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抗感染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抗感染药学
抗感染药学

丁龙其

季刊

1672-7878

kgryx@126.com

0512-62766009

215006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通园路368号(大森商务楼209A室)

抗感染药学/Journal Anti-Infection Pharmacy
查看更多>>《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类药物对疟疾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谷文莉
    463-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疟疾是一种全球传播和流行的寄生虫疾病,严重威胁和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感染此类寄生虫而发生疟疾者约2亿例,其病死例数近44万例.医药科研人员一直认为,治疗疟疾患者、降低其临床病死率的最有效的办法是"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青蒿素是从我国传统药用植物黄花蒿中提炼精制而成的,由于其在治疗恶性疟、间日疟等疟疾中有着比较突出的疗效及其使用价值,已经成为医药科研人员的重要研究对象,经历了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本文中综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类药物的发展进程、青蒿素类药物的抗疟机理、青蒿素类药物代谢以及青蒿素类药物抗疟疾临床治疗等文献,并对其研究进展做了分析.

    疟疾青蒿素青蒿素类衍生物药物治疗抗疟疾药物研究进展

    苦参碱对胃肠道疾病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张明发沈雅琴
    467-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苦参碱具有调节胃肠道运动和抑制结直肠推进运动的作用,以及胃肠黏膜的保护作用,能防治腹泻和结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以及溃疡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作用机制与其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有关.苦参碱还具有抗病毒和肺的保护作用.综述苦参碱对胃肠道疾病的药理作用文献,并对其研究进展做了分析.

    苦参碱胃肠黏膜胃肠道运动结肠炎溃疡萎缩性胃炎保护作用

    热毒宁注射液与3种常用输液配伍后溶液中绿原酸与栀子苷的稳定性考察

    宋发祥
    472-474,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考察热毒宁注射液与3种常用输液配伍后溶液中绿原酸与栀子苷的稳定性.方法:分别将热毒宁注射液与3种常见输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考察其配伍液10 h内溶液pH变化情况,以及主要成分栀子苷、绿原酸的含量变化.结果:热毒宁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即时(0 h),其配伍液pH值在2、4、6、8和10 h时无显著改变;热毒宁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2 h时,pH值也无显著改变,但在4、6、8和10 h时,其配伍液的pH值显著升高;热毒宁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在2、4、6、8和10h时,其主要成分(栀子苷、绿原酸)相对含量无显著变化;但热毒宁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的配伍液在4、6、8和10h时绿原酸相对含量低于热毒宁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液,提示热毒宁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的配伍液在10h时绿原酸含量低于95%,而与其他两种输液配伍后其含量均在95%以上.结论:热毒宁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其配伍液随时间推移pH逐渐升高,且有效成分绿原酸含量逐渐下降,临床应在配伍后4 h内使用.

    热毒宁注射液氯化钠常用输液栀子苷绿原酸稳定性

    某院PIVAS 669张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苏卉张桂芬陆敏邹音...
    475-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不合理医嘱的用药原因及其对策,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间PIVAS审方记录的2 492 981张医嘱,分析其医嘱用药的合理性以及不合理医嘱用药的原因.结果:2492 981张医嘱中,不合理用药医嘱有669张(占调配输液医嘱的0.268‰),其中不合理抗菌药物医嘱占不合理医嘱的10.31%;不合理医嘱中TOP3的病区有急诊内科、肿瘤科(20病区)和中医科;不合理用药类型TOP 3有溶媒用量不适宜、溶媒种类不适宜和给药频次不适宜;TOP3药品类别有消化系统用药、免疫调节剂和血液系统用药;不合理医嘱中涉及药品种数较多的类别有抗肿瘤药物、抗菌药物和消化系统药物;不合理医嘱中涉及的单品种药品为香菇多糖、卡络磺钠和氢溴酸山莨菪碱;克林霉素在不合理医嘱中列抗菌药物类别TOP 1.结论:PIVAS审方药师在确保患者静脉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采用审方干预可确保患者静脉用药的安全性.

    静脉用药医嘱审核合理用药抗菌药物PIVAS

    基于肾功能指标的动态监测对万古霉素治疗老年患者MRSA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的影响

    冯会
    483-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基于肾功能指标的动态监测对评估万古霉素治疗老年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指标的可行性,为万古霉素药学监护评估其可行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2月间收治的老年MRSA肺炎患者118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n=56)和干预组(n=62),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万古霉素治疗,干预组患者则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动态监测灵活调整万古霉素用量;比较两组患者万古霉素治疗前后CCR、Scr、BUN测得值的变化和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的差异,分析其CCR、Scr、BUN测得值变化与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的相关性,探究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通过双因素的方差分析发现,干预组患者Scr、BUN和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但CCR值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通过Pearson 相关性分析发现,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的高低与CCR(r=-0.473)呈负相关,而与Scr(r=0.537)和BUN(r=0.619)呈正相关(P<0.05);两组患者的万古霉素治疗的总有效率和MRSA清除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动态监测CCR、Scr、BUN值的变化,可反映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治疗窗范围(10~20mg/L),其对临床预防肾功能损伤以及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均具有指导意义.

