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抗感染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抗感染药学
抗感染药学

丁龙其

季刊

1672-7878

kgryx@126.com

0512-62766009

215006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通园路368号(大森商务楼209A室)

抗感染药学/Journal Anti-Infection Pharmacy
查看更多>>《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药厚朴及其有效成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抗杆菌作用研究进展

    张明发沈雅琴
    1557-1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药厚朴不同溶剂的粗提物中,厚朴的石油醚和乙醇提取物具有最强的抗杆菌作用.厚朴有效成分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是厚朴抗杆菌(包括幽门螺杆菌)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整体实验发现厚朴酚能提高多杀巴斯德菌感染鸡的存活率,厚朴酚能降低嗜水气单胞菌致鱼的死亡率.体内外实验发现厚朴酚在低于抑菌浓度时就能有效恢复多黏菌素对耐药菌的抑杀作用.和厚朴酚在无抑菌浓度时也可通过抑制杆菌群体感应的Luxs/Al-2系统中的Luxs基因高表达,使A1-2分泌减少,从而降低下游的mqsR、mcbR、csrA、flhDC和flic基因表达,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降低杆菌的自我保护能力,产生抗杆菌的作用.该文综述了中药厚朴及其有效成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抗杆菌的药理作用,并对其研究进展做了分析.

    厚朴厚朴酚和厚朴酚杆菌

    中医药的抗肝纤维化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苏子衡薛文静程军平
    1562-1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纤维化是指肝脏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沉积而导致的肝脏间质纤维化,其在肝硬化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是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环节.肝纤维化的进程是可以延缓甚至逆转的,早期有效控制肝纤维化的进展可以降低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病率.而中药在抗肝纤维化方面有着独特优势,该文综述了中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

    肝纤维化机制临床应用

    磺胺嘧啶对医院感染防治的研究进展

    王龙
    1565-1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磺胺嘧啶抗菌谱广,其与现有治疗药物同时使用,或与其他抗菌药物联用能够防治医院感染.根据其药动学和药理学作用、抗感染范围及其对病原菌的耐药性,以及临床常见配伍禁忌等,其通过抑制叶酸合成发挥抗菌作用,可有效对抗革兰阴性菌(如沙门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脑膜炎球菌),其还可作为治疗脑膜炎球菌、诺卡菌和弓形虫感染疾病的首选药物.在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和皮肤软组织感染方面的疗效较为理想,但本品不宜与其他(包括抗菌药物)中西药配伍使用,以免产生拮抗作用影响药效、降低其抗感染作用.综述磺胺嘧啶钠注射液在医院感染防治方面的药学信息,如药动学、抗菌作用、耐药机制等,对其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了分析.

    磺胺嘧啶医院感染配伍禁忌耐药机制

    中药火炭母水提液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及其效应物质分析

    许敏朱阳欧阳八四
    1570-1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火炭母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并探究其效应物质.方法:制备火炭母水提液,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抑菌圈大小,采用梯度稀释法测定火炭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采用液质联用色谱技术对火炭母水提液进行分析.结果:火炭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3g/mL,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5g/mL;采用液质联用分析发现火炭母水提液中主要为酚酸型物质,约占70.00%.结论:火炭母是一种良好的天然抗菌药物,其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好的体外抑菌效应.

    火炭母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

    结核患者外周血中免疫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周芬胥萍宋华峰陈慧...
    1574-1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肺外结核患者中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NK细胞及单核细胞值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的196例样本(包括52例单纯肺结核患者、77例单纯肺外结核患者和67例健康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纳入的各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及单核细胞的绝对计数,分析、比较各组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的差异.结果:肺结核组和肺外结核组患者的CD3+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肺结核组与肺外结核组之间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结核组和肺外结核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肺结核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高于肺外结核组,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CD8+T淋巴细胞亚群在肺外结核组中的表达水平与其他2组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结核组和肺外结核组患者的B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肺结核组与肺外结核组间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结核组和肺外结核组患者的NK细胞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肺结核组与肺外结核组之间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结核组和肺外结核组中的单核细胞的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肺外结核组与结核组之间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肺外结核与肺结核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存在差异,分析研究两种结核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差异,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肺外结核肺结核淋巴细胞免疫细胞

    颈部淋巴结结核实验室检测方法的效能评估

    翟云霞宋华峰赵静胥萍...
    1578-1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常用颈部淋巴结检验手段的检测效能,为合理选择检测方式和判断检测结果提供依据,为患者的精准诊断和个体化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94例,对照组68例,比较2组患者常见临床结果,分析患者淋巴细胞亚群、血常规、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病理、结核培养、TB-DNA、Gene Xpert Mtb/RIF、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 cell spot test for tuberculosis infection,T-SPOT)等检测结果的特点,并进一步将不同检测手段进行组合,寻找提高诊断阳性率的检测策略.结果:在淋巴细胞亚群分析中,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和CD4+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NK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对2组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发现,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淋巴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单核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白细胞计数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临床检测异常率达89.47%,病理检测阳性率较高,达96.72%;结核培养阳性率为16.67%,结核DNA和X-pert检验阳性率较高,分别为62.32%和73.44%;将不同检测手段进行组合发现,结核培养+结核DNA检测阳性率为64.15%,结核培养+Gene Xpert Mtb/RIF检测阳性率为73.47%,Gene Xpert Mtb/RIF+结核DNA检测阳性率为79.03%;临床上T-SPOT检测多为筛查,该研究发现高达90%患者的T-SPOT检测结果为阳性.结论: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检测手段多样,不同检测方式的检测效度不同;CRP具有较强的提示作用,但无特异性;病理检测阳性率最高,结核DNA检测和Gene Xpert Mtb/RIF检测阳性率较高,结核培养阳性率较低,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率;T-SPOT检测的阳性率较高,可用于临床筛查.

