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开放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开放时代
开放时代

吴重庆

双月刊

1004-2938

opentimes@21cn.net

020-86464940;86464301

510410

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街云安路119号

开放时代/Journal Open Tim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大型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期刊,属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本刊以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为己任,欢迎对中国社会问题进行学理分析、探讨的学术理论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社会》2024年第2期目录

    123页

    "义利之辨"的经济史展开与近代中国经济学说构建——陈焕章的"理财学""生计史"和"社会主义"

    王信然
    124-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利之辨"在思想史上有"儒者第一义"之称,但它在近代中国"经济史"创作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以及它在近代中国经济思想上的意义,特别是与早期社会主义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究.晚清民初儒者、经济学家陈焕章通过"义利之辨"的经济史展开创作《孔门理财学》,认为"是书实可名为《中国生计史》",基于时势构想了植根儒家传统以政制为中心的理财学.本文试图分析陈焕章借鉴德国历史经济学派写作方式,会通经典世界的理财学与历史世界的生计史,以"义利之辨"为主旨构建基于"家"的社会主义,反映了唯物史观被引进和社会经济史范式成型之前本土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方式.

    义利之辨经济史国家主义儒家社会主义

    藩属体系对国际法体系——以清季中日琉球交涉为中心

    万立
    140-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季中日琉球交涉中,日方以国际法上的实效管辖原理混淆藩属体系上"藩属"和国际法体系上"属国"之间的本质差异,要求中方以琉球系"藩属"证明其符合"属国"标准.日方还将琉球同时作为"自主之国"与"藩属"归为悖反,以此否定琉球的藩属地位.借助国际法话语圈套,日本将琉球割离藩属体系,并将之纳入其主权范围.中方坚持"存球祀",以履行藩属体系下"柔远字小"之责,从而维护宗主国地位;日方则假意要求中方履行"保护责任",将琉球纳入中国主权范围,实则意在阻却琉球复立.日方强行在东亚适用欧洲国际法,并以此倾轧藩属体系的生存空间.如今,侵占了藩属法的空间效力范围的国际法仍在规训藩属法下的"历史性权利",而前者的"历史时间价值"或能为当代领土争端的公平解决提供参考.

    琉球国际法藩属体系欧洲国际法体系历史时间理论

    通往"边疆"之路:太平洋铁路与内含"帝国"的美国

    李立敏
    157-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认为,可从"帝国之路"切入回应多年来围绕美国的"帝国之辩".就其源流论,"帝国之路"这一 19世纪美国人称呼太平洋铁路的流行语,可谓美国精英在其边疆西移的过程中,对英帝国政治、经济与文化传统主动吸纳的产物.太平洋铁路之所以成为"帝国之路"的实体依托,既因为铁路自身的多重功能,亦由于美国国家与社会的客观需求,其西部边疆因此从"化外之地"化身"伟大的西部"."新国家"与"旧帝国"的深层勾连呈现出作为"定居者帝国"的美国,而太平洋铁路成为其帝国扩张理想的载体及统治实践的技术基础,铁路华工的命运起伏亦可由此得到完整诠释.以此而言,制度架构、行为模式、意识形态等皆继承自"旧帝国"的美国,或可谓"内含'帝国'的国家".重返美国史上的"帝国"问题,亦有助于探索当下与未来的秩序可能性.

    太平洋铁路美国帝国华工印第安人

    "吾心安处是我家":农村养老机构中老人的本体安全和生存焦虑

    郭琦肖瑛王东晖符佳佳...
    171-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养老"进入农民的生活词典并蜕变为他们的生存焦虑和农村治理关注点.既有农村养老研究多忽视老人的真实需求及背后的深层次观念.S县各类型养老机构的兴起,跟三农"政策丛"以及该县的政策落实策略密切关联.在该县不同养老机构中,老人的感受和行动各有不同:老年公寓的老人普遍声称是主动选择的,专业化养老机构的老人迷离于本体安全,"看不得"的乡镇敬老院的老人的生存焦虑程度相对较低.上述不同体受,根源于不同机构与老人深层次的家观念的契合程度.所谓"家",既指儿孙满堂的大家庭,又指分家后的核心家庭.家人、房屋和家园三者构成老人的总体性家观念,也是其所渴望的自由的温床.离家越近,自由感越强,本体安全越稳固,反之则滋生生存焦虑.

    农村老人养老机构本体安全生存焦虑

    数字经济就业效应的再审视:包容性增长与职业多样性的视角

    张传勇蔡琪梦魏万青
    190-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多样性能够较好地捕捉数字时代劳动力在新型职业就业的特征,但既有关于数字经济就业效应的研究对城市职业多样性的关注较少.本文在归纳数字经济就业效应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基于2014年、2016年和2018年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职业多样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规模是促进包容性就业的重要社会基础,而数字经济发展和劳动力流入有利于提高就业包容性.此外,在低技能劳动力为主的城市,移民的流入将降低数字经济发展对职业多样性的影响;而在高技能劳动力为主的城市,移民的流入将提高数字经济发展对职业多样性的影响.因此,推进数字经济与就业优先战略协同发展,应该提高城市劳动力市场的职业多样性,在促进机会公平中推进共同富裕.

    数字经济职业多样性劳动技能结构包容性发展就业优先战略

    环叙事:沙村疯癫故事中的山神信仰与非疾痛经验

    嘉日姆几
    205-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结合民族志与现象学方法,通过对沙村疯癫故事的还原呈现其围绕山神信仰展开的疾痛叙事环,从经验和逻辑层面解析环叙事所蕴含的非疾痛经验,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首先,凯博文关于"躯体化"的疾痛叙事并不能完全解释中国人对于精神疾病的认识,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有着大量非"躯体化"疾痛叙事;其次,凯博文所关注的疾痛叙事侧重于以身体为中心的个体叙事,并没有将以人的社会性和代际性为中心的群体叙事和整体叙事标识出来,而沙村的疯癫环叙事则将个体、群体和整体叙事组织成一个层次分明的闭合环;最后,凯博文由于没有甄别出精神障碍患者有别于其他慢性病患者的失忆性,忽略了对与其相关的失忆结构、日常化、叙事环等重要非疾痛经验的考察,它们对于维持精神障碍患者的正常生活意义重大.

    "凯博文命题"疯癫故事山神信仰非疾痛经验

    毛毛虫与腾飞龙:《云四坪》的共创之路

    梁莉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
    封2,封3页

    信息动态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