    肾功能万古霉素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者

    药学干预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临床路径的效果影响

    潘巧娜韩强吴广朱晚晴...
    488-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药师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按《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路径(2009版)》嵌入药学监护治疗的应用效果,为UAP药学监护路径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5月入住心血管内科病房的100例UAP患者,将其分为药学干预组50例和常规干预组50例,常规干预组采用常规监护治疗,药学干预组在常规监护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药学监护路径干预;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不同干预方法对临床路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生化指标改善程度、疾病转归等)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不同干预方法后,药学干预组患者住院治疗平均时间(6.66±1.86)d短于常规干预组(7.28±2.51)d(P<0.05),ADRs发生率低于常规干预组(16.00%vs 42.00%,P<0.05);通过临床路径的药学监护,结合UAP相关治疗指南、专家共识、临床路径和药学专业知识,制定了可执行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药学监护流程图》及《不稳定性心绞痛药学监护路径表单》,规范了 UAP患者药学监护路径.结论:通过对UAP患者临床路径的药学监护,有效降低了患者住院期间的ADRs发生率,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为UAP患者药学监护提供了规范化的监护模式,确保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路径药学干预临床药师

    某院2018年-2019年16种重点监控药品临床使用情况分析

    陈庆状梁美芳肖晓丹
    494-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重点监控药品临床使用的合理性,探究管控措施的成效,为进一步完善监管措施及提高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收集医院管控前后(2018年和2019年)16种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数据,并结合药物利用指数(DUI)及ABC法(帕累托原则)比较与评价其管控前后重点监控药品使用的合理性.结果:16种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实施监控后,其药品使用金额明显下降,用药合理性得到显著改善.结论:采用ABC法与DUI这2种方法,可有效评价重点监控药品管控效果的合理性,且有助于提高监管效率,遏制了该类药品不合理使用现象.

    重点监控药品帕累托原则药物利用指数药物限定日剂量

    某院儿内科41株小儿肺炎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分析

    赵秋婷于志辉杨珂珂马彩红...
    500-5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儿内科小儿肺炎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间收治的被确诊为肺炎的患儿105例病历资料,分析其患儿痰液标本中病原菌培养与检测结果,及其病原菌中不同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105例小儿肺炎患儿的痰液样本中,检出病原菌41株;检出的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粪肠球菌、光滑假丝酵母、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6株(占63.41%)和革兰阳性杆菌13株(占31.71%);革兰阴性菌中主要病原菌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中主要病原菌对青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结论:小儿肺炎主要为革兰阴性菌感染所致,临床治疗应及时采集患儿痰液标本检测其的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治疗,以提高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小儿肺炎病原菌病原菌分布特点抗菌药物药敏试验

    某院2017年-2020年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特点分析

    秦晓桃倪卫英
    504-5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2017年1月-2020年6月间ICU患者各标本的病原学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收治的ICU患者各标本中,分离出非重复病原菌510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株占30.98%、革兰阳性(G+)菌株占69.02%;分离最多的菌株TOP3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人葡萄球菌,分别占13.33%、17.65%和13.33%;常见G-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在55.00%以上,而这3种药物对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均在26.00%以上;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较为敏感;常见G+菌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对常用抗菌药物存在泛耐药,屎肠球菌的耐药率也相对较高,但其对替加环素高度敏感;MRSA和MRCNS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和替考拉宁也均具有较高的敏感率.结论:临床ICU患者各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菌株对不同抗菌药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特点,且耐药品种有所增加;临床应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ICU患者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并根据其耐药情况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重症监护病房耐药特点多重耐药泛耐药抗菌药物

    某院46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感染脑脊液的病原菌培养结果及其耐药特点分析

    杨样新
    509-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术后颅内感染脑脊液的病原菌培养与药敏结果,分析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0月-2020年2月间收治的HICH患者462例,统计其手术治疗中采集脑脊液的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脑脊液中主要病原菌的感染与耐药情况,以及比较感染者与未感染患者血清中丙二醛(MD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与颅内感染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462例HICH术后患者,发生颅内感染74例,其中分离出致病菌9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42.10%、革兰阳性菌占54.74%和真菌占3.16%;药敏结果发现,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而革兰阳性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感染患者血清MDA、Ang-Ⅱ、PCT、CRP测得值明显高于未感染者(P<0.05),且术后颅内感染程度逐渐加重,血清MDA、Ang-Ⅱ、PCT、CRP水平呈上升趋势(P<0.05);血清MDA、Ang-Ⅱ、PCT、CRP水平与术后颅内感染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通过对感染患者脑脊液的病原菌培养及其药敏分析,并通过血清MDA、Ang-Ⅱ、PCT、CRP水平的检测,以指导HICH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有助于颅内感染的早期诊断与防治.

    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颅内感染病原微生物药敏试验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