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矿床地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矿床地质
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矿床地质

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毛景文

双月刊

0258-7106

minerald@vip.163.com

010-68327284,68999546

100037

北京西城区百万庄路26号

矿床地质/Journal Mineral Deposit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刊载矿床地质基础理论、矿床地质特征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区域地质学、成矿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新技术新方法、问题讨论、消息报道等。读者对象为从事矿床地质勘察、矿山开发等工作的生产、科研人员和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砂岩型铼矿床矿物学研究——以四川盆地铁山埂铼矿床为例

    赵云彪黄凡陈郑辉江彪...
    1390-14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铼是一种战略性矿产资源,在国防和航空航天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四川盆地西南部沐川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砂岩中,发育多层具有同沉积特征的铼超常富集层,其中铼矿化特征显著区别于斑岩型铜矿床中铼矿化,具有铼品位高,资源量大的特点.为查明铼超常富集层中矿物组成及富铼矿物特征,笔者选取沐川地区铼超常富集层中最具代表性的铁山埂铼矿床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多晶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电子探针(EPMA)测试等工作.研究结果表明,铁山埂铼矿床成矿期存在胶硫钼矿-黄铜矿、硒铅矿-斜方蓝辉铜矿、钼钙矿-钼铅矿-自然硒-孔雀石3类矿物组合,指示成矿流体由中低温酸性还原富硫条件逐渐向中低温弱碱性氧化贫硫条件转变.矿床中的主要富铼矿物为胶硫钼矿(w(Re)为0.01%~1.85%,平均值0.35%)、钼钙矿(w(ReO2)为1.02%~1.14%,平均值1.08%)和钼铅矿(w(ReO2)为0.49%~0.58%,平均值0.53%).胶硫钼矿为最主要的富铼矿物,按形态可划分为鲕状胶硫钼矿、团块状胶硫钼矿、细脉状胶硫钼矿、雾状胶硫钼矿和环状胶硫钼矿.其中,鲕状胶硫钼矿中Re含量最高(w(Re)最高为1.85%),数量上则以雾状胶硫钼矿和细脉状胶硫钼矿为主.综合研究认为,四川盆地西南部沐川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超常富集的铼矿是一种产于硅质碎屑岩中与胶硫钼矿关系密切的砂岩型铼矿床.

    砂岩型铼矿沙溪庙组矿物组成胶硫钼矿四川盆地

    柴北缘沙柳泉稀有金属伟晶岩矿物学及成矿流体特征

    李兴辉凤永刚梁婷李善平...
    1404-1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柴北缘沙柳泉1号绿柱石型伟晶岩脉按结构分带开展系统矿物学和流体包裹体研究,探讨沙柳泉伟晶岩岩浆分异和成矿流体演化特征.微斜长石和云母的成分变化趋势表明,沙柳泉1号伟晶岩从边缘向核部的岩浆演化主要受分离结晶的控制,分异程度逐渐升高.熔体的演化伴随着流体盐度的降低,流体于绿柱石结晶阶段变为富CO2弱酸性流体.成矿流体从早期的中高温(200~427℃)、低盐度(w(NaCleq)为3.2%~9.9%)的NaCl-H2O体系向后期的NaCl-H2O和NaCl-H2O-(CO2)组成的2种不同性质的流体演化.大量CO2流体包裹体及流体包裹体内含较多菱铁矿(FeCO3),指示富CO2(CO32-)流体可能促进了绿柱石结晶.1号脉伟晶岩铍矿化是伟晶岩熔(流)体分异演化的结果.

    矿物学伟晶岩流体特征流体包裹体沙柳泉矿床

    毓川碳钇矿[Y uchuanite-(Y)]的成分定量分析

    姚薇刘鹏杨文强
    1428-1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毓川碳钇矿是在粤东北玉水铜矿中发现的一种含水碳酸盐重稀土矿物,化学式为Y2(CO3)3• H2O,是以陈毓川院士的名字命名的,已获得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与分类专业委员会的批准(IMA2022-120).文章在概述毓川碳钇矿形成的地质背景、产状、物理性质和晶体结构基础上,侧重介绍毓川碳钇矿的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方法.电子探针分析是对新矿物进行精确化学成分定量分析的主要手段,然而,重稀土矿物电子探针分析测试难度大,而且碳酸盐矿物或含水矿物在电子束轰击下计数强度常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另外CO2和H2O的含量一般由计算获得,因此毓川碳钇矿的电子探针分析面临巨大挑战.笔者从分析流程、测试条件和校正标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最终获得了毓川碳钇矿的定量分析结果.这不仅为新矿物的成功申请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碳酸盐重稀土矿物电子探针分析测试工作积累了经验.

