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矿产综合利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矿产综合利用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矿产综合利用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陈炳炎

双月刊

1000-6532

kczl@chinajournal.net.cn

028-85592322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南三段五号

矿产综合利用/Journal Multipurpos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主办的矿业科技期刊,1980年创刊。1992-2000年 连续三届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报道矿产资源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综合评价、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药剂研究及成果介绍,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国的矿产资源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羟基膦酰基乙酸消除蛇纹石对黄铜矿浮选不利影响

    姚冬冬焦芬贾文浩魏茜...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对于蛇纹石型硫化矿的浮选,由于蛇纹石容易泥化,会恶化硫化矿的浮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首次使用 2-羟基膦酰基乙酸(HPAA)来消除蛇纹石对黄铜矿浮选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微浮选实验、浊度实验、Zeta电位测试、吸附量测试和XPS测试来研究HPAA在黄铜矿/蛇纹石浮选体系中的影响以及作用机理.实验表明,蛇纹石带正电,黄铜矿带负电,由于静电吸引作用,蛇纹石细泥会吸附在黄铜矿的表面,从而抑制黄铜矿的浮选.加入HPAA后,黄铜矿的浮选回收率由 47.85%提高到92.44%.其机理是HPAA与蛇纹石的Mg2+发生了化学吸附,显著降低蛇纹石表面电位,使矿物颗粒产生斥力作用,从而恢复黄铜矿的可浮性.

    矿物加工工程蛇纹石黄铜矿HPAA浮选

    MO捕收剂对煤气化细渣浮选性能的影响

    王鹏刘彦丽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文章.煤气化细渣的综合利用是现阶段的一大发展方向.煤气化细渣孔隙发达且含氧基团丰富,使得煤油等传统捕收剂难以回收其中的残炭.将油酸甲酯和煤油复配得到的药剂MO进行浮选实验,并通过激光粒度仪、红外光谱分析、接触角分析、XPS分峰拟合等手段进行机理探讨.结果表明,当MO药剂用量提高到 16 kg/t时,尾矿烧失量降低到 7.12%,可燃体回收率超过 95.63%.MO药剂引入了极性基团酯基,其可以降低煤油表面的界面张力,增强捕收剂在水中的分散作用,从而增加残炭颗粒与捕收剂液滴的接触面积与碰撞概率,进而提高残炭颗粒的疏水性和可浮性.通过接触角分析不同药剂作用下残炭表面的疏水性,解释其与精矿产率的关系.通过XPS分析说明,MO与残炭表面的含氧官能团作用,能够在残炭的亲水位点形成有效的覆盖层,使得疏水部分朝外,降低了水化作用,增加了接触概率,增加该煤气化细渣的表面疏水性.MO药剂的使用为煤气化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矿物加工工程煤气化细渣油酸甲酯浮选复配药剂烧失量

    青海某低品位难选金矿扫选精矿再磨再选实践及应用

    明平田李飞陈自强熊召华...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青海某低品位高砷高碳难选金矿原矿品位约为 2.38 g/t,工业生产金回收率 77%左右,通过开展工艺流程考查和矿物学分析,该矿山选厂扫选精矿金品位约 3~6 g/t,主要载金矿物毒砂和黄铁矿单体解离度较低,分别为 76.23%和 78.74%,其单独浮选,金回收率约 30%~50%.为了进一步提高该难选金矿选矿回收率,该矿山在实验室模拟选厂工艺流程开展扫选总精矿再磨再选实验研究,制定扫选精矿集中返回二段分级泵池的工艺流程方案,并完成该选厂工艺技改设计和实践等工作,技改后生产应用结果表明,扫选精矿集中返回再磨,其主要载金矿物毒砂和黄铁矿单体解离度分别提高至 78.03%和80.63%,相比较顺序返回,扫选精矿再磨再选工艺在不影响精矿品位的前提下,选厂金的回收率由 77.14%提高至81.13%,有效提高了该难选金矿浮选回收率.

