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矿产综合利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矿产综合利用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矿产综合利用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陈炳炎

双月刊

1000-6532

kczl@chinajournal.net.cn

028-85592322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南三段五号

矿产综合利用/Journal Multipurpos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主办的矿业科技期刊,1980年创刊。1992-2000年 连续三届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报道矿产资源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综合评价、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药剂研究及成果介绍,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国的矿产资源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山东某金矿浮选尾矿工艺矿物学

    吴凯马英强王海龙董鸿良...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工艺矿物学领域的论文.山东某金矿石含金 2.0 g/t,含硫 1.56%,属于典型低硫含金矿石.选厂采用浮选工艺回收金,金的回收率为 90%,尾矿金品位 0.17 g/t.为进一步降低尾矿中金的流失,提高浮选指标,采用MLA结合传统工艺矿物学手段查明金的流失原因.研究表明:主要的金属矿物为磁黄铁矿和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长石和石英;脉石连生金及脉石包裹金占 77.29%,粒度主要分布在-0.01 mm,这部分采用浮选工艺很难回收;金属硫化物连生金、金属硫化物包裹金及单体金占 22.71%,流失不合理.基于尾矿工艺矿物学分析,下一步应该重点研究磨矿分级,降低有用矿物过磨程度,达到提高浮选指标的目的.

    浮选金尾矿工艺矿物学MLA

    四川德昌大陆槽稀土矿选矿工艺的思考

    徐建新
    76-8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四川冕宁—德昌稀土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与晚渐新世—中新世碳酸岩相关的硬岩型稀土成矿带.该成矿带内分布着与霓石石英正长岩—碳酸岩杂岩体密切相关的牦牛坪超大型、大陆槽大型、木洛和里庄中型轻稀土矿床;该成矿带查明的稀土资源储量(REO)达数百万吨,占全国查明资源量的 8.73%,是我国重要硬岩型稀土资源基地.大陆槽稀土资源优于牦牛坪之处是矿体厚大,便于开采,矿石平均REO品位比牦牛坪高出 1%~2%,矿石中以氟碳铈矿矿物相赋存的稀土分配率高,氟碳铈矿中ThO2 量微(牦牛坪 0.18%~0.43%),对深加工和环保十分有利.本文基于稀土选矿生产实践,总结不同时期的生产工艺流程对稀土资源的回收利用情况,对大陆槽稀土选矿工艺提出了新的思考和见解,为合理利用稀土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矿物加工工程大陆槽矿区稀土磁选-重选-浮选联合流程

    难处理金矿预氧化过程中载金包裹体的相变与重构研究进展

    吴甜甜沈智慧王建龙何桂旭...
    8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矿业工程领域的论文.在"双碳"和难处理金矿资源"压舱石"背景下,预氧化是难处理金矿高效提金的有效预处理方法.有效破坏微细浸染金包裹体,消除或避免有害物质对金的钝化、劫金或二次包裹作用,是决定难处理金矿中金回收率高低的关键和瓶颈问题.明晰预氧化过程中载金物质的相变重构演化规律,对定向破坏载金包裹体和高效浸金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难处理金矿的典型特征与现有预氧化技术,总结了焙烧氧化、热压氧化、生物氧化、化学氧化及其他预氧化过程中载金包裹体的相变重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载金硫化物通过预氧化主要转变为铁(砷)氧化物和硫(砷)酸盐,受氧化温度、气氛或含氧量、酸碱环境、氧化还原电位、菌种特性等多因素耦合作用,也可能转变为单质硫、氧化硫、硫代硫酸盐、黄钾铁矾和臭葱石等次生产物,黄钾铁矾、氧化铁和硫酸钙等是导致金二次包裹的主要固相物质.低温低压中性热压氧化,高效嗜热嗜碱耐砷菌种驯化、多因素耦合下的细菌氧化过程强化,绿色高效氧化剂筛选、基于多场耦合的化学氧化等预氧化工艺开发与微观机制仍需系统深入研究.矿石特性、预氧化过程反应、载金物质相变重构与金回收率之间的耦合关系及调控是未来难处理金矿绿色高效预氧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难点.

    矿业工程难处理金矿预氧化载金包裹体物相转变物相重构

    菱镁矿制备氧化镁技术进展及趋势

    何艳王连勇崔家新王睿...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矿业工程领域的论文.我国菱镁矿资源丰富且品质优良,储量与品位皆位居世界第一,工业上常用其来制备氧化镁.菱镁矿在煅烧过程中微观结构的改变是影响氧化镁产品性能的关键.以此为切入点,首先概述了菱镁矿制备高性能氧化镁产品的技术进展,之后根据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矿业工程菱镁矿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氧化镁

    疏水-亲水分选研究进展

    薛中华董连平杨崇义李海鹏...
    10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疏水-亲水双液分选相较于泡沫浮选在微细粒(煤 30~50 μm、非煤矿物 10~20 μm)回收方面有较大优势.基于油团聚、奥蒂斯卡工艺、驱替脱水、双液浮选和低沸点非极性液体回收等开发的新型疏水-亲水双液分选技术(Hydrophobic-hydrophilic Separation)能够促使超细粒团聚体在双相系统中充分破碎再分配,从而达到驱水除杂的双重目的.从HHS选煤过程、团聚体破碎理论、疏水液体回收可行性、相较于泡沫浮选和油团聚的技术优势以及细粒煤脱水技术等方面对疏水-亲水分选近些年的发展进行梳理比较,以期能够为下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矿物加工工程油团聚双液浮选细颗粒接触角脱水

