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昆虫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昆虫学报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昆虫学会
昆虫学报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昆虫学会

黄大卫

月刊

0454-6296

kcxb@ioz.ac.cn

010-64807173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昆虫学报/Journal Acta Entomolog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昆虫学领域学术性刊物。反映我国昆虫学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科学实验技术的水平和进展。发表有关昆虫系统发育学、昆虫病理学、形态学、生理学、生态学、药剂毒理学、昆虫分子生物学,以及农、林、牧及医害虫和益虫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和综述。办刊宗旨:传播报道昆虫学研究最新成果和动态,推动国内外昆虫学界学术交流,发展我国的昆虫学事业,为国家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ame-miR-14在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肠道发育过程的调控作用

    王紫馨许雅静张文德张凯遥...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ame-miR-14在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工蜂幼虫肠道发育过程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Stem-loop RT-PCR和Sanger测序分别验证ame-miR-14在意大利蜜蜂工蜂6日龄幼虫肠道中的表达和序列真实性.饲喂ame-miR-14的模拟物(mimic-ame-miR-14)和抑制物(inhibitor-ame-miR-14)及其相应的阴性对照mimic-NC和inhibitor-NC对ame-miR-14分别进行过表达和敲降,利用RT-qPCR检测意大利蜜蜂工蜂4-6日龄幼虫肠道中ame-miR-14的表达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ame-miR-14的靶基因并进行相关分析.利用RT-qPCR检测ame-miR-14 的过表达和敲降后其靶基因FoxO和Hedgehog在4-6日龄幼虫肠道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ame-miR-14在意大利蜜蜂工蜂6日龄幼虫肠道中真实存在和表达.相较于饲喂mimic-NC,饲喂mimic-ame-miR-14后ame-miR-14表达量在意大利蜜蜂工蜂4-6日龄幼虫肠道中均为显著上调;相较于饲喂inhibitor-NC,饲喂inhibitor-ame-miR-14后ame-miR-14表达量在意大利蜜蜂工蜂4-6日龄幼虫肠道中皆为显著下调.ame-miR-14共靶向309个基因,可注释到45条KEGG通路和36个GO条目;进一步分析发现ame-miR-14可靶向14个生长发育相关基因,并与FoxO和Hedgehog之间存在潜在的靶向关系.过表达ame-miR-14后,相较于mimic-NC组,mimic-ame-miR-14组的4日龄幼虫肠道内FoxO表达量下调,5和6日龄幼虫肠道内FoxO表达量均为显著下调;敲降 ame-miR-14 后,相较于 inhibitor-NC 组,inhibitor-ame-miR-14 组 4 日龄幼虫肠道内 FoxO 表达量下调,5日龄幼虫肠道内FoxO表达量显著上调,6日龄幼虫肠道内FoxO表达量上调.与mimic-NC 组相比,过表达ame-miR-14后mimic-ame-miR-14组的Hedgehog表达量在4-6日龄幼虫肠道内皆显著下调;与 inhibitor-NC 组相比,敲降 ame-miR-14 后 inhibitor-ame-miR-14 组的 Hedgehog 表达量在4-6日 龄幼虫肠道内均为上调.[结论]ame-miR-14在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肠道内真实存在和表达;通过饲喂模拟物和抑制物能够分别实现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肠道内ame-miR-14的有效过表达和敲降;ame-miR-14通过负调控FoxO和Hedgehog的表达潜在参与调节幼虫肠道发育.