    矿物加工工程高砷高碳单体解离度扫选精矿回收率工艺技改

    新疆某含羟硅铍石矿分选实验

    郑惠敏李丽匣马嘉刘志超...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以新疆某次火山岩型铍矿石为研究对象,进行矿物组成、元素组成分析,查明有用矿物的嵌布粒度及赋存状态,并进行系统的浮选实验.在磨矿过程加入活化剂氟化钠,对磨矿细度、浮选药剂制度进行了优化,当磨矿细度为-0.074 mm 85%、pH值调整剂碳酸钠、抑制剂硅酸钠、捕收剂油酸钠用量分别为 1500、1000、2000 g/t时,可以获得粗选精矿BeO品位 6.03%、回收率 97.02%的粗选指标.将粗选精矿再磨至-0.045 mm 90%,通过两次精选实验,精矿BeO品位达到 8.40%,精矿BeO回收率为 78.09%,粗选尾矿经过一次扫选实验,尾矿BeO含量可降至 0.003%."一粗一扫三精、中矿集中返回粗选"的浮选闭路实验,获得了精矿BeO品位 8.12%、回收率 80.99%的浮选指标,可以实现羟硅铍石的较好富集,满足我国当今铍冶炼工艺对原料BeO含量的要求.

    矿物加工工程羟硅铍石浮选药剂品位富集磨矿细度

    湖南某铍矿综合回收实验

    邵伟华常学勇王守敬彭团儿...
    31-3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针对湖南某铍矿含BeO 0.47%、CaF244.86%,含铍矿物为金绿宝石,主要脉石矿物为绿泥石、云母、方解石、白云石等,铍矿物嵌布粒度较细,与绿泥石、方解石等脉石矿物共生密切,分选难度较大.基于金绿宝石与萤石以及与主要脉石矿物的可浮性差异,实验采用原矿浮选脱除硫化矿后—优先浮选萤石—浮选尾矿脱泥后反浮选脉石矿物的工艺流程处理该矿.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 80%的条件下,采用组合捕收剂丁基黄药+丁铵黑药+乙硫氮浮选脱除硫化矿,然后利用组合捕收剂油酸钠+氧化石蜡皂浮选萤石得到含CaF296.32%、回收率为 70.34%的萤石精矿,浮选尾矿脱泥后反浮选脉石矿物,可获得含BeO 1.57%、回收率为 67.95%的铍精矿.铍精矿后续可采用冶金方法提取获得氧化铍产品.该工艺实现了对金绿宝石型铍矿和萤石矿物的综合回收,为同类型铍矿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矿物加工工程金绿宝石萤石浮选反浮选脱泥

    两步还原钒渣过程中熔渣的黏度与结构特性

    孙晓磊张灵犀陈敏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冶金工程领域的论文.针对当前钒铁生产面临环境污染严重、流程冗长以及能耗较高等一系列问题,拟利用光伏硅片切割废料和铝灰分别作为预还原和终还原阶段的还原剂,对钒渣进行两步还原直接制备钒铁合金,研究了两步还原反应过程中对应渣系的黏度和熔体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873 K时,对应预还原过程的FeO-V2O3-Cr2O3-MnO-SiO2-TiO2-CaO渣系,随着渣中FeO组元含量的减少和SiO2 组元含量的增加,铁铬尖晶石逐渐分解,影响熔体结构的主要因素由渣中FeO含量的变化转变为SiO2 含量的变化,导致结构复杂度由 0.176增至 2.517,相应地,渣系黏度由 0.092 Pa·s增至 0.476 Pa·s;对应终还原过程的FeO-Cr2O3-MnO-V2O3-Al2O3-SiO2-TiO2-CaO渣系,随着渣中 FeO、Cr2O3、MnO、V2O3 组元含量的减少和Al2O3 组元含量的增加,锰铬尖晶石逐渐分解,渣系由固液混合相转变为单一液相,影响熔体结构的主要因素为渣中Al2O3 含量的变化,渣系由预还原阶段硅酸盐为主的熔体结构转变为终还原阶段铝硅酸盐为主的熔体结构,结构复杂度由0.252增至2.248,相应地,渣系黏度由0.091 Pa·s增至0.372 Pa·s.

