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昆虫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昆虫学报
应用昆虫学报

戈峰

双月刊

0452-8255

entom@ioz.ac.cn

010-64807137

100101

北京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中科院动物所

应用昆虫学报/Journal Chinese Bulletin of Entom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通报类学术期刊。是生物学和植保领域的国家核心中文期刊,并入围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以报道昆虫学研究和推广应用领域最新成果、交流新技术、新方法、普及基础知识、提高基础理论水平、促进学术交流为主要办刊宗旨。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昆虫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和技术推广和应用基层科技人员,以及昆虫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拟果蝇对不同寄主水果的产卵选择与适应性研究

    朱玉溪杨润沈媛龚明辉...
    10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拟果蝇Drosophila simulans对不同寄主水果的行为选择及适应性.[方法]利用四臂嗅觉仪等测定了拟果蝇对5种水果(苹果、红提、香梨、香蕉和杨梅)的趋性与产卵选择性,并比较不同水果饲喂对拟果蝇生殖和适合度指标的影响.[结果]拟果蝇对不同水果的气味喜好为:杨梅>香蕉>香梨>苹果,产卵选择喜好表现为:香蕉>红提>杨梅>香梨>苹果;与苹果饲养相比,拟果蝇在香蕉和杨梅上的产卵量较高、发育历期较短,而其孵化率、化蛹率和羽化率在5种寄主水果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研究初步明确了拟果蝇对5种水果的行为偏好及适应性,拟果蝇对不同水果的气味与产卵的偏好差异可能是其行为选择性与后代适应性权衡的结果,研究结果为该虫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拟果蝇产卵偏好性生殖适合度

    多栉蚁 Formica polyctena Foerster,1850

    姜春燕
    108页

    食蚜瘿蚊对莴苣指管蚜的捕食作用

    朱绪立芶剑渝吴慧子黄纯杨...
    109-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明确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对莴苣指管蚜Uroleucon formosanum的控害潜能.[方法]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测定食蚜瘿蚊对莴苣指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并利用室外笼罩法模拟食蚜瘿蚊对莴苣指管蚜的田间控害潜能.[结果]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1-5龄莴苣指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模型,对1-2龄莴苣指管蚜的瞬时攻击率(a)和捕食能力(a/Th)均最高,分别为0.466和12.90;搜寻效应随莴苣指管蚜密度的增大而下降;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1-5龄莴苣指管蚜的日均捕食量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但捕食作用率随其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种内干扰方程分别为:E1-2=0.304P-1.148、E3=0.226P-1.155、E4=0.177P-1.094、E5=0.128P-1.028;在捕食偏好选择中,食蚜瘿蚊 3 龄幼虫对莴苣指管蚜1-2龄及3龄若蚜的捕食选择率分别为43%和30%;室外笼罩试验中,释放食蚜瘿蚊蛹防治莴苣指管蚜的理想防效益害比为1∶10和1∶15,且释放后的第6天为防效最佳时期.[结论]食蚜瘿蚊对莴苣指管蚜具有较好的防控潜能.

    食蚜瘿蚊莴苣指管蚜捕食功能室外笼罩生物防治

    花生-玉米间作田东亚小花蝽对花生蚜的控制作用

    韦夕平曲明静陈瑶鞠倩...
    120-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明确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对花生蚜 Aphis craccivora 种群的控制作用.[方法]2017年田间试验调查花生单作种植模式和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花生蚜及东亚小花蝽的种群动态,计算东亚小花蝽和花生蚜的益害比,并利用天敌肠道内含物分子检测方法对东亚小花蝽体内花生蚜DNA进行检测,评估田间东亚小花蝽对花生蚜的捕食作用.[结果]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东亚小花蝽种群发生高峰期提前于花生蚜发生高峰期.在花生蚜定殖期(6月10日前),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东亚小花蝽种群密度显著高于花生单作.在整个花生蚜发生期(5月31日-7月20日),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东亚小花蝽与花生蚜的益害比显著高于花生单作种植模式(t=2.981,df--10,P=0.014).且在花生蚜第一次发生高峰期(6月10日),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东亚小花蝽与花生蚜的益害比显著高于花生单作种植模式(t=7.103,df=4,P=0.002).6月10日,田间东亚小花蝽DNA样本中花生蚜阳性检出率为9.21%,其他时间无花生蚜检出.[结论]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能够先于花生蚜发生高峰期涵养东亚小花蝽,且东亚小花蝽对花生蚜的捕食作用可显著降低花生苗期花生蚜的种群密度.