    意大利蜜蜂幼虫肠道ame-miR-14靶基因调控发育

    中华蜜蜂细胞色素P450基因及其全长转录本的鉴定及分析

    蔡宗兵王紫馨吴鹰王思懿...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纳米孔(nanopore)测序技术鉴定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工蜂幼虫肠道中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基因及其全长转录本,为后续功能研究提供参考信息和基础.[方法]通过Nanopore PromethION平台对中华蜜蜂工蜂4-6日龄幼虫肠道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Guppy软件对原始读段(raw reads)进行质控以得到有效读段(clean reads).通过识别两端引物鉴定全长转录本序列.使用BLAST工具将上述全长转录本的序列比对到Nr和GO数据库以鉴定CYP450基因及其全长转录本.采用Astalavista软件鉴定基因的可变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AS)事件.通过RT-PCR验证不同类型AS事件的可靠性.[结果]在中华蜜蜂工蜂4-6日龄幼虫肠道中分别测得7 338 627,7 003 419和7 434 233条原始读段,经质控得到的有效读段数分别为7 289 494,6 959 880和7 387 756条.鉴定到的非冗余全长转录本总数为48 200条.共鉴定到47个CYP450基因和265条CYP450基因全长转录本.共鉴定到CYP450基因的90次AS事件,包括36次外显子跳跃事件、20次可变5'端剪接位点事件、17次内含子保留事件、9次可变3'端剪接位点事件及8次外显子互斥事件.RT-PCR结果证实随机选取的3种AS事件类型真实可靠.[结论]鉴定了中华蜜蜂的CYP450基因及其全长转录本,补充了东方蜜蜂参考基因组的相关注释,并揭示中华蜜蜂CYP450基因可通过多种AS类型产生丰富的剪接体.

    中华蜜蜂幼虫第三代测序技术细胞色素P450全长转录本可变剪接

    蜂巢小甲虫气味结合蛋白基因AtOBP1的分子特性及功能研究

    李良斌武丽仙许雅静刘芳...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蜂巢小甲虫Aethina tumida气味结合蛋白1(odorant binding protein 1,OBP1)的表达模式,分析AtOBP1在蜂巢小甲虫嗅觉识别中的作用.[方法]基于蜂巢小甲虫转录组和基因组数据库扩增AtOBP1的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检测该基因在蜂巢小甲虫不同发育阶段(卵、幼虫、蛹和雌雄成虫)、羽化后第7天成虫不同组织(头、表皮、翅、足、脂肪体、肠道、马氏管、精巢和卵巢)以及羽化后不同日龄成虫头部的表达量;采用RNA干扰技术和Y型管行为选择实验,解析AtOBP1在蜂巢小甲虫嗅觉识别中的生物学功能.[结果]AtOBP1基因(GenBank登录号:MT211982.1)的cDNA全长序列包含6个外显子,其开放阅读框(ORF)长447 bp,编码148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15.9 kD和4.73,具有PBP_GOBP亚家族的保守结构域;AtOBP1蛋白是由6个α螺旋组成的二聚体,且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形成3个二硫键;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该蛋白与鞘翅目(Coleoptera)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的TmOBP8聚在同一分支.RT-qPCR结果显示AtOBP1在蜂巢小甲虫蛹期及雄成虫期表达量较高,且在成虫头部和精巢中特异性高表达;AtOBP1在成虫头部的表达量随着日龄而逐渐升高,分别在羽化后第5和7天达到2个高峰,羽化后第8天降低.RNAi技术结合Y型管行为选择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沉默AtOBP1后,蜂巢小甲虫成虫对花粉挥发性化合物棕榈酸乙酯和亚麻酸乙酯的选择偏好性显著降低.[结论]蜂巢小甲虫AtOBP1属于Classical OBPs家族,AtOBP1主要在蜂巢小甲虫成虫头部和精巢中高表达而且可能参与蜂巢小甲虫对花粉挥发性化合物棕榈酸乙酯和亚麻酸乙酯的识别过程.

