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矿产综合利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矿产综合利用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矿产综合利用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陈炳炎

双月刊

1000-6532

kczl@chinajournal.net.cn

028-85592322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南三段五号

矿产综合利用/Journal Multipurpos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主办的矿业科技期刊,1980年创刊。1992-2000年 连续三届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报道矿产资源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综合评价、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药剂研究及成果介绍,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国的矿产资源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利用导向剂法制备磁性LSX型分子筛及改性

    王洪亮张震张勇平
    148-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材料学领域的论文.采用胶体导向剂与Fe3O4 制备了磁性LSX分子筛原粉,经银离子交换与水合肼还原后生成了含银原子的磁性LSX分子筛,利用扫描电镜、振动样品磁强计、X衍射分析仪、光电子能谱仪、比表面吸附仪对样品的表面形貌、磁性、物相结构、元素组成与比表面积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磁性LSX分子筛为LSX分子筛与Fe3O4 的复合材料,微孔比表面积为 679.38 m2/g,合成时胶体导向剂较佳加入量0.5%,磁性随Fe3O4 加入量增加而增大,经银交换后与水合肼还原后的磁性LSX分子筛,比表面积减少.

    导向剂磁性LSX分子筛银离子银原子

    石煤提钒尾渣基钙长石烧结砖的烧结及重金属固化机理

    李欣聪户晶荣郭鑫桥
    153-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石煤提钒尾渣是一种危险的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石煤提钒尾渣具有重要的环保与经济意义.本研究以石煤提钒尾渣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建筑用烧结砖,研究了烧成温度对样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探究了Cu、V和Zn重金属浸出活性的钝化机理.结果表明:烧成温度显著影响烧结砖的相组成、显微结构和性能.适当提高烧成温度不仅有助于石英与原料中的碱性物质反应,生成富硅液相,提高样品的致密度,而且促进了黄长石向钙长石转变及莫来石生成.这些晶相与玻璃相互胶结,赋予制品较高的致密度和抗压强度.此外,提高烧成温度增大了制品中Cu、V和Zn的残渣态含量,减小了制品的孔径与孔容积,从而实现了Cu、V和Zn的固化.采用烧成温度为 1200℃,保温时间为 3 h的工艺制度,制备出的建筑用烧结砖的各项性能均满足《烧结普通砖》(GB/T 5101-2003)中Mu25等级的要求,且制品的Cu、V、Zn重金属浸出浓度均低于标准值.研究结果为石煤提钒尾渣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陶瓷及复合材料石煤提钒尾渣建筑用烧结砖烧成重金属离子浸出浓度

    利用粉煤灰和高炉渣制备发泡陶瓷材料

    李海燕张蕾华李富松
    161-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以粉煤灰和高炉渣为主要原料,外加碳化硅(SiC)为高温发泡剂,硼酸钠(Na2B2O7)为助熔剂,采用高温烧结法制备发泡陶瓷材料.主要研究了原料配比、SiC添加量及Na2B2O7 添加量对发泡陶瓷的气泡结构、体积密度、吸水率、抗压强度及导热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粉煤灰含量为 70%,高炉渣含量为 30%,并额外添加 0.3%SiC粉末和 5%Na2B2O7,在烧成温度 1100℃下保温 40 min时,发泡陶瓷具有较佳的综合性能,其体积密度为 0.516 g/cm3,吸水率为 3.82%,抗压强度为3.62 MPa,导热系数为0.094 W/(m·K).且该条件下样品的主要物相包括石英相(SiO2)、钙长石(CaAl2Si2O8)和辉石相(Ca(Mg,Al,Fe)Si2O6),大量晶体的析出促进了材料强度的提升.本研究为粉煤灰和高炉渣等工业固体废弃物转成高附加值的建筑保温材料提供一种新方法.

    陶瓷及复合材料发泡陶瓷粉煤灰高炉渣气泡结构综合性能

    钛铁矿在混凝土液相环境下的物相转变

    白龙封孝信刘刚
    168-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以钛铁矿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FeTiO3 在混凝土液相环境中可能的物相转变,以期为钛铁矿尾矿的利用提供依据.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了钛铁矿(FeTiO3)的热力学稳定性;将钛铁矿石粉分别在 20℃和 80℃的模拟混凝土孔溶液中浸泡 28 d和 270 d,采用XRD、SEM/EDS检测矿物转化情况;用钛铁矿石取代部分碎石制备了混凝土,并分别在 20℃和 80℃养护,研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FeTiO3 在有O2 的环境中是不稳定的,可以转化为Fe3O4 或Fe2O3 及TiO2;钛铁矿在模拟混凝土孔溶液中的浸泡实验显示,钛铁矿没有明显变化;混凝土强度实验表明,不论是 20℃还是80℃养护,钛铁矿石取代 5%碎石时,混凝土抗压强度有所提高,取代量为 15%时,抗压强度均又降低,原因为钛铁矿石中的石英发生了碱骨料反应.

