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抗肿瘤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抗肿瘤药物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7月—12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报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China hospital pharmacovigilance system,CHPS)的110例抗肿瘤药物所致ADRs报告作为研究资料,统计和分析ADRs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等基本信息,所涉的药物种类、给药方式、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以及ADRs的分级与转归.结果:抗肿瘤药物ADRs主要发生于>40~65岁(67例,占58.18%)和>65岁(36例,占32.73%)的中老年群体,患者的疾病多为呼吸系统肿瘤(42例,占38.18%)和消化系统肿瘤(31例,占28.18%);110例ADRs涉及的主要为洛铂、卡铂、顺铂等直接影响DNA结构和功能的抗肿瘤药物(43例,占39.09%),培美曲塞、吉西他滨等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抗肿瘤药物(20例,占18.18%),以及复方苦参、艾迪等辅助类抗肿瘤药物(22例,占20.00%);ADRs所涉药物的给药方式主要为静脉给药(103例,占93.64%);ADRs主要累及消化系统(54例,占49.09%),其次为血液系统(17例)、皮肤及其附件(13例)和全身(11例);ADRs的发生时间主要为用药后的≤1d(33例,占30.00%)和>1~3 d(57例,占51.81%);110例抗肿瘤药物ADRs中,严重的有23例,一般的有84例,新的有3例,治疗后患者基本都好转(92例,占83.63%)或治愈(16例,占14.55%).结论:医院抗肿瘤药物所致ADRs有其一定的临床特点和规律,临床对涉及的主要群体、药物和累及器官(或系统)应加强监测,以便及早发现和处置,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