    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临床检验效能评估

    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抗乙型肝炎病毒应答与患者体内血药谷浓度、HBeAg水平变化的相关性评价

    李松龙茹仁萍王琦许海生...
    1582-1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应答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体内血药谷浓度、HBeAg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医院2017年—2019年收治的接受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300mg/d)单药抗HBV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6例病历资料,根据纳入标准和HBeAg水平将其分为阴性组(≤1.0 U/mL)、低水平组(>1.0~50.0 U/mL)、中水平组(>50.0~1000.0 U/mL)和高水平组(>1000.0 U/mL);分析与评价患者经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后抗HBV应答与血药谷浓度、HBeAg水平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HBV-DNA达标速度与血药谷浓度呈正相关(P<0.01),而与HBeAg水平呈单侧负相关(P0.028<0.05),而与入组患者性别(P0.793>0.05)、年龄(P0894>0.05)则无相关性.结论: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抗HBV应答与慢性乙肝患者血药谷浓度水平呈正相关.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乙型肝炎病毒HBeAg血药谷浓度相关性评价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特征分析

    李少阳鲁淑婷
    1585-1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lasma 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PKRP)后并发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特征.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7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行PKRP患者1050例病历资料,分析其术后尿标本中病原菌培养、分布及其耐药特征.结果:1050例PKRP患者标本中,46例并发尿路感染,其感染率为4.38%;尿路感染患者尿标本培养分离出5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9株(占58.00%,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1株(占42.00%,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药敏结果发现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3.34%和55.56%),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呋喃妥因等药物较为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于80.00%,对环丙沙星、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等药物的耐药率也高于60.00%;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和77.77%;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高于80.00%,而对苯唑西林、左氧氟沙星、四环素较为敏感,其耐药率均小于20.00%.结论:BPH患者PKRP术后尿路感染病原菌以肠杆菌科菌株感染为最常见,临床治疗期间应密切检测其病原菌的耐药变化,规范用药时间与剂量,选择敏感率高的抗菌药物治疗,以避免细菌的耐药.

    良性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前等离子切除术尿路感染抗菌药物耐药特征

    某院血液病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在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中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赵瑶宋晓超金美娟
    1589-1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病原菌感染部位的分布及其耐药变迁特点.方法:抽取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0月血液科收治的感染患者576例病历资料,比较与分析送检标本中KP和EC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感染部位的分布和耐药性差异,以及两种细菌医院感染在不同时期的耐药性变迁.结果:576例感染患者中,KP医院感染以血流感染为主148例(59.92%),社区感染多为下呼吸道感染32例(68.09%);EC以血流感染为主(分别占81.15%和45.45%);药敏结果发现在医院与社区感染中这2种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青霉素类和多数头孢菌素类耐药程度较为严重,但其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率均较低(分别为14.29%~27.32%),对碳青霉烯类、替加环素和阿米卡星仍具有高度敏感;其次是对妥布霉素、头孢替坦和呋喃妥因也有较高的敏感率,此外KP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低于40.00%;KP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率由3.01%、17.16%和16.42%上升至23.33%,50.00%和35.59%;而EC对妥布霉素耐药率由45.45%下降到20.93%;医院感染中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程度较为严重,但对替加环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是在0.00%~41.67%范围内.结论:血液病患者KP和EC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以血流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但医院感染组这2种细菌在不同时期的耐药率有一定差异,临床应加强对这2种病原菌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分布和耐药监测,促进科学合理用药,有效控制感染以减缓耐药菌的过快增长和传播.

    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社区感染

    成都某院2016年—2018年不同民族人群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耐药趋势分析

    梁樱凡汪国语
    1596-16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临床科室送检标本中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耐药趋势、临床分布,以及不同科室、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人群的耐药特点.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2018年收治患者783份标本中,检出肺炎克雷伯菌药敏试验和临床资料等数据,分析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耐药趋势和在不同科室、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人群中的耐药特点.结果:783份标本中检出肺炎克雷伯菌783株,标本来源以痰液(63.47%)和尿液(13.54%)为主,血液、分泌物、胆汁与其他仅占22.99%;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是在15%~89%之间,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则表现出高度耐药,其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是在1.9%~12%之间;ICU患者中碳青霉烯耐药的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的检出率低于内科、外科患者(x2=106.690,42.800,P<0.05),不同民族人群中汉族人群碳青霉烯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高于藏族人群(x2=5.268,P<0.05).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无明显上升、下降趋势,但不同科室和不同人群的用药频率不同,导致耐药率和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医院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和耐药监控,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以延缓耐药菌、多耐药菌的产生.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藏族人群汉族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