    冶金工程两步还原钒渣黏度熔体结构结构复杂度

    煤气化粗渣分级及其产品性质分析

    李宇侯丽华王云飞吴永丽...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气化渣是煤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较难进行工业化处理.为实现对气化渣的合理有效利用,对我国鄂尔多斯地区典型的水煤浆工艺所产的气化粗渣进行简单的筛分处理,将其分为高、中和低碳三类碳渣.利用XRF、元素分析仪、XRD、SEM、BET比表面积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和ICP-MS等分析设备对三类碳渣的物理化学性质、重金属含量、碳含量、微观形貌、矿相组成和孔隙结构等进行表征分析.高、中和低碳三类碳渣具有显著的性质差异,筛分作业能较好地实现了气化渣的初步分质,为气化渣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矿物加工工程煤气化渣筛分物理化学性质孔结构组成

    重晶石液相两次转化法制备碳酸钡新工艺

    王祥碧周骏宏马磊李海艳...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冶金工程领域的论文.针对重晶石反应活性低、化学加工方法不多的局限,提出一种全新的纯碱转化法.首先探究了盐酸酸解法下重晶石反应粒度、温度、碳酸钠浓度对碳酸钡生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钠浓度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最大,在有限的实验条件下,当碳酸钠浓度达到 28.57%时,碳酸钡的生成率最高达到 90.05%.其次,在后续的反应中,选择氯化铵对重晶石转化产物进行再次转化制备碳酸铵,此法生产出的碳酸钡产率、纯度较高,作为重晶石与纯碱反应制备碳酸钡的新工艺,突破了传统硫酸钡不与纯碱反应的错误观念,本工艺操作流程简单可行,且氨气、二氧化碳可以回收循环利用,使整个工艺为一个大循环工艺,符合绿色环保理念,为重晶石制备碳酸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产工艺.

    冶金工程重晶石碳酸钠碳酸钡氯化铵碳酸铵新工艺

    非洲某锂矿石的工艺矿物学

    刘飞燕孙宝伟周雄梁友伟...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工艺矿物学领域的论文.国外某锂矿研究程度低,矿石不仅具有较高的锂,而且伴生铌、钽、铷、铯等有益元素.为实现矿石资源综合利用,对该矿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采用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及其他化学分析手段,查明了矿石化学成分;利用电子探针、X 射线衍射分析仪、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SEM-EDS)等方法,研究了矿物的嵌布特征,重点考查了锂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锂的主要载体矿物为锂辉石,次为磷锂铝石,其他矿物中的锂为包裹、夹杂的不可利用锂.元素配分结果表明,锂精矿的理论品位为 6.64%,理论回收率为 74.98%.分析了影响选矿回收指标的矿物学因素,摸清了伴生有益组分的赋存状态,为矿山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矿物学理论支撑.

    工艺矿物学赋存状态伴生元素综合利用

    攀西太和钒钛磁铁矿中钴的分布规律及赋存状态

    梅亚军惠博杨耀辉
    63-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工艺矿物学领域的论文.钴是重要的战略金属,主要以共-伴生元素的形式分布于金属矿床中.攀西地区的钒钛磁铁矿矿床是我国最大的钒钛铁资源基地,其矿床中伴生了大量的钴资源,但富钴矿石中钴在矿物相之间的分布规律及微观的赋存状态还未被查明.本文选择攀西地区太和钒钛磁铁矿矿床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化学分析、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BSE)、X射线衍射分析(XRD)、高级矿物鉴定和表征系统(AMICS)、电子探针(EPMA)等分析技术对矿床中典型的富钴矿石进行了化学成分、矿物组成以及Co元素在不同矿物间分布规律及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富钴样品矿物中硫化物具有较高的钴含量,而铁钛氧化物中钴含量较低,其他矿物中几乎不含有钴,钴的分布规律表明其主要分布于硫化物中,少量分布于铁钛氧化物以及脉石矿物中.样品中钴元素具有独立矿物-硫钴镍矿和类质同象两种赋存状态.研究结果为该地区钴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矿物学依据.

    赋存状态钒钛磁铁矿矿床攀西地区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