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王凯

季刊

1008-9640

kfjyxb@126.com

0378-2115115

475004

河南省开封市东京大道中段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教育教学,促进学术繁荣,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宗旨;突出学术性、师范性和地域性的办刊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言”中商业活动作品的客观成因

    汤洋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言”是明代市民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品中涌现出大量的商人形象,反映了明代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思潮.本文以“三言”中涉及商业活动的篇目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归纳“三言”中商业活动的具体情况,浅析“三言”中出现如此多涉及商业活动作品的客观原因.

    “三言”商业活动作品市民阶层文学

    李白《蜀道难》中“以赋为诗”的艺术表现形式

    朱佳芳
    3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任何文学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只有仔细阅读、鉴赏,才能品味出文章表达的情感.本文将从夸张惊人的写作手法、新奇的创作想象力以及磅礴浩大的创作气势等方面深入分析与研究《蜀道难》中“以赋为诗”的艺术表现形式.李白通过描绘蜀地山川之秀美,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同时流露出对当时国家所处藩镇割据局面的深深忧虑.

    《蜀道难》以赋为诗表现形式李白

    浅析《牡丹亭》中女性人物的自我意识

    任怡姗
    3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牡丹亭》是汤显祖以“情”抗“理”的艺术杰作,宣扬的“情”是基于人的自然本性,可以超越生死,这种“情”中蕴含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在剧中,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更多体现在女性人物形象身上.本文将从自然天性的张扬、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的历史局限性三方面展开论述.

    《牡丹亭》女性人物自我意识

    从《红楼梦》第五回看女子命运悲剧

    花蕾
    3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悲剧为线索,以金陵十二钗悲剧命运为脉络,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使其成为中国小说史上乃至整个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悲剧性作品.本文通过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所闻,论述《红楼梦》中早已预示的女子的悲剧命运.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批词悲剧命运

    论《太平广记》中歌辞的故事结构功能

    宋强
    3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平广记》是宋初官修的一部大型文言小说总集,其中收录了许多歌辞文本.不论是推进故事发展抑或舒缓叙述节奏,小说中出现的歌辞都是不可忽视的一种元素.歌辞有时甚至会成为故事情节的重心,故事内容围绕歌辞来叙述,一方面增强小说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有益于故事情节的组织和发展.

    《太平广记》歌辞故事结构

    《红楼梦》中“眼泪”的描写艺术

    钱海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楼梦》在艺术成就上达到了一个又一个高峰,就“眼泪”这一意象来说,作者就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进行刻画.各种艺术手法交叠运用,使“眼泪”这一意象折射出无限丰富的含义.分析“眼泪”描写的艺术特色,可以领略到作者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情怀,体会《红楼梦》深层的人文内涵和审美意蕴.

    眼泪《红楼梦》艺术手法

    从《李笠翁曲话》到《缀白裘》——李渔曲论到时剧的传承与演变

    刘明妍
    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笠翁曲话》是将《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演习部》单独摘录出来结合而成的.李笠翁以其雄厚的戏曲审美素养和深刻的舞台搬演实践,对戏曲剧本编写及演出等各方面做出了系统完备的理论归纳.到一百年后戏剧选集《缀白裘》出现之时,李渔戏剧理论中所提倡和排斥的各个方面,是否在实际的戏剧表演中得到了一一实现和解决,可以基于时剧选本《缀白裘》进行分析与探索.

    《李笠翁曲话》《缀白裘》演出本商业性折子戏

    来氏《周易集注》渊源考略

    马旭垚
    4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代大儒来知德隐于四川万县深山之中,积二十九年心力,潜心探索,纵横推演,著成《周易集注》一书.来氏《周易集注》采“汉象”“宋理”之精华,广征博引,备极蕴奥,实赅二派六宗之义,兼备众家之长,其书是对象数易发展的总结,在易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来知德《周易集注》象数易

    以梦说梦——《红楼梦》梦境的心理学阐释

    王丽娜
    4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楼梦》一书共描写了33个梦幻,这些梦境不仅为小说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造成了独特的审美境界,更表现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寄予了作者的思想与情感.此文从西方的心理学角度出发,对这些梦境作出科学的解释,并得出结论:《红楼梦》做到了书中人物之“梦”与作者之“梦”的统一,其梦境描写立足于书中的具体人物,具体情节,是以书本的真实为依据、合乎具体人物心理活动规律.

    弗洛伊德荣格梦境潜意识

    对《倾城之恋》中“爱”的解读

    马晓君
    4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爱玲的代表作《倾城之恋》是其成名作之一,其中描写的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爱情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在香港沦陷之前,白流苏因为要摆脱欺辱她的家庭,故在不确定范柳原是否是真心爱她的前提下,与其展开了爱情游戏的追逐.此时,二人的恋爱一直是一场你来我往的游戏和算计,充满着隔阂.香港沦陷之后,范柳原患难中与白流苏心意相通,终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中与白流苏过起了平凡的日子.但是, “倾城之恋”并不是真的倾城之恋,而是作者运用了反讽的手法暗示此恋的平凡和卑微,卑微到需要倾城才能成全.

    倾城之恋隔阂的爱平凡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