    陶瓷及复合材料钛铁矿混凝土孔溶液物相转变混凝土强度

    铁尾矿粉对石灰石粉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氢氧化钙含量的影响

    张巨璟花东申
    176-183,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本文研究了复掺铁尾矿粉和石灰石粉的掺量和比例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复掺矿粉比例的不断增大,复掺矿粉混凝土强度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并在复掺矿粉比例为 1∶2时取得较大值.在同一冻融循环次数作用下,混凝土质量损失率随着复掺矿粉比例的增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却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同一测定位置处,随着复掺矿粉比例的不断增大,复掺矿粉混凝土氯离子含量均呈现出不断减小,且在比例为1∶2时复掺矿粉混凝土氯离子含量的下降变快.综合实验结果得到,石灰石粉掺量为 20%时混凝土的强度特性较佳,复掺矿粉比例为1∶2时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均达到较佳.

    陶瓷及复合材料铁尾矿粉石灰石粉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氯离子含量强度

    基于磷石膏改性的水泥基充填料浆综合性能

    左亚静赵惠惠王晓鹏
    184-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为了提高矿物资源综合利用率与充填采矿工艺,以磷石膏、水泥与尾矿砂等矿物固体废料为集料制备矿山充填体材料,开展料浆综合找工作性能、矿物成分与微观形态的分析研究,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对水化物分子结构进行讨论.结果发现:磷石膏的掺入使得水泥基充填料的坍落度显著提高,泌水率下降,抗压强度表现出上升趋势,随养护时间增加,材料强度值显著提高;养护28 d的磷石膏改性充填体的强度值约为水泥基充填的 1.2倍;磷石膏改性充填料中的水化硅酸钙与钙矾石为主要水化产物;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磷石膏改性充填料的微观结构较为致密,微裂隙较少;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水化硅酸钙的弹性模量明显高于钙矾石,提高充填料强度性能的关键在于促进水化硅酸钙的形成.

    陶瓷及复合材料充填采矿磷石膏力学性能微观特性数值模拟

    石灰石粉掺量和粒径对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影响

    张博文何富强何智海王勇...
    190-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通过混料设计原理设计石灰石粉水泥配合比,对石灰石粉掺量及粒径对石灰石粉-硅酸盐水泥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展开了研究;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低场核磁共振技术(NMR)等技术对掺入 0.44 mm和 0.025 mm石灰石粉的硅酸盐水泥净浆水化物相及微孔结构展开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石灰石粉对早期抗压强度起负面作用;但随着水化的进行,在一定掺量范围内的石灰石粉对水泥后期强度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当掺量超过该范围后抗压强度随着掺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石灰石粉的掺入虽使得水化产物中生成了有利于水泥石力学性能的水化碳铝酸钙,但其对微孔结构的粗化,使得石灰石粉掺量超过一定值后石灰石粉水泥试件抗压强度大幅降低.

    陶瓷及复合材料石灰石粉强度孔结构水化产物

    铝矿区复垦土地重金属富集特征以及污染研究

    王亚捷李杰锋
    197-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矿山生态修复领域的论文.铝土矿区土壤重金属特征对于土地复垦方式优选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铝土矿复垦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五步提取法对深部和浅部复垦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进行了提取测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深部和浅部两种复垦方式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存在较大差别,深部复垦区整体高于浅部复垦区,重金属Zn的含量是浅部复垦区土壤中的 5.93倍,深部复垦区中重金属Zn对土壤的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Ni,浅部复垦区中重金属含量明显低于其标准值,未超过标准中规定的最低限制值;深部复垦区土壤Zn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 62.58%,重金属Zn的含量受外界影响较大,浅部复垦区中重金属Cr和Zn的变异系数分别为 37.85%和 31.06%,受外界影响一般;深部和浅部复垦区土壤中重金属Pb的RSP值最大,对环境影响最大,其他三种重金属无污染;铝土矿废石中重金属Zn、Pb含量随粒度的增大而减少,对于周围土壤具有显著积累及运移,其复垦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金属矿山重金属土壤污染复垦区形态分布

    铅锌矿废石产酸潜力及模拟强酸雨环境下重金属淋溶规律分析

    曹耀华张永康刘红召王威...
    204-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矿山生态修复领域的论文.矿山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大量废石,废石中重金属元素在风化、淋溶等作用下释放,将对矿区周边水土环境质量产生影响.为了研究某铅锌矿废石重金属元素淋溶规律,分析了该废石的化学组成和产酸潜力.模拟强酸雨环境下,分析了废石中重金属元素溶出率及淋溶前后废石的矿物组成.结果表明:该废石中重金属Cu、Pb、Zn、Cd、As元素无独立矿物,在废石中分散赋存;废石酸中和能力较高,净产酸量NAG为 0 kg H2SO4/t,无产酸潜力.在模拟强酸雨淋溶实验中,淋出液pH值均呈弱碱性,这与废石含较多的碱性矿物有关,废石具有一定的酸缓冲能力;第 1轮淋溶过程Cu、Pb、Zn、Cd、As元素随淋溶时间延长累积溶出率逐渐升高;第 2轮淋溶 2周期后Cu、Pb、Zn、Cd元素累积溶出率趋于稳定,后续基本不溶出;As元素累积溶出率随淋溶时间延长而升高;总体而言,废石中重金属溶出率低.废石淋溶前后矿物成分不变,矿物含量略有变化.本文可为矿山废石堆场管理及其周边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矿山生态修复铅锌矿废石产酸潜力重金属淋溶

    《矿产综合利用》征稿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