    蜂巢小甲虫气味结合蛋白AtOBP1RNAi嗅觉行为

    RNAi介导的HvCDA1基因沉默影响茄二十八星瓢虫存活和发育

    王亚洁刘卓琦潘广邱宝利...
    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茄二十八星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是茄科(Solanaceae)植物上的重要害虫.昆虫体内几丁质脱乙酰酶1(chitin deacetylase 1,CDA1)催化N-乙酰氨基-D-葡萄糖胺脱去乙酰基,促使几丁质转化为壳聚糖,控制昆虫体内几丁质纤维有序堆积,并维持角质层结构的完整性.抑制虫体中CDA1基因的表达会抑制壳聚糖的合成,影响昆虫表皮结构的形成,使昆虫不能正常发育而亡.[方法]利用RT-qPCR方法测定HvCDA1基因在茄二十八星瓢虫不同发育阶段(卵、1-4龄幼虫和预蛹)和4龄幼虫不同组织(表皮、脂肪体、中肠和马氏管)中的表达模式.通过饲喂茄二十八星瓢虫1龄幼虫不同浓度dsHvCDA1溶液浸泡处理1 min的茄子叶片后及直接饲喂4龄幼虫不同浓度dsHvCDA1溶液,探究沉默茄二十八星瓢虫HvCDA1基因对其幼虫存活和发育以及HvCDA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发育表达谱结果表明,HvCDA1在茄二十八星瓢虫的各发育阶段均有表达,但在1龄末和2龄末幼虫中的表达量最高.组织表达谱结果显示,在茄二十八星瓢虫4龄幼虫的表皮中HvCDA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的高于其他组织中的.1龄幼虫取食50 ng/μL dsHvCDA1溶液浸泡处理的茄子叶片后,幼虫蜕皮后其枝刺不能直立,角质层不能正常形成,且出现取食障碍直至死亡;饲喂50,200和400 ng/μL dsHvCDA1溶液浸泡处理的茄子叶片后48 h时,死亡率分别高达84%,94%和100%.与对照组(饲喂dsGFP溶液浸泡处理的茄子叶片)相比,饲喂1龄幼虫50 ng/μL dsHvCDA1溶液浸泡处理的茄子叶片后48和96 h时,其HvCDA1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下降了 38.63%和79.00%.另外,4龄幼虫单头饲喂50,200和400 ng dsHvCDA1溶液,可分别导致29%,40%和66%的幼虫化蛹后呈畸形且不能正常羽化.与对照组(饲喂200 ng/头dsGFP溶液)相比,饲喂4龄幼虫200 ng/头dsHvCDA1溶液后48和96 h时,其HvCDA1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下降了 52.99%和70.09%.[结论]上述结果表明,HvCDA1基因在茄二十八星瓢虫的存活和发育中起重要作用.当该基因表达受阻,会负面影响茄二十八星瓢虫的蜕皮、化蛹以及羽化,最终死亡.本研究结果表明HvCDA1可作为1个潜在的防治二十八星瓢虫的RNAi靶标基因.

    茄二十八星瓢虫HvCDA1RNAi存活发育

    绿盲蝽表皮蛋白基因AlCP17的克隆、多克隆抗体制备及表达谱分析

    谭永安张杰钰姜义平赵静...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克隆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表皮蛋白(cuticular protein,CP)基因AlCP17、制备其多克隆抗体和分析其时空表达特性,为AlCP17蛋白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也为进一步解析绿盲蝽表皮发育过程中的信号通路图谱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前期转录组数据克隆绿盲蝽AlCP17的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AlCP17原核表达载体pCZN1-AlCP17并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进行体外表达,利用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制备AlCP17蛋白多克隆抗体;qRT-PCR检测AlCP17在绿盲蝽不同发育阶段(1-5龄若虫和成虫)和3龄初期若虫不同组织(头、胸、足、中肠、脂肪体和表皮)中的表达谱.[结果]克隆获得绿盲蝽AlCP17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OM302231),其开放阅读框长594 bp,编码197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21.69 kD,理论等电点为6.11.编码的蛋白质具有典型的表皮蛋白结构特征,含有节肢动物表皮蛋白几丁质保守结合域(non-cysCBD),即Chitin_bind_4结构域;氨基酸序列比结果对显示,AlCP17与半翅目(Hemiptera)臭虫科(Cimicidae)温带臭虫Cimex lectularius的CPA2B-like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76.29%);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CP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蛋白,与温带臭虫的CPA2B-like和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的CP7-like相似性高.IPTG诱导获得原核表达重组蛋白AlCP17,经纯化后制备的AlCP17多克隆抗体纯化效果较好,可以用于后续实验.AlCP17在绿盲蝽不同发育阶段和3龄初期若虫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初孵1龄若虫中表达量达到峰值,且在若虫各龄期的末期表达量显著上升;在3龄初期若虫中肠中表达量最高.[结论]克隆了绿盲蝽AlCP17基因cDNA全长序列,AlCP17具有昆虫表皮蛋白的典型特征,AlCP17在绿盲蝽体内的表达具有发育阶段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这些结果为今后研究这一蛋白在绿盲蝽表皮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绿盲蝽表皮蛋白RACE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九香虫多糖提取条件筛选及其对人乳腺癌HCC1937细胞的抑制作用

