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抗感染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抗感染药学
抗感染药学

丁龙其

季刊

1672-7878

kgryx@126.com

0512-62766009

215006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通园路368号(大森商务楼209A室)

抗感染药学/Journal Anti-Infection Pharmacy
查看更多>>《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药学科普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与生命质量的影响

    马红张凤怡钱巧王淼晶...
    599-6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药学科普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与生命质量的影响,为药学服务如何更好服务患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 120 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药学科普干预将其分为对照组(60 例)和科普组(60 例),分析药学科普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与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干预 6 个月后,科普组患者的用药完全依从的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81。67%vs 46。67%,P<0。05);干预 6 个月后,科普组患者的收缩压低于对照组((128。93±9。42)mmHg vs(134。30±9。66)mmHg,P<0。05),舒张压亦然((80。93±9。75)mmHg vs(86。62±8。47)mmHg,P<0。05);此外,科普组患者的生命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580。11±87。71)分vs(528。29±87。31)分,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病患者,实施药学科普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从而更好地控制其血压,使其生活更有质量。

    药学科普高血压病用药依从性生命质量

    某院2021-2022年急诊科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

    曾红莲
    603-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急诊科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借助医院信息系统,采集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信息,分析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此外,通过随机抽取 400 张(每年 200 张)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合理用药点评,分析主要的不合理用药原因。结果:2021 年和 2022 年,医院急诊科用药金额前3 位的抗菌药物种类均依次位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但 2022 年的用药金额均低于 2021 年;2021 年和2022 年,医院急诊科AUD前 10 位的抗菌药物品种没有太大变化,但各品种的AUD值变化较大;2021 年AUD前 5 位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头孢呋辛(7。24)、克林霉素(4。25)、左氧氟沙星(4。17)、头孢他啶(3。82)、头孢曲松(2。07),而 2021 年AUD前 5 位的抗菌药物依次为苯唑西林(13。46)、头孢噻肟(6。97)、克林霉素(3。2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2。97)、头孢呋辛(2。02);点评结果显示,急诊科抗 400 张抗菌药物处方中发现不合理处方 42 张,不合理率为10。50%。而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为用法用量不适宜(20 张,占 47。62%)和药物选用不适宜(13 张,占30。95%)。结论:医院急诊科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仍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并强化处方点评,减少无适应证用药、用法用量不适宜等现象,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急诊科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用药金额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某院儿科门诊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情况分析

    朱玲徐唱
    606-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儿科门诊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s)的用药情况,为临床GCs的规范、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随机抽取 2021 年 1 月—5 月江阴市人民医院儿科门诊的 1 159 张含GCs处方作为研究资料,采集处方中患儿的年龄、性别、诊断,以及GCs和其他药物的规格、剂型、用法用量等信息,分析儿科门诊GCs的用药特点和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1 159 张处方中,男性患儿略多于女性患儿(54。62%vs 45。38%);而在年龄方面,以>3~6 岁(509 张,占 43。92%)和>1~3 岁(376 张,占 32。44%)为主;在具体品种方面,主要使用到的GCs为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568 张,占 49。01%)和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490 张,占 42。28%);所使用GCs的给药方式主要为静脉滴注(651 张次)和静脉推注(426 张次);1 159 张处方中存在GCs与其他药物联用的有 1 027 张(占 88。61%),其中涉及的主要药物有头孢呋辛钠(564 张)、氨溴索注射液(464 张)、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192 张)、注射用头孢西丁钠(151 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102 张);1 159 张处方中患儿的诊断主要为支气管炎(326 张,占 29。13%),其次为哮喘性支气管炎(189 张,占 16。31%)、支气管肺炎(119 张,占 10。27%)和急性支气管炎(115 张,占 9。92%);1 159 张处方中,GCs的使用存在不合理情况的处方有 103 张(不合理率为 8。89%),其中主要的不合理用药原因为无适应证用药(98 张,占 95。15%)。结论:医院儿科门诊GCs的使用存在较多的不合理情况,主要表现为无适应证用药,临床应加强关于GCs的合理用药宣教,以提高GCs的合理用药水平。

    儿科门诊糖皮质激素合理用药

    某院门急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

    储烨
    610-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门急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门急诊患儿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2 年 4 月—2023 年 3 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门急诊 600 张(每月随机 50 张)含抗病毒药物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处方作为研究资料,采集处方中患儿的年龄、性别、所用药物及其用法用量等信息,并开展合理用药点评,分析门急诊抗病毒药物的合理用药情况。结果:600 张抗病毒药物处方中,在患儿性别上,男性多于女性(331 张vs 269 张);在年龄上,以>3~6 岁为最多(198 张,占 33。00%),其次为>1~3 岁(153 张,占25。50%)和>6~9 岁(133 张,占 22。17%);所涉及的抗病毒药物主要为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384 张,占 64。00%)和奥司他韦颗粒(176 张,占 29。33%);处方中抗病毒药物以单用为主(585 张,占 97。50%),其余 15 张均为 2 种抗病毒药物联用,其中又以帕拉米韦+炎琥宁为主(12 张);处方点评结果显示,600 张抗病毒药物处方中存在不合理处方 115 张,不合理率为 19。17%;其中,主要的不合理原因是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58 张,占50。43%),其次为"临床诊断"项填写不规范(22 张,占 19。13%)和用法用量不适宜(18 张,占 15。65%)。结论:医院门急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抗病毒药物使用仍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临床应加强用药的干预管理和相关培训,以确保儿童用药的用药安全。

