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昆虫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昆虫学报
应用昆虫学报

戈峰

双月刊

0452-8255

entom@ioz.ac.cn

010-64807137

100101

北京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中科院动物所

应用昆虫学报/Journal Chinese Bulletin of Entom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通报类学术期刊。是生物学和植保领域的国家核心中文期刊,并入围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以报道昆虫学研究和推广应用领域最新成果、交流新技术、新方法、普及基础知识、提高基础理论水平、促进学术交流为主要办刊宗旨。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昆虫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和技术推广和应用基层科技人员,以及昆虫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柑桔全爪螨研究概述:从基础到应用

    潘登牛金志袁国瑞豆威...
    495-5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害螨是世界上公认的难以防治的生物类群,具有繁殖快、适应性强、突变率高和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和全球气候变化,以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regor)为代表的柑桔害螨作为桔园中最常见、最易发生的一类重要有害生物,在全国柑桔各产区大面积频繁暴发成灾.耕作制度改变和化学农药使用不当等因素导致柑桔害螨的危害加剧,防治越来越困难.解毒代谢酶系统(细胞色系P450单加氧酶系、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等)在害螨应对植物次生代谢物和杀螨剂的威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由于化学药剂的长期大量不科学使用,导致害螨抗药性愈发严峻、田间生态受到破坏和农药残留增加.本文以桔园中最常见和最易暴发危害的柑桔全爪螨为对象,分别从其生长发育调控、抗药性机制和捕食螨应用等方面概述其研究进展,旨在为害螨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柑桔全爪螨发育调控抗性机制生物防治

    蜱类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张松渤高志华杨小龙
    504-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eine protease inhibitors)是一类与木瓜蛋白酶样半胱氨酸蛋白酶可逆结合的抑制功能分子,在抑制宿主稳态反应中起到相加或协同作用.蜱作为一种专性吸血的体外寄生虫,分布于世界各地,对人类健康、牲畜业生产和野生动物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2005年蜱类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首次从美洲花蜱Amblyomma americanum中被鉴定,之后其在不同蜱种内所参与的生理过程及功能得到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分类、结构与功能,总结其在蜱类吸血适应、先天免疫和寄生阶段免疫调节的分子机制以及潜在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此领域的研究拓展思路.

    功能分子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免疫调节防治

    抗丁醚脲二斑叶螨种群筛选及生化抗性机理初探

    叶调琴杨顺义李文平
    514-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对丁醚脲的抗性发展情况及生化抗性机理,以期为二斑叶螨的抗药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用丁醚脲对二斑叶螨进行持续抗性选育33代;用生化分析方法,每隔6代测定二斑叶螨丁醚脲抗性种群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s)、谷胱甘肽 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s)、多功能氧化酶(Mixed-function oxidases,MFOs)和几丁质酶(Chitinases)的活力变化情况.[结果]二斑叶螨经丁醚脲汰选至33代时,抗性指数达到18.610倍;抗性种群体内CarEs、GSTs和MFOs活性较敏感种群显著提高(P<0.05),其相对倍数分别为1.909、2.119和7.436倍,同时几丁质酶的活性较敏感种群无显著差异(P>0.05),其相对倍数为0.594.[结论]二斑叶螨对丁醚脲的抗性主要与MFOs活性升高和几丁质酶活性降低有关,其次,GSTs和CarEs活性升高也参与了丁醚脲抗性的形成.

    二斑叶螨丁醚脲抗性培育解毒酶几丁质酶

    配对雄螨数量对二斑叶螨雌成螨繁殖潜力的影响

    史历张廷伟张育霞袁月...
    52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雄螨数量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雌成螨繁殖潜力的影响,研究配对性比在种群变化中的关键作用,为害螨发生的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离体叶片饲养法,研究了不同性比结构(♀∶♂=3∶0、3∶1、3∶2、3∶3和3∶4)对二斑叶螨单雌产卵量、产卵历期、雌成螨寿命以及子代孵化率、羽化率和性比的影响.[结果]配对雄螨数量对二斑叶螨雌成螨的生殖力、雌成螨寿命及子代适合度有显著影响:二斑叶螨营两性生殖时,其产卵量均低于孤雌生殖(97.64粒/雌),雌成螨的产卵历期随着配对雄螨数量的增加逐渐缩短;孤雌生殖的二斑叶螨雌成螨平均寿命显著长于有性生殖(P<0.05),且随雄螨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的二斑叶螨子代(卵)孵化率与子代(若螨)羽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均达90%以上;二斑叶螨孤雌生殖时子代全为雄性,两性生殖时以产雌为主,性比接近3∶1.[结论]孤雌生殖的二斑叶螨繁殖力高于两性生殖;不同性配比对二斑叶螨后代适合度无影响;二斑叶螨种群有性比自调节能力,孤雌生殖的后代都是雄性,随着配对雄螨数量的增加,有性生殖率增加,后代以雌螨为主.

