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刘巧珍

旬刊

2095-3089

kcjyyjxjs@126.com;kcjyyj58@163.com

010-56012295;010-52855436

100084

北京市清华大学100084-116信箱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Journal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查看更多>>《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杂志系内蒙古社科联主管,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主办,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 CN15-1362/G4,旬刊。本刊突出反映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和新经验,探索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新思路、新特点。以“科学、新颖、实用、交流”为办刊目标,系国际性、学术性、综合性的教育研究类刊物。本刊宗旨:以新科学、新知识、新方法培养新人才,让人才以创新的实践建设美好的未来;为创新教育理论、方法、信息提供展示的平台,交流的通道,让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开创中国科学教育的新时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谈后进生的转化

    张素娣
    115-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如果没有长期、耐心教育转化后进生的思想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无药可救了。

    后进生转化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实施德育渗透的方法

    庞炳刚
    116-117页

    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

    欧又瑞
    117-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形势下改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必要性,其次研究了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改进措施,最后就全文做出总结。

    新形势高校意识形态思想政治

    提高艺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宾培英
    118-118,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艺术高职院校学生数量进一步增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针对艺术高职学生的特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改革创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艺术人才,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有着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艺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加强士官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董晔
    119-119,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信息化条件下士官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要想应对这种挑战必须创新教育模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当前士官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还面临着观念滞后和人才缺乏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更新观念,加强信息化要素的建设,并提高人员的信息素养。

    士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

    在思维对话中实现思品课的和谐高效

    刘晓东张杰
    120-120页

    创新德育形式培育三好学生

    张佳
    12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就德育管理如何更加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形成四位一体合力,形成学校德育特色进行探讨。从促进“四位一体”德育体系构建、三好学生培养模式探索及以行动德育引领德育创新形式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培育独具特色的田中三好学生不断探索。

    德育创新四位一体三好学生行动德育家校共育

    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究

    袁林静袁健
    12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运行,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探索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是提升高校思政工作者能力素质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

    浅谈如何搞好职业学校英语课堂教学管理

    董作会
    123-123页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下校企管理制度融合对接研究

    高华丽张小龙
    12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学交替”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工学交替”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没有深入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就失去了生命力。本文通过高职院校在实际的“工学交替”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指出根本原因在于校企管理制度不能衔接。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管理制度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