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

江观玉

月刊

1671-0282

jzyx@mail.hz.zj.cn

0571-87783951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浙江大学承办。本刊主要面向中国从事急诊临床工作的医护人员,特别是中、高级急诊医学专业医师和从事急诊医学科研、管理人员。发行面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并与国际急诊医学界交流。杂志主要报道国内外急诊医学最新进展;设置的栏目有: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述评、经验交流、个案报道等。杂志多次荣获优秀期刊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肾静脉多普勒模式对危重患者28 d肾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

    支海君崔杰袁孟威赵雅宁...
    324-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肾动脉阻力指数(renal resistive index,RRI)、能量多普勒超声(power Doppler ultrasound,PDU)半定量评分、肾静脉多普勒波形(renal venous Doppler waveform,RVDW)模式对危重患者28 d肾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并结合临床指标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本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于沧州市中心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入ICU 24 h内行肾脏超声检查,获得RRI、PDU评分及RVDW模式结果,并记录行超声检查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管活性药物的类型和剂量、氧疗参数以及超声检查前6 h的尿量.入组28 d进行随访,记录存活/死亡及肾功能不全持续时间.依据28 d时肾功能情况分为2组:28 d肾功能正常组及28 d肾功能不全组.28 d肾功能不全定义为入ICU 28 d未能达到肾功能恢复.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28 d肾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基于与28 d肾功能不全独立相关的因素制定列线图模型.绘制生存受试者操作者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28 d肾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各指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s,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 最终共纳入187例危重患者,入组时无AKI者97例、AKI 1期48例、AKI 2期24例以及AKI3期18例.28 d随访时,有16例患者仍存在肾功能不全,2例仍需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多因素 Cox 风险回归分析显示,RVDW 模式和入组时肌酐是28 d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影响因素.生存ROC曲线显示,RVDW模式对14 d肾功能不全[AUC=0.72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26-0.832,P<0.05]及 28 d 肾功能不全(AUC=0.771,95%CI:0.652~0.890,P<0.05)的预测价值略优于RRI及PDU,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于RVDW模式和入组时肌酐的列线图模型预测14 d肾功能不全(AUC=0.918,95%CI:0.871~0.964,P<0.05)的表现最好,且AUC显著高于单独指标(均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28 d肾功能不全(AUC=0.924,95%CI:0.865~0.983,P<0.05)的表现也最好,且AUC显著高于除入组时肌酐外的其他单独指标(均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28 d肾功能不全的最佳临界值为85.9,敏感度为81.2%,特异度为90.6%,约登指数为0.719.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列线图总评分>85.9及≤85.9两组的肾功能不全中位持续时间分别为0 d和22 d(HR=0.220,95%CI:0.129~0.376,P<0.001).结论 入院时血肌酐和RVDW模式是危重患者28 d肾功能不全的独立相关因素.基于这两个因素的列线图模型对28 d肾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优于单个肾内多普勒频谱指标和临床指标.

    急性肾损伤肾动脉阻力指数肾能量多普勒半定量评分肾静脉多普勒波形重症监护室

    腹膜透析与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损伤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

    龚书豪曹春水黄亮黄仕鹏...
    332-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腹膜透析与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ENTRAL、EMbase、CNKI、CBM、VIP、万方数据库有关腹膜透析与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损伤患者疗效对比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并提取资料后依据改良后的Jadad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4项随机对照试验,其中7项为高质量文献,急性肾损伤患者共1 499例,其中腹膜透析组743例,血液净化组75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腹膜透析组与血液净化组AKI患者病死率、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比例两组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透析结束时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钾、碳酸氢根,腹膜透析组高于血液净化组,腹膜透析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低于血液净化组.结论 腹膜透析对于需要透析的急性肾损伤患者,尤其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是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