    于姮梅邓扬赵帅郭建军...
    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推进中药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开发与利用,探究九香虫多糖对人乳腺癌HCC1937细胞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探究水提醇沉法提取九香虫多糖的最优条件,基于九香虫多糖提取率来确定最佳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CCK-8法检测0,2,4,6,8和10 mg/mL九香虫多糖作用后24和48 h时对人乳腺癌HCC1937细胞增殖的影响;0,4和8 mg/mL九香虫多糖处理HCC1937细胞,0,24和48 h时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CC1937细胞形态并于24和48 h时利用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HCC1937细胞凋亡,24 h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CC1937细胞的细胞周期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九香虫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40 mL/g、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3 h和提取次数3次,在上述条件下九香虫多糖提取率最高,为5.067%±0.071%.4,6,8和10 mg/mL九香虫多糖能够显著抑制HCC1937细胞增殖;8 mg/mL九香虫多糖阻滞HCC1937细胞的细胞周期于S期;4和8 mg/mL九香虫多糖促进HCC1937细胞凋亡,上调促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8和BAX表达,下调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结论]采用水提醇沉法在最优提取条件下提取九香虫多糖的最高提取率为5.067%±0.071%,最优提取条件为:液料比40 mL/g、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3 h和提取次数3次;九香虫多糖具有体外抑制人乳腺癌HCC1937细胞的活性,且可能是通过死亡受体通路和线粒通路引发细胞凋亡.

    九香虫多糖水提醇沉法HCC1937细胞凋亡

    甜菜夜蛾SeGluCl剪接变异体的敲除及其对杀虫剂敏感性的影响

    安俊龙殷旭高新培叶尔那·阿扎题...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探索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lutamate-gated chloride channels,GluCls)基因不同转录变异体编码的SeGluCls对杀虫剂敏感性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甜菜夜蛾SeGluCl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SeGluCl两个剪接变异体SeGluCl 3a和SeGluCl 3b,并构建甜菜夜蛾敲除品系(3a-KO和3b-KO),生物测定甜菜夜蛾敏感品系WH-S(对照品系)及3a-KO和3b-KO品系的3龄幼虫对阿维菌素、甲维盐和氟虫腈3种杀虫剂敏感性的差异.[结果]获得了甜菜夜蛾SeGluCl全长cDNA序列,并发现其2种剪接变异体(SeGluCl 3a 和 SeGluCl 3b),SeGluCl 3a(GenBank 登录号:OM304353)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 1 362 bp,编码454 个氨基酸,SeGluCl3b(GenBank 登录号:OM304354)的ORF长1 365 bp,编码455个氨基酸.两种剪接变异体SeGluCl 3a和SeGluCl 3b编码的SeGluCls都包含4个跨膜区和1个半胱氨酸环.系统发育分析表明,SeGluCl与斜纹夜蛾S.litura和草地贪夜蛾S.frugiperda的GluCl亲缘关系最近.与对照品系WH-S相比,3a-KO和3b-KO敲除品系对阿维菌素、甲维盐和氟虫腈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结论]甜菜夜蛾SeGluCl剪接变异体SeGluCl 3a和SeGluCl 3b编码的SeGluCls对阿维菌素、甲维盐和氟虫腈这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无差异.