    凹凸棒石的研究与应用发展现状

    孙祥云梁龙谢广元彭耀丽...
    111-118,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凹凸棒石是一种利用价值较高的重要矿产资源,广泛应用于农业、环境、材料、化工、生物、催化等领域,在我国储量丰富,有较好的开发前景.目前对凹凸棒石的利用率还较低,大量的凹凸棒石并未被有效开发.本文对国内外凹凸棒石分离提纯与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简述了凹凸棒石的矿物学特征与晶体结构特性;总结了凹凸棒石的成因类型,资源分布,矿产储量,矿石类型,理化性质;归纳了凹凸棒石分离与提纯的研究现状,凹凸棒石表面改性的方法与研究进展,凹凸棒石在矿物功能材料方面的应用状况,在当前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目前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凹凸棒石研究与应用的新思路与方向.

    陶瓷及复合材料凹凸棒石理化性质分离提纯表面改性应用发展

    我国铝土矿资源需求可持续保障措施分析

    李春焕吕会会廖志华曹阿林...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矿业工程领域的论文.铝工业发展受制于铝土矿资源等决定性因素.我国作为世界铝工业大国,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国内铝土矿资源日趋匮乏,供矿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保障我国铝土矿资源需求的可持续供给,确保我国铝工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是必须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在立足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环境中,除持续加大国外铝土矿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措施外,尚可通过强化国内低品位铝土矿资源的综合利用、限制铝初级产品的出口、布局铝产能跨国转移以及推进海外铝产业小股权多点投资等措施,提升我国铝土矿资源可持续供给保障能力.

    矿业工程铝土矿资源需求保障

    纳米气泡浮选技术研究进展

    杨晓陶东平邵怀志申有悦...
    123-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泡沫浮选是分选矿物颗粒的主要方法,但传统浮选技术所用的常规气泡尺寸较大,对微细颗粒分选效果较差.作为解决微细颗粒分选问题重要手段的纳米气泡因具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矿物浮选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纳米气泡的形成、制备和稳定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纳米气泡浮选在矿物加工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应用,并对纳米气泡浮选未来的研究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矿物加工工程纳米气泡浮选微细颗粒水力空化

    粉煤灰和烧结法赤泥制备地聚合物及其性能

    刘诚周雨潇任浏祎杨思原...
    13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为实现粉煤灰和烧结法赤泥的综合利用,本研究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烧结法赤泥作为辅料,氢氧化钠为碱激发剂协同制备地聚合物.结果表明,地聚合物较佳制备条件为:粉煤灰采取分级(细粒提取)的预处理方式,分级粒径为 37 μm,细颗粒粉煤灰与烧结法赤泥质量比为7∶3(g∶g),氢氧化钠的用量为前驱粉体的 15%,此时地聚合物室温养护 28 d的抗压强度可达 35.52 MPa,满足中国《通用硅酸盐水泥》32.5R矿渣硅酸盐水泥的强度标准.通过XRF、XRD、ICP-OES和SEM-EDS对不同预处理方式下的原料及其所制备的地聚合物进行分析测试表明:相比于机械研磨,分级预处理更能有效改善粉煤灰的反应性,使更多活性硅铝组分参与地聚合反应;烧结法赤泥的加入可以促进富钙铝硅酸盐凝胶的形成,使地聚合物的微观结构致密化.本研究为粉煤灰和烧结法赤泥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陶瓷及复合材料粉煤灰烧结法赤泥综合利用地聚合物

    含锌电炉粉尘固相烧结法制备Mn-Zn尖晶石铁氧体

    朱开琦陈佳凤陶雨倩李海斌...
    141-147,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冶金工程领域的论文.锰锌尖晶石铁氧体由于其具有高磁导率和高频低损耗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为充分利用电炉粉尘中的Fe、Zn、Mn等元素,以碱浸法处理过的含锌电炉粉尘为原料,加入MnSO4·H2O,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Mn-Zn尖晶石铁氧体.通过XRD、SEM-EDS、VSM等,探讨温度、配比(RZ/M)、预处理对Mn-Zn铁氧体的合成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升高,锰锌铁氧体中的晶粒间吞并速度加剧,饱和磁感应强度和晶粒尺寸增加,而矫顽力减小.当RZ/M变化到 1∶1.0,饱和磁感应强度、矫顽力和晶粒尺寸均增加.预处理后的电炉粉尘中的SiO2 含量降低,合成的锰锌铁氧体的磁饱和强度增加.因此,经过浓度为 2 mol/L的碱液预处理后,在质量比为 1∶1.0、煅烧温度为 1100℃的固相反应条件下合成的锰锌尖晶石铁氧体性能较好,其饱和磁感应强度(Ms)为17.902 emu/g,矫顽力(Hc)为3.21 kA/m.

    冶金工程电炉粉尘尖晶石铁氧体固相烧结法磁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