    二斑叶螨性比生殖力后代适合度

    蒙古斑芫菁 Mylabris mongolica(Dokhtouroff,1887)

    姜春燕
    528页

    干扰TcRXR2对朱砂叶螨卵期的致死效果分析

    饶腾悦马婷申光茂张赞...
    529-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筛选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卵孵化过程中的关键基因,为开发靶向朱砂叶螨卵期的RNAi控制技术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和qPCR分析,筛选出在朱砂叶螨卵期特异性表达的基因(类视黄醇X受体2,Retinoid X receptor 2,TcRXR2),并应用RNAi,表型观察分析干扰TcRXR2基因表达后,对朱砂叶螨各个发育过程的影响.[结果]克隆获得了TcRXR2的全长序列,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293 bp,可编码氨基酸为430 aa,具有核受体的 DNA 结合域(DNA-binding domain,DBD)和配体结合域(Ligand binding domain,LBD).TcRXR2在第二若螨阶段高表达,在其他阶段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进一步检测其在不同日龄卵中的表达发现,TcRXR2在卵后期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在连续饲喂dsTcRXR2的条件下,朱砂叶螨幼螨仍能成功发育为成螨,使用点滴dsTcRXR2的方式处理卵则可显著影响卵的孵化(P<0.05),具有致死效应.这些结果表明,TcRXR2基因是影响朱砂叶螨卵孵化的特异性RNAi靶点.[结论]研究找到了一个对朱砂叶螨卵期具有致死效应RNAi靶点,为利用RNAi技术防治朱砂叶螨奠定了基础.

    RNA干扰朱砂叶螨害螨防治类视黄醇X受体2

    转录因子E74在柑桔全爪螨后若螨发育中的作用

    刘钰杭李传振夏梦豪刘巽燕...
    539-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作为20E诱导产生的一个关键转录因子,E74在昆虫变态发育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但该转录因子在螨类中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探究转录因子E74在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后若螨到成螨阶段的功能,为害螨提供潜在的防控靶点.[方法]利用RT-qPCR,明确了 E74(PcE74)在柑桔全爪螨后若螨到成螨阶段的表达模式.进一步利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通过人工装置饲喂法,以3种不同的处理(dsRNA,siRNA和dsRNA+siRNA)沉默PcE74,分析沉默效率以确定最佳处理方式,并探究了 PcE74在柑桔全爪螨后若螨发育为成螨过程中的作用.[结果]PcE74在柑桔全爪螨后若螨到成螨各阶段均有表达,后若螨2 h至后若螨16 h表达量上升,后若螨16 h至发育为3日龄成螨表达量递减,成螨阶段表达量相对较低.RNAi表明,与单独饲喂dsPcE74(14%)或siPcE74(24%)相比,饲喂dsPcE74+siPcE74干扰效率显著提高(54%)(P<0.05),且成螨羽化率显著下降(P<0.05),异常表型表现为静伏期的后若螨不能产生旧表皮而死亡.dsRNA+siRNA的RNAi效率优于单独使用dsRNA或siRNA.[结论]PcE74参与调控柑桔全爪螨后若螨到成螨的发育过程,与E74互作的基因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柑桔全爪螨PcE74RNAisiRNA羽化率

    新型种植模式下柠檬园柑桔全爪螨发生规律及对温度胁迫的可塑性研究

    柴文杰徐沂龙牛小慧付强...
    549-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是柑桔等芸香科作物的主要害虫,极易暴发成灾.为明确在规模化种植新模式下柑桔全爪螨的发生规律及成灾原因,本文以世界柠檬主产区重庆潼南柠檬园为对象,调查了柑桔全爪螨的发生规律,并结合新的气候条件研究了柑桔全爪螨对极端温度的可塑性,旨在为害螨的监测预警及暴发成灾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柠檬核心种植区3个代表柠檬园,调查了2020-2022年间螨的空间格局和数量动态,分析了害螨成灾的关键气候因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季节螨对关键生态因子温度变化的可塑性.[结果]调查发现柠檬园的柑桔全爪螨在3-4月和9-11月分别出现2次盛发期,盛发时期种群主要集中于树冠上部;盛发期后,柑桔全爪螨的分布以中下部为主,且叶面螨量显著高于叶背.温度是柑桔全爪螨发生数量的关键气候因子,除平均温度外,极端高温和低温对柑桔全爪螨种群数量的影响较大.此外不同季节柑桔全爪螨对温度的可塑性也存在差异,如冬季螨对低温的耐受性更强,而对高温的耐受性较弱,夏季螨则反之,对高温的耐受性更强,对低温的耐受性更弱;春季螨对高、低温均有一定的耐受性.[结论]在新的种植模式、管理措施和气候条件等叠加影响下,柑桔全爪螨在柠檬园常年发生,已经成为柠檬园关键防治对象.温度是影响该螨发生的主要气候因子,一年有2个盛发期.虽然柑桔全爪螨种群数量受平均温度和极端温度的限制比较明显,但不同季节的螨对极端温度的耐受性存在差异,可能是其适应环境变化与进化的表现,表明害螨对温度胁迫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柑桔全爪螨极端温度监测预警气候因子成灾机制