    腹膜透析血液净化急性肾损伤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西维来司钠通过调控β-catenin通路产生复苏后心肌保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张俊朱伟东陈卫挺兰频...
    339-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猪心脏骤停复苏模型,探讨西维来司钠(sivelestat,SV)产生复苏后心肌保护效应的作用及与β-catenin通路的关系.方法 购买健康雄性大白猪25头,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n=6)、心肺复苏(CPR)组(n=10)和 CPR+SV 组(n=9).CPR 组和 CPR+SV 组应用室颤法诱导心脏骤停9 min,然后心肺复苏6 min,建立实验动物模型.于复苏成功后5 min,CPR+SV组应用微量输液泵经股静脉泵入SV10mg/kg、持续1h.于基线与复苏后0.5h、1 h、2h、4h时,应用PiCCO检测每博输出量(SV)和全心射血分数(GEF)等心功能指标的数值.于基线与复苏后1h、2h、4h、24h时,经股静脉采集血标本,应用ELISA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损伤标志物的血清浓度.于复苏后24 h时,动物实施安乐死,获取心肌组织标本,应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 β-catenin、Cyclin D1、c-Myc、cleaved caspase-9 与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程度.结果 造模前,各组心功能状态与心肌损伤标志物浓度处于一致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与Sham组相比,CPR组与CPR+SV组出现复苏后心功能障碍与心肌损伤,表现为SV和GEF值显著下降、同时cTnI和CKMB血清浓度显著上升(均P<0.05).然而,与CPR组相比,CPR+SV组复苏后心功能障碍与心肌损伤明显较轻,其中SV值在复苏后4 h时和GEF值在复苏1 h后均显著上升、cTnI和CKMB血清浓度在复苏后4 h和24 h时均显著下降(均P<0.05).组织检测显示,与Sham组相比,CPR组与CPR+SV组复苏后24 h时心肌组织中β-catenin通路改变、细胞凋亡发生,表现为 β-catenin、Cyclin D1、c-Myc、cleaved caspase-9 和 cleaved caspase-3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同时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上升(均P<0.05).然而,与CPR组相比,CPR+SV组复苏后24 h时心肌组织中上述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少、同时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 SV具有减轻复苏后心功能障碍及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β-catenin通路激活后减轻细胞凋亡程度有关.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心功能障碍心肌损伤西维来司钠β-catenin通路凋亡

    IL-22对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NLRP3、caspase-1表达及IL-18、IL-1β分泌的影响

    韩雪妹王日兴
    346-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IL-22对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中NLRP3、caspase-1表达及IL-18、IL-1 β分泌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巨噬细胞RAW264.7,将培养的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LPS组、LPS+IL-22组),并对各组实验细胞进行干预,分别培养3、6、24h,收集各组细胞及上清液,运用RT-PCR、Western Blot、ELISA方法检测巨噬细胞NLRP3炎症小体活化时NLRP3、caspase-1的表达及IL-18、IL-1β的分泌水平.结果 单独LPS处理组NLRP3、caspase-1的表达水平升高,IL-18、IL-1β分泌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相比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PS与IL-22共同刺激巨噬细胞后,NLRP3、caspase-1的表达水平,IL-1 β、IL-18分泌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相比L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L-22可增强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中NLRP3、caspase-1的表达及IL-18、IL-1 β分泌的,为脓毒症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脂多糖IL-22巨噬细胞NLRP3炎症小体

    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预防脓毒性心肌病的探索性随机对照研究

    孙家艳王云云谈定玉王兵侠...
    353-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预防脓毒症患者脓毒性心肌病(SIC)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急诊ICU收治的未发生SIC的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按 1∶1随机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参附注射液50 mL静脉泵入,每12 h1次,疗程5 d;对照组生理盐水50 mL静脉泵入,每12 h 1次,疗程5 d.主要观察终点为前5 d SIC发生率.次要观察终点为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前一周液体平衡、ICU住院时间、总通气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112例患者进入随机分组,治疗组7例被二次排除,纳入49例进行分析,对照组二次排除6例纳入50例进行分析.治疗组5 d内SIC总发生率为42.9%,低于对照组的64.0%(P=0.035).其中左室收缩功能障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24.5%vs.52.0%,P=0.005),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右室功能障碍发生率28.0%,高于治疗组10.2%(P=0.025).治疗组缩血管药物应用时长75(48,97)h,低于对照组的97(66,128)h(P=0.039);强心药物应用时长治疗组为32(18,49)h,短于对照组的44(25,61)h(P=0.046).对照组第一周液体平衡为(1260±850)mL,显著高于治疗组的(450±520)mL(P=0.008).ICU住院时间、总通气时间及28 d病死率两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可以显著降低SIC的发生率,伴有更少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和液体正平衡,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脓毒症脓毒性休克脓毒性心肌病参附注射液随机对照研究

    肾动脉阻力指数在重症患者腹高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陈宝泉陈明徐锦洋吕国荣...
    360-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肾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在重症患者腹高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2年6月入住漳州市医院重症监护室具有IAH危险因素的89名患者,根据经膀胱测得的腹内压(IAP)分为IAH组(IAP≥12mmHg)和非IAH组(IAP<12 mmHg),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右肾主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的RI值,分析IAH组与非IAH组患者各测量参数的差异性及其与IAP的相关性.对不同指标预测IAH的诊断效能,采用ROC曲线分析进行评估,并同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独立危险预测因子.结果 总共有89名患者纳入研究,44例IAP正常,45例诊断为IAH.IAH组与非IAH组相比,右肾主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RI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以叶间动脉RI≥0.698为诊断截值时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0.914,敏感度82.2%,特异度97.7%,约登指数0.799;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右肾叶间动脉RI与IAP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0.74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右肾叶间动脉RI值(OR=24.472,95%CI:5.122~116.919,P<0.01)是IAH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结论 右肾叶间动脉RI值诊断IAH有较好的诊断效能,肾动脉超声可以作为诊断和随访 IAH的一种替代的、非侵入性的技术.