    毓川碳钇矿含水碳酸盐矿物重稀土矿物电子探针分析玉水铜矿

    关于完善"矿产资源分类细目"的建议

    徐志刚朱明玉黄凡王岩...
    1438-1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产资源的科学分类,有助于建立和完善中国矿产资源分类体系,对提升矿产资源综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中国矿产地质志"项目对各省已发现矿种(矿产)的梳理(2014~2015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中的矿产资源分类细目和《矿产资源工业要求手册》(2014年修订本)为基础,提出矿产资源分类的5个原则,确定了《中国矿产地质志》182个矿种的矿产资源分类方案,并对非金属各矿种按照矿物岩石自然属性进行了科学排序,在全国各省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经过各省矿产地质志6年的研编工作(2016~2021年),进一步对全国已发现矿种进行了梳理,因此,有必要对全国矿产资源分类细目作出完善,特别是对非金属矿产分类.文章提出了完善矿产资源分类的四项原则和建议方案,将全国已发现矿种数调整为179 个.

    矿产资源分类分类原则和方案矿产地质志

    冈底斯成矿带西段首次发现中新世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

    王楠刘治博唐菊兴宋扬...
    1461-1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冈底斯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铜多金属矿带,发育众多大陆碰撞后伸展环境的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带内藏西北陆相火山岩区是寻找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的理想勘查区.最近,笔者所在研究团队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项目资助下,在西藏阿里革吉县芒拉地区新发现厚大高品位铜(金、银)矿体,首孔 MLZK0001见矿厚度137 m,铜平均品位达0.46%,其中,铜品位大于1%的样品有14件,平均1.54%;目前完钻的3个钻孔深度在542~709.9 m之间,仍发育连续的铜、金、银矿化.芒拉铜(金、银)矿蚀变矿物组合为多孔状石英、明矾石、高岭石、地开石、叶腊石等高硫化体系蚀变矿物,金属矿物主要为硫砷铜矿、黝铜矿、黄铜矿和铜蓝、蓝辉铜矿等Cu-S二元体系矿物,深部斑岩型铜金矿化和斑岩成矿系统目前尚未揭露.芒拉铜(金、银)矿是冈底斯成矿带西段发现的首例产于中新世陆相火山岩中的斑岩(?)-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该隐伏的厚大铜(金、银)矿体的发现,表明藏西北陆相火山岩区具有寻找斑岩-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的巨大潜力,将冈底斯成矿带向西延伸了近千km,开辟了在中新世火山岩区寻找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的新方向.

    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铜(金、银)矿床冈底斯成矿带陆相火山岩找矿突破

    大兴安岭南段莲花山铜银矿床钨矿化的发现及找矿指示意义

    陈郑辉牛之建黄宇王岩...
    1467-1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兴安岭成矿带是中国北方重要的铅、锌、银、铜、锡多金属成矿带,内蒙古莲花山矿床是该成矿带南段东坡的一个中型的热液脉型铜银矿床.文章在详细的研究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全位成矿"和"缺位找矿"的思路,提出该矿床存在中高温钨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可能,并通过实施找矿勘查示范研究工作,新发现了白钨矿体,确认钨矿化的存在.该发现不仅对莲花山地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提供指导,同时也对大兴安岭南段东坡钨矿潜力评价及成矿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钨成矿白钨矿莲花山铜银矿大兴安岭南段东坡

    《矿床地质》2024年总目次

    1472-1480页

    庆祝陈毓川院士从事地质工作70周年纪念专辑(前言)

    王登红
    前插1-前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