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抗感染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抗感染药学
抗感染药学

丁龙其

季刊

1672-7878

kgryx@126.com

0512-62766009

215006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通园路368号(大森商务楼209A室)

抗感染药学/Journal Anti-Infection Pharmacy
查看更多>>《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某院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并发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李明
    719-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医院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并发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17例并发术后感染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各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结果:417例患儿各标本中共检出25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56株(占61.66%,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87株(占34.39%,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和真菌10株(占3.95%);药敏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00%,而对头孢噻肟、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较高(>80.00%);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较低(<20.00%),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较低(<30.00%).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并发术后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耐药性较强,临床在制定抗感染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病原菌的药敏结果,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

    某院2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检出情况及其耐药性分析

    祁春利
    722-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医院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检出情况及其耐药特点,为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消化性溃疡类型和幽门螺杆菌检出情况及其耐药特征.结果:根据溃疡部位不同,2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十二指肠溃疡有158例(占65.83%),胃溃疡有56例(占23.33%),复合型溃疡有26例(占10.83%);240例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检查呈阳性的有127例(占52.92%);药敏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对呋喃唑酮、四环素、阿莫西林的耐药率较低(<15.00%),对甲硝唑的耐药率为100.00%.结论:医院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较高,其对甲硝唑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尽量避免使用高耐药率的药物,以确保治疗的效果.

    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耐药性

    某院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道分泌物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李梦寒
    724-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CSOM)患者耳道分泌物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CSO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耳道分泌物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特点.结果:128例CSOM患者的耳道分泌物中共检出病原菌10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7株(占45.6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44株(占42.72%,以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为主)和真菌12株(占11.65%);药敏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利福平、莫西沙星的耐药率较低(<20.00%),对红霉素、苯唑西林、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50.00%);铜绿假单胞菌和变形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氨曲南、妥布霉素的耐药率较低(<20.00%),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60.0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是引发CSOM的主要病原菌,其均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临床在治疗时应尽量根据病原菌的种类及其耐药特性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保证治疗的有效性.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道分泌物病原菌分布耐药特点

    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方军陈荣能杨民龙
    727-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该类患者术后并发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上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15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SSI将患者分为SSI组(27例)和非SSI组(388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切口类型、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的时间、手术时长、住院时间、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等临床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上述因素与患者术后并发SSI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切口类型为Ⅱ/Ⅲ类、受伤至手术的时间≥8 h、手术时长≥180 min、住院时间≥7 d和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并发SSI具有相关性(P<0.05),是并发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切口类型、受伤至手术的时间、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和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并发SSI的重要影响因素,临床应重视和加强对相关影响因素的管理,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危险情况的发生,降低患者术后SSI的发生.

    骨折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回归分析法影响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并发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刘彦军邓莉龚良国柏园...
    730-732,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RF)患者并发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PA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该类患者防治下呼吸道PA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20年3月南昌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44例COPD合并Ⅱ型RF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其是否发生下呼吸道PA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122例)和非感染组(122例),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年龄、性别、病程、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与患者并发下呼吸道PA感染的相关性,并分析PA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伴心脏病、伴糖尿病、有吸烟史、COPD分级为Ⅲ~Ⅳ级、有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数≥3种、住院天数≥20d与COPD合并Ⅱ型RF患者并发下呼吸道PA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是并发下呼吸道P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PA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低(<20.00%),对哌拉西林、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高(>70.00%).结论:COPD合并Ⅱ型RF患者并发下呼吸道PA感染与患者有心脏病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吸烟、机械通气、联合使用多种抗菌药物、住院时间过长密切相关,临床在救治该类患者时应加强管理,积极排除或规避相关危险因素的产生,以降低PA感染的发生.