    东亚小花蝽花生蚜作物多样性种群动态肠道内含物细胞色素氧化酶Ⅰ基因

    六星瓢虫对柑橘木虱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及捕食偏好

    陈晗馨程高祺叶明月欧阳智刚...
    129-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探究六星瓢虫Oenopia formosana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的生物防控潜能,以及存在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时的捕食偏好.[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六星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和寻找效应,以及同时存在柑橘木虱和萝卜蚜时六星瓢虫的捕食选择.[结果]各虫态的六星瓢虫均能捕食5龄的柑橘木虱若虫,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模型.六星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279、0.430、0.689、0.829和0.695,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 29.155、32.895、46.512、58.824 和 79.365 头,处理时间分别为 0.034、0.030、0.022、0.017和0.013 d,控害效能分别为8.148、14.131、32.048、48.747和55.130.六星瓢虫的各个龄期对5龄的柑橘木虱若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变大而降低,4龄六星瓢虫幼虫的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增加下降趋势最大,当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低密度存在时,4龄幼虫的搜寻效应高于其他龄期的六星瓢虫.存在柑橘木虱与萝卜蚜两种捕食对象的情况下,六星瓢虫成虫表现出对柑橘木虱有捕食偏好.[结论]各虫态的六星瓢虫对5龄的柑橘木虱若虫均具有一定的控害效果,其4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防控效果比较好,推荐用于柑橘木虱的生物防治.

    六星瓢虫柑橘木虱生物防治捕食功能

    桃园不同生境天敌对梨小食心虫卵致死效能的影响

    武爱华赵钰张文琳孔维娜...
    137-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明确桃园不同生境中天敌对梨小食心虫(以下简称梨小)卵致死效能的影响.[方法]在自然混栽、清耕混栽、套种单植和清耕单植4种桃园中,定期悬挂梨小卵卡,周年动态监测梨小卵的被寄生率、被捕食率和自然死亡率.[结果]4-9月自然混栽、清耕混栽、套种单植和清耕单植果园梨小卵总死亡率分别为45.4%、25.3%、28.6%、34.6%;其中自然死亡率为12.0%、15.3%、14.7%、16.1%,各生境果园无显著差异(P>0.05);桃果生长期4种果园梨小卵的被寄生率分别为8.0%、1.1%、1.5%、2.7%,被捕食率分别为18.6%、4.6%、6.3%、2.4%;自然混栽果园梨小卵被寄生率、被捕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果园.桃果采收期4种果园梨小卵的被寄生率分别为5.5%、6.9%、15.4%、26.8%,被捕食率分别为39.2%、10.6%、8.7%、14.1%;自然混栽果园梨小卵被捕食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果园.寄生梨小卵的寄生蜂种类为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和暗黑赤眼蜂Trichogramma pintoi,所占比例分别为50.8%和49.2%.[结论]复杂的果园生境能有效提高梨小卵的被寄死亡率和被捕食率,松毛赤眼蜂和暗黑赤眼蜂是果园昆虫卵期优势寄生性天敌.

