培...
    312-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静脉充盈超声评分(venous excess ultrasound score,VExUS Score)对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的应用价值,以期降低患者的患病风险及改善预后.方法 该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的合并AKI的脓毒症患者,排除无法行超声检查、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血栓、年龄<18岁及已知肝硬化伴门脉高压的患者.患者接受了超声检查,并进行了连续测定,直到AKI痊愈或患者开始透析.结果 共86例患者纳入该研究.年龄(60.43±15.48)岁,男性50例(58.1%).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值为(6.23±1.87)分.38 例患者(44.2%)处于 AKI 1 级,而各有24例患者(27.9%)分别处于AKI 2级和3级.52例患者(60.5%)的VExUS分级为3级.AKI的缓解与VExUS等级的改善显著相关(P=0.003).同样,VExUS级别的变化与液体平衡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5).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左心室功能和右心室功能与VExUS分级的变化无相关性.结论 研究表明,VExUS评分和AK1分期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随着肾功能的改善,VExUS评分也有所下降.而且VExUS评分能够可靠地显示静脉淤血,并有助于临床决定进行液体清除.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液体平衡门静脉搏动静脉充血容量过负荷床旁超声

    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上机后28d肾功能未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

    韦巧韦燕琳裴明毓姜文学...
    317-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接受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治疗且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上机后28 d肾功能恢复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监护病房收治的ECMO支持治疗且合并AK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上机28 d后的肾脏功能恢复情况分为肾功能恢复组和肾功能未恢复组.以28 d时肾功能未恢复为研究终点,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逐步向后回归,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使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独立危险因素的诊断价值.结果 共纳入40例患者,其中28 d时肾功能恢复28例(70%),未恢复12例(30%).逐步向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上机时乳酸水平是28 d肾功能未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80,95%CI:1.096~1.738,P=0.006).ROC 曲线显示 AUC 和 95%CI 为 0.863(0.751~0.975),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5%.结论 ECMO辅助且合并AKI的患者,上机时乳酸水平是28 d时肾功能未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上机时乳酸对患者肾功能能否恢复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体外膜肺氧合急性肾损伤预后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