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王凯

季刊

1008-9640

kfjyxb@126.com

0378-2115115

475004

河南省开封市东京大道中段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教育教学,促进学术繁荣,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宗旨;突出学术性、师范性和地域性的办刊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校档案异地备份研究

    余珍
    245-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提高档案的安全性,尽量减少频发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给档案带来的损失,是档案界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为解决该问题,本文以高效档案管理为例,提出档案异地备份的措施.首先,分析高校档案异地备份的必要性,然后探讨高校档案异地备份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高校档案异地备份的措施.

    高校档案异地备份安全体系

    基于餐桌文化来谈中西文化的面子观差异

    刘聪伟
    247-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为跨文化交际活动创设了良好的平台,中西文化中面子观的差异也在餐桌文化中得到了一定体现.本文简要阐释中西文化中面子观的内涵与差异性成因,围绕饮食文化、点菜习惯、交际氛围、餐桌礼仪、餐桌话语、劝酒文化六个视角,探讨中西文化中面子观差异在餐桌文化上的具体表现,以期为跨文化交际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中西文化差异餐桌文化面子观

    契合与提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通

    张昊眭国荣
    250-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直是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展开探讨,对深入落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国最大的实际,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

    开封市特色小镇的文化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

    王亚杰
    252-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封市是河南省内较早提出"文化+"战略的城市,且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开封市特色小镇的建设将会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因此,从文化产业化角度研究特色小镇的发展是特色小镇的自然选择.本文从理论上提出特色小镇的文化产业化发展路径;从实践上为开封市特色小镇的文化建设提出建议,即综合开封市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独具风情的文化演艺类小镇,建设知名的演艺品牌,以全域旅游理念指导特色小镇的整体布局和规划建设.

    开封市特色小镇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网络型侮辱入刑罪名正当化分析

    段恩佳
    25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侮辱在行为主体、后果的预知性、因果关系的时间界定上都存在与传统侮辱不同的类型化特征.区分网络侮辱行为与传统侮辱行为的实质在于网络空间领域是否能够等同于社会领域的法益分析.笔者认为,网络空间领域不能等同于社会领域,因此,对于某一网络侮辱犯罪危害结果,不同的行为主体有不同的作用,宜使用区别性的罪名予以认定,不得按照固定的传统行为类型进行入罪性分析.传统侮辱罪要求达到严重的危害程度,才值得科处刑罚,因此,对网络侮辱行为情节程度的情形认定显得十分必要.

    网络型侮辱侮辱行为罪名正当化

    略论英国《1908年养老金法案》

    刘莹露
    257-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前后,英国农业和传统旧工业的衰退使老年人失业率上升,老年贫困问题日益严重,再加上新济贫法以及各种民间慈善救济难以满足庞大的社会需要,因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社会掀起了有关养老金问题的广泛讨论,最终议会通过了《1908年养老金法案》.《1908年养老金法案》创立了完全由国家承担费用的免费养老金制度,使老年贫困问题从以往济贫法综合性解决问题的方式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有着自身解决方法的独立社会问题,因而在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英国老年贫困《1908年养老金法案》

    非刑事司法赔偿制度中违法归责原则的动态适用探析——基于登封市法院司法拘留决定违法确认案的分析

    刘晓宇
    260-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现行《国家赔偿法》的规定,非刑事司法赔偿案件的司法审查仍然适用违法归责原则.但司法实践中对违法归责原则的单一理解与适用,已愈发难以适应现行多元复杂的司法实践需要,且与从形式法治向实质法治过渡的法治社会样态颇有抵牾,无法相容.基于立法意旨、功能面向等方面的异质性,相比其他部门法,国家赔偿法意义上的"违法性"具有其特殊意涵.违法归责原则的含义和范围应是动态开放的,在判断"违法性"时需考量原始合法性与派生违法性、过程的正当性与结果的公平性等要素,以促进保障人权、约束公权力等法治目标的实现,并对自由、平等、秩序、效率等要素进行博弈和适当平衡.

    国家赔偿非刑事司法赔偿违法归责原则动态适用

    双创背景下的专利权法律战略

    吴子悦
    263-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创背景下专利权战略的有效实施需要政府对法律政策、文化规范、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进行优化.创新型企业基于自身特性,更需要高度关注制度演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认知、规范层面完善内部制度,提高专利创新绩效,这样才能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不断成长.本文基于法学视角,结合规则、认知和规范三维度组成的创新创业制度环境理论,提出双创背景下专利权战略实施的优化设想,以期对"创新驱动"和"知识产权"两大战略的共治双赢有所助益.

    专利权战略知识产权创新绩效制度保障

    起诉"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中原告资格问题研究

    蔡欣宇张逸群
    265-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行政相对人有权提起行政诉讼,因此,在起诉"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中,请求行政机关作为的申请人具有原告资格.然而,在实务中,针对起诉"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的原告资格认定上,出现认定模糊、标准不一的问题.笔者认为,不能仅因申请人是行政相对人而承认其具有原告资格,这不仅会增加法院的工作负担、降低工作效率,还会造成滥诉现象.本文提出以"法律是否明文规定公民可申请启动行政监督程序"为划分标准判定原告主体资格:若"法律明文规定公民可以申请启动行政监督程序",则法院可认定其具有原告资格;若法律尚未对此作出相应规定,则法院应借助"保护规范理论"进行具体分析,判断申请人与其申请的行政机关之间是否存在"利害关系",倘若存在,则应认定其具有原告资格,反之,则不予认定.

    不履行法定职责案原告主体资格利害关系保护规范理论

    刑事诉讼中证人保护制度探讨

    王亦羽
    268-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证人出庭作证作为刑事诉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司法部门还原案发场景,了解案件事实.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实际上是程序正义的具体表现形式,符合刑诉法原则中程序合法的必然要求.在实际制度运行层面,存在证人排斥、拒绝出庭作证的情形.同时,实际出庭作证的证人在证人证言中也存在刻意隐瞒事实的现象.目前,"证人拒出庭,证言低效率"已成为困扰司法部门的重大难题.本文就当前证人出庭具体情况及拒出庭的主要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完善当前证人保护制度提出合理建议.

    证人保护制度主要原因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