    梨小食心虫果园生草生物防治套种生物多样性

    不同迷向丝对梨园梨小食心虫的控制作用

    唐文颖肖云丽孙淑建于凯...
    145-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迷向技术是当前防控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的主要绿色技术之一,其防控效果取决于迷向丝产品质量及施用方法.为了探究该技术在防治梨小食心虫的田间控害效果,对几种广泛使用的主流迷向丝产品进行了田间定量测定.[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诱尔、宁录生态、神绿植保和澳福姆4种迷向丝产品,于2020年7月在烟台市莱阳市梨园按40根/667 m2的密度悬挂,选择2种诱捕器监测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计算不同迷向丝的迷向率、蛀果/蛀梢率,同时比较2种诱捕器的诱捕效果.[结果]4种迷向丝的迷向率均高于80%,各处理区迷向丝产品的迷向效果(P>0.05)和蛀果/梢率(P>0.05)差异不显著,蛀梢率均低于3%,蛀果率均低于2%.2种监测诱捕器的诱捕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4种主流迷向丝防控效果差异不大,均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因此在梨园利用迷向法控制梨小食心虫是高效的绿色防控技术.

    梨小食心虫迷向丝防控效果

    日本食蚧蚜小蜂的羽化行为及繁殖力观察

    韩姗妮陈俊谕王景威叶政培...
    151-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的羽化行为及繁殖能力.[方法]在室内观察了日本食蚧蚜小蜂的羽化行为、羽化节律及补充营养物质(海藻糖、松三糖、蔗糖、蜂蜜、果糖和葡萄糖)对小蜂寿命、生殖力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日本食蚧蚜小蜂的羽化分为介壳虫体内羽化及成蜂出壳两个过程,羽化高峰期为06:00-10:00.补充蔗糖的寿命最长,为15.58 d,其次为果糖(14.97 d).补充蔗糖后产卵量最高,为236.5粒,其次为果糖(192.0粒)及蜂蜜(191.0粒),葡萄糖最低(156.5粒),产卵高峰出现在羽化后第2天,然后随产卵雌蜂日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子代的出蜂量以雌蜂为6日龄的最高,然后随雌蜂日龄的增加子代出蜂量大幅下降.[结论]可选用6日龄内的日本食蚧蚜小蜂雌蜂进行室内扩繁和田间释放,并可补充蔗糖水溶液以提升其扩繁和防治效果.

    日本食蚧蚜小蜂羽化节律营养物质寿命生殖力

    二化螟危害水稻产量损失研究

    赫思聪周淑香李丽娟高月波...
    157-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2代区第1代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为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人工接种二化螟黑头卵模拟2代区第1代二化螟为害对水稻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2代区第1代二化螟幼虫危害造成水稻枯鞘、枯心和枯死株,致使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减少,产量降低.随着接卵量增加水稻被害株率增加,产量损失率增加,接卵量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符合方程y=0.039x-2.793.根据害虫经济阈值的定义,推算出1代二化螟卵量防治指标为111块/667m2,通过分析越冬代性比和雌蛾产卵量数据,提出二化螟成虫防治指标为灯诱累积20.2头或性诱累积8.3头.[结论]明确了 1代二化螟卵量和成虫的防治指标,对二化螟的早期防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化螟产量损失水稻经济阈值

    烟草甲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

    李通王云明刘珏廷李学卫...
    162-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预测当前及未来气候场景下烟草甲Lasioderrma serricorne(Fabricius)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阐述烟草甲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为烟草甲的可持续治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烟草甲的分布数据与气候数据,采用MaxEnt模型进行潜在地理分布研究,模拟烟草甲在当前与未来气候变化下的潜在地理分布的情况.[结果]最冷月的最低温度和最暖月的最高温度是影响烟草甲潜在地理分布的关键因素,烟草甲的高度适生区集中在我国南方,烟草甲的潜在地理分布未来有从北向南缩减的趋势.[结论]本研究筛选出了6个影响烟草甲的关键气候因子,预测了其在当前及未来气候场景下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为烟草甲的绿色防控提供依据.

    MaxEnt烟草甲分布气候变化潜在地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