    甜菜夜蛾剪接变异体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CRISPR/Cas9系统

    氰氟虫腙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与田间防效

    殷雪方小涵牛多邦廖敏...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氰氟虫腙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的毒力水平和田间防治效果,为科学使用氰氟虫腙防治草地贪夜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饲料混毒法在室内测定了氰氟虫腙与4种常用杀虫剂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和茚虫威对草地贪夜蛾3和6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及LC90值,以及LC90浓度的这些杀虫剂对3龄幼虫的致死中时(medium lethal time,LT50)值.采用人工喷雾方法测定了玉米田中22%氯氟虫腙悬浮剂(6.6 g/667 m2)、22%氰氟虫腙悬浮剂(17.6 g/667 m2)、5.7%甲维盐水分散剂(1 g/667 m2)和150 g/L茚虫威悬浮剂(2 g/667 m2)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防效.[结果]室内生测结果显示,供试的5种杀虫剂中氰氟虫腙对草地贪夜蛾3和6龄幼虫均具有较高的毒力,其LC50值分别为2.64和4.36 mg/kg,对6龄幼虫的毒力仅次于甲维盐.此外,LC90浓度的氰氟虫腙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LT50值为11.98 h,与茚虫威的(11.50 h)相当,低于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和虱螨脲的LT50值(分别为17.20,23.40和39.24 h).田间药效实验显示,17.6 g/667 m2的22%氯氟虫腙悬浮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施药后1,3和7 d时校正防效分别为69.97%,78.98%和82.86%,均与1 g/667 m2 5.7%甲维盐水分散剂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氰氟虫腙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快速良好的室内杀虫活性,对6龄幼虫杀虫活性尤为显著;且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良好的田间防治效果,说明氰氟虫腙可用于中国草地贪夜蛾的防治.

    草地贪夜蛾氰氟虫腙毒力致死时间田间防效

    韭菜迟眼蕈蚊成虫行为活动昼夜节律

    李梦瑶张亚南葛亚菲杨小凡...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cellarum成虫行为活动的昼夜节律,为其室内饲养、行为学研究和研发精准、高效的监测与防控新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室内系统观察记录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羽化盛期求偶、交配、产卵、移动与静息等行为的昼夜节律,分析了其特定行为的时间分配特征.[结果]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运动行为和静息行为白天和黑夜均有发生,夜间的繁殖行为(求偶、交配和产卵)频次高于白天的,各时间点的移动、静息和繁殖行为频次占比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韭菜迟眼蕈蚊雌雄成虫的求偶节律相同,一天中求偶有两次高峰,分别出现在3:00和7:00.韭菜迟眼蕈蚊雌雄成虫的交配节律与雌成虫的产卵节律相似,雄成虫移动行为频次占比的峰值时刻均出现在3:00时,雌成虫移动行为频次占比的峰值时刻则出现在19:00时.雌雄成虫静息行为的频次占比均无明显昼夜节律高峰.在日时间分配上,雌、雄成虫以静息行为的时间占比最多,分别为89.53%和89.90%;求偶行为的时间占比最少,分别为0.56%和0.89%.雌雄成虫各行为的日时间占比差异不显著.[结论]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求偶、交配、产卵、移动和静息行为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且不同行为的发生频率和活动峰值的时间点有所差异.

    韭菜迟眼蕈蚊昼夜节律求偶交配产卵

    幼虫密度对桑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曹红妹胡桂萍石旭平王军文...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桑螟Diaphania pyloalis幼虫不同饲养密度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测定了室内同一条件下5个幼虫密度(130,650,1 300,1 950和2600头/m2)下桑螟生长发育和繁殖指标,包括发育历期、幼虫存活率、化蛹率、成虫羽化率、蛹重、产卵期、单雌产卵量等.[结果]幼虫密度对桑螟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幼虫密度偏低或偏高都不利于桑螟生长发育和繁殖.其中以1 300和1 950头/m22种幼虫密度下的桑螟幼虫生长发育和成虫繁殖状态均最佳且两密度下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1 300头/m2密度下,桑螟的幼虫历期、蛹历期和成虫历期分别为11.32,6.33和5.31 d;1 950头/m2密度下,桑螟的幼虫历期、蛹历期和成虫历期分别为11.50,6.00和5.47 d.1 300头/m2幼虫密度下,桑螟化蛹率、成虫羽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分别为86.67%,100%和86.67%,1 950头/m2幼虫密度下,桑螟的化蛹率、成虫羽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分别为84.44%,94.74%和80.00%.1 300和1 950头/m2幼虫饲养密度下桑螟成虫产卵期均达到2.00 d以上、单雌产卵量均达到55.00粒以上、卵孵化率均达到90.00%以上,与其他幼虫密度下的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另外,幼虫密度与桑螟幼虫存活率表现为极显著相关性.[结论]幼虫密度是影响桑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重要因子,桑螟幼虫密度为1 300头/m2或1 950头/m2 时,有利于桑螟室内种群高效建立.

    桑螟幼虫密度生长发育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