    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危险因素耐药特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

    某地区1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治疗用药分析与药学监护

    张兴米佳丽赵川杨思芸...
    733-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与药学监护重点,为临床COVID-19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2020年3月10日前遂宁市发现的17例COVID-19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用药状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护及其转归等情况.结果:17例COVID-19患者在定点医院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但重型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普通型和轻型患者;在药物治疗方面,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抗病毒药物和中成药的治疗,16例患者因合并有感染症状还使用了抗菌药物;在治疗过程中,有15例患者出现了以高脂血症、腹泻、恶心等为症状的药物不良反应,综合考虑不良反应发生与用药的时间关系,怀疑这些不良反应很可能均是由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所引起,但多数不良反应症状在对症处理后均消失或好转.结论:COVID-19患者在定点医院医护人员的积极救治下均痊愈出院,但也发现不少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应优化品种选择,同时加强对治疗用药的药学监护,以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药学监护药物不良反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1例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治疗过程及其药学监护

    郭江萍李延超
    738-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致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治疗过程和药学监护,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用药安全和不良反应处置提供参考.方法: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不明原因的凝血功能异常,临床药师通过分析患者的用药史,结合相关药物的药学特性,协助医生制定针对性处理方案,并实施药学监护.结果:通过排查患者用药情况,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基本判定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是由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所致,随即停用该药,并进行对症处理,最终患者凝血功能很快恢复正常.结论:凝血功能异常是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在开展药学查房时应主动关注相关患者用药后的凝血功能,以协助医生在药物不良反应出现时进行相应处置,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性.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凝血功能异常药物不良反应药学监护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致孕晚期孕妇血流感染的临床治疗分析

    汪红潘斌孙晓红帅丽华...
    741-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致孕晚期孕妇血流感染的临床诊治过程,为该类疾病的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针对临床收治的1例发热待查患者,医务人员通过实验室检查和微生物培养等手段探寻可能的致病原,并借助药敏试验判断病原菌的药敏特性,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结果:血培养结果示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阳性,提示该例患者的发热可能是由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致血流感染所引起,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美罗培南较为敏感,临床依此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的发热等感染指征很快消失.结论:临床在遇到患者不明原因发热时,应积极开展病因筛查,借助各种检查手段找出致病原因,依此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的康复.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血流感染孕晚期孕妇

    临床药师参与的5例普外科感染患者的抗感染药学监护

    闫成苏彦雷
    745-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药师对5例普外科感染患者的抗感染药学监护方法和过程,为此类患者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的感染类型、实验室指标和微生物培养结果及其药敏特点,并参考相关指南共识,积极参与和协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并开展药学监护,关注治疗的效果和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在医生和临床药师的共同努力下,5例患者的感染指征均消失或明显改善,顺利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在开展临床工作时,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在药学专业领域的特长,协助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普外科临床药师药学监护抗感染

    徐州地区4家三级综合医院127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临床特征分析

    闫威田佳琦孙伟
    749-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徐州地区4家三级综合医院上报的由抗菌药物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徐州地区4家三级综合医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27例抗菌药物所致ADRs的相关资料,分析ADRs报告的患者年龄和性别分布,所用抗菌药物的种类、剂型和给药途径情况,以及累及器官、严重程度和转归情况.结果:127例ADRs报告中,在年龄上以60岁以上人群居多(43例,占33.86%),在性别方面女性患者的占比较高(75例,占59.06%);ADRs涉及的抗菌药物中,以头孢菌素类(51例,占40.16%)和氟喹诺酮类(37例,占29.13%)占比最高,其次为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氨基糖苷类,剂型上以注射剂的占比最高;在累及器官方面,127例ADRs主要累及的是皮肤及其附件(76例)和消化系统(36例);在严重程度方面,有117例为"一般的","严重的"仅9例,且有124例患者经处置结局为好转或痊愈.结论: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ADRs发生风险,临床应当关注和重视抗菌药物的ADRs发生动态,了解和掌握抗菌药物ADRs的发生特点,尽可能避免或降低ADRs的危害,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抗菌药物药物不良反应临床特征徐州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