    超声肾动脉阻力指数重症患者腹高压

    肝素结合蛋白与白蛋白比值评估川崎病休克综合征病情的价值

    康霞艳张新萍范江花罗海燕...
    365-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 binding protein,HBP)与白蛋白(albumin,ALB)比值在川崎病休克综合征的诊断及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入住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疑难综合科并确诊为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HBP、ALB计算HBP/ALB比值,按HBP/ALB比值两者的中位数及上下位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低、中、高比值组),比较三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探讨HBP/ALB比值对川崎病休克综合征(Kawasaki disease shock syndrome,KDSS)的诊断及疾病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病例111例,其中低比值组28例,中比值组56例,高比值组27例,出现冠脉受损24例,无冠脉受损87例,心电图表现异常27例,17例患儿出现KDSS(中比值组5例,高比值组12例).三组比较中,高比值组患儿KDSS的发生率、冠脉受累、心电图异常的比例较高,肌钙蛋白、N末端脑尿肽、乳酸、每搏输出变异、胸腔液体水平、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D-二聚体值更高,而ALB及血钠值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低比值组、中比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BP/ALB在预测KDSS方面,HBP/ALB比值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42、0.882、0.883)均高于 HBP 单项指标(分别为 0.776、0.842、0.670).结论 HBP/ALB 比值可反映KD患儿的严重程度,且对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肝素结合蛋白川崎病川崎病休克综合征儿童

    区域氧饱和度在急性下肢缺血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王凯阳王霆徐麟郭仁楠...
    371-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区域氧饱和度(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rSO2)水平在急性下肢缺血(acute lower limb ischemia,ALLI)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ICU收治的ALL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rSO2相关的独立预测因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rSO2预测不良事件的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将研究对象分为高值组和低值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随访期间组间生存率差异.结果 共有82例ALLI患者纳入此次研究,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6%(21例);事件组患者术后四个时段rSO2、24 h rSO2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及踝肱指数均明显低于非事件组;肌钙蛋白Ⅰ、肌钙蛋白T、肌红蛋白、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及乳酸水平显著高于非事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β=-0.320,P=0.002)、血浆乳酸(β=-0.262,P=0.009)、肌钙蛋白Ⅰ(β=-0.230,P=0.025)、吸烟史(β=-0.211,P=0.034)均是rSO2的独立预测因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 h rSO2平均值是ALLI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校正后 HR=0.67,95%CI:0.54~0.83,P<0.001).24 h rSO2 平均值对 ALLI 患者术后 30 d、60 d 和 90 d发生不良事件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934、0.867及0.823),对应的rSO2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9.36%,59.03%及59.03%.以24 h rSO2平均值为59.36作为最佳截断值预测ALLI患者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和85.3%.根据最佳截断值将研究对象分为高值组(rSO2>59.36%,59例)和低值组(rSO2≤59.36%,23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无事件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值组明显优于低值组.结论 24 h rSO2平均值是ALLI患者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对ALLI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区域氧饱和度急性下肢缺血最佳截断值不良预后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重症患者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徐秀丹焦鹏翟盈盈
    377-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mNGS)技术在重症患者抗感染治疗中检测指导意义.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因重症感染入住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13例重症患者的临床数据,重症患者诊断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道原则(2015)》中的重症感染诊断标准,同时符合医院获得性感染诊断标准.排除未同时进行mNGS检测和传统培养技术、病例资料不完整以及样本污染无法进行检测的样本.收集样本包括脑脊液、血液、组织、痰液、肺泡灌洗液、胸水等,所有样本采用mNGS技术病原体检测,并和传统病原学检测技术进行比较,描述性分析mNGS病原学检测在指导重症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优势,采用t检验和x2检验分析.结果 传统病原学和mNGS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41.18%、89.8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病原学和mNGS检测的特异度分别为97.7%、89.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方法与mNGS检测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55%、95.9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5.16%、24.62%.传统病原学检测技术检出菌种数22种,而mNGS检测技术检出菌种数65种(P<0.05).mNGS病原体检测时间为(1.56±0.69)d,传统检测技术检测时间为(4.11±0.6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NGS病原体检测病原体敏感度高,检测种类全,耗时短,能够鉴别混合感染,可用于检测各类临床样本,有利于指导重症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微生物检测病原学重症感染

    静脉联合鞘内应用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王炬冯光张明韩冰莎...
    382-3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