    敦煌叶螨和截形叶螨种群动态及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偏好性

    张鹏杉左丽李培忠·乌日格木刘冰...
    559-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敦煌叶螨Tetranychus dunchuangensis Wang和截形叶螨T.truncatus Ehara是危害各类作物和蔬菜的重要害螨.作物种植结构对害螨的发生种类及危害程度均有一定影响,明确叶螨的种群结构和寄主选择偏好可以为害螨农业防治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定点定时调查库尔勒地区田间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玉米 Zea mays L.、打瓜 Citrullus lanatus(Thunb.)Matsum.et Nakai、花生 Arachis hypogaea L.和甜菜Beta vulgaris L.上两种叶螨的种群动态,室内选用叶碟法研究两种叶螨对不同寄主植物选择性.[结果]敦煌叶螨于6月中下旬在各寄主植物上开始发生,截形叶螨于7月中下旬才开始发生,两种叶螨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达到高峰,8月下旬开始逐渐消退.两种叶螨在打瓜上最先发生,在花生上的种群数量均为最多.敦煌叶螨在玉米上种群数量最低,而截形叶螨在陆地棉上种群数量最低.敦煌叶螨在陆地棉和打瓜上的平均数量极显著高于截形叶螨(P<0.01),但在花生、甜菜和玉米上两种叶螨的种群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室内两两寄主选择试验中,敦煌叶螨对打瓜选择率最高,而截形叶螨对陆地棉选择率最高.[结论]敦煌叶螨为当地叶螨优势种.为降低叶螨危害,建议在棉花种植区内,减少与花生、打瓜和甜菜等作物间作或邻作.

    敦煌叶螨截形叶螨种群动态寄主选择

    蜱螨线粒体基因组串联重复序列DNA的分布与进化特征分析

    祝银李一蒋诗蝶王进军...
    569-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蜱螨线粒体基因组(mtDNA)串联重复序列(微卫星和长串联重复DNA)的分布规律和进化特征,为开发蜱螨分子标记和研究线粒体微卫星的功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 Microsatellite identification tool(MISA)和 Tandem repeat finder 等本地软件发掘蜱螨线粒体基因组串联重复序列DNA,分析其组成类型、分布规律和进化特征.[结果]本研究基于37科217种蜱螨线粒体基因组,鉴定获得1 454个完美型线粒体微卫星(mtSSRs)和96个复合型微卫星.其中,完美型mtSSRs包含271个单碱基微卫星(SSR1)、127个双碱基微卫星(SSR2)、517个三碱基微卫星(SSR3)、323个四碱基微卫星(SSR4)、75个五碱基微卫星(SSR5)以及46个六碱基微卫星(SSR6).分析发现,随着微卫星核心重复碱基数目的增加,其重复次数范围逐渐变小.蜱螨大多数mtSSRs倾向分布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体Ⅰ所编码的nad4和nad5基因之中.同时,本文鉴定获得167个长串联重复序列(核心重复碱基数>6bp),且50.3%分布于蛋白编码区.但核心重复基序较长的片段类型主要分布在特定物种的AT控制区.此外,革蜱属Dermacentor多数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含有2个长串联重复序列区域.[结论]蜱螨线粒体基因组中三碱基微卫星和四碱基微卫星的数量最为丰富,且多分布于线粒体蛋白编码区域.同时,蜱螨线粒体微卫星存在长度多态性,且微卫星的变异与某些蜱虫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革蜱属近缘种间的线粒体基因组近期可能经历了复制、删除或重组事件.总之,本研究发掘的线粒体串联重复序列将为蜱螨物种鉴定、种群遗传多样性以及分子系统进化研究提供丰富的分子标记.

    真螨目寄螨目微卫星基因组进化线粒体复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