    抗病毒药物儿童呼吸道感染处方点评合理用药

    某市中医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的合理用药点评分析

    张鹰程欢
    614-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的合理用药情况,为促进医院门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贛州市中医院的门诊抗菌药物处方 7 859 张作为研究资料,依据《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和相关指南共识等,对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合理用药点评,分析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的临床特点。结果:处方点评结果显示,2 年间医院门诊 7 859 张抗菌药物处方中共发现不合理处方 719 张,不合理率为 9。15%,其中 2022 年的处方不合理率低于 2021 年(7。65%vs 10。59%);医院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主要原因是用法用量不适宜(325 张,占 45。20%),其次为联合应用不适宜(110 张,占15。30%)和药物遴选不适宜(106 张,占 14。74%);医院门诊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涉及的药物种类主要为头孢菌素类(285 张次),其次为喹诺酮类(177 张次)和青霉素类(128 张次);医院门诊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主要来自急诊(215 张,占 29。90%),其次为内科(142 张,占 19。75%)和骨科(135 张,占 18。78%)。结论:医院门诊抗菌药物整体使用较为合理,但仍存在诸多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分布在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方面,医院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管理,定期开展处方点评,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合理用药

    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与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郑慧
    617-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与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治疗艾滋病患者的机会性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3 年 1 月—12 月现住址为吉安市的 1 377 例接受抗艾滋病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机会性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采集所有艾滋病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感染途径、临床分期等基本临床信息,以及血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等指标的水平,分析机会性感染的发生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的关系。结果:1 377 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中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有 130 例(感染发生率为 9。44%),感染主要累及呼吸系统(55 例,占 42。31%),其次为皮肤黏膜(25 例,占 19。23%);机会性感染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显著低于非机会性感染患者(145。28±56。39 vs 211。25±57。10,P<0。05),而其病毒载量>104/mL 的比例则明显高于非机会性感染患者(76。15%vs 22。05%,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艾滋病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356,P<0。001),而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321,P<0。001)。结论:艾滋病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概率较高,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下降和病毒载量的上升会增加机会性感染的发生风险,临床应加强对风险患者的管理和照护,以减少或及早发现机会性感染的发生。

    CD4+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艾滋病机会性感染

    微信用药宣教对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切除术后左甲状腺素的用药效能评价

    施小燕李娇杨玲辉
    620-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微信用药宣教对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切除术后左甲状腺素的用药效能,为临床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后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9 年 7 月—2022 年 7 月新余银河医院收治的 80 例行甲状腺切除术后使用左甲状腺素的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 例)和观察组(4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宣教,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微信的用药宣教,2 组患者均予持续随访 6 个月;比较 2 组患者出院后 1 个月、6 个月的总用药依从率、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达标率和用药知识知晓率、用药安全行为评分与合理用药效能的差异。结果:出院后 1 个月和 6 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总用药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TSH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对左甲状腺素服用方式、可能出现的ADRs及其处理方法的知晓率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出院后 1 个月、6 个月的用药安全行为总分和合理用药自我效能量表(self-efficacy for appropriate medication use scale,SEAMS)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的用药宣教可以改善甲状腺切除术后的甲状腺癌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其对左甲状腺素用药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增强用药行为安全性与合理用药效能,从而提高患者的血清TSH达标率,进而保障患者的用药疗效。

    甲状腺癌甲状腺切除术左甲状腺素用药效能用药宣教微信

    某院肺癌患者行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罗岚
    625-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医院肺癌患者行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为临床行PICC置管患者CRBSI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1 年 7 月—2022 年 11 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医院收治的 124 例行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置管部位、穿刺方式、穿刺次数、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移动、换药频次、CRBSI发生情况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行PICC置管后CRBSI的影响因素。结果:124 例行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中发生CRBSI的有23 例,感染发生率为 18。5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癌患者行PICC置管后并发CRBSI与其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穿刺方式、穿刺次数、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移动与否、换药频次、导管维护频率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年龄≥60 岁(OR=1。882)、合并糖尿病(OR=2。367)、穿刺方式为直接穿刺(OR=2。914)、穿刺次数≥3 次(OR=2。571)、导管留置时间≥14 d(OR=3。269)、导管移动(OR=3。452)、换药频次≥5 次(OR=2。784)、导管维护频率延迟(OR=3。127)是肺癌患者行PICC置管后并发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癌患者行PICC置管后发生CRBSI的概率较高,并且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穿刺方式、穿刺次数、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移动与否、换药频次、导管维护频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对此临床应高度关注,并积极予以护理管理,以降低CRBSI发生风险。

    肺癌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

    某院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李薛慧吴晓波胡婷邓燕珍...
    629-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该类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 年 6 月—2022 年 5 月医院收治的 216 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肿瘤转移分期、肿瘤病理类型、手术类型、手术时长、引流时间、引流管样式、术前辅助化疗与否、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等资料信息,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216 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有 25 例,感染发生率为 11。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患者年龄≥60 岁、肿瘤-淋巴结-远处转移分期为Ⅲ~Ⅳ期、手术类型为扩大根治术、手术时长≥2 h、引流时间≥10 d、引流管样式为橡皮引流管、行术前辅助化疗、合并糖尿病的占比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 岁(OR=3。215)、肿瘤-淋巴结-远处转移分期为Ⅲ~Ⅳ期(OR=3。792)、手术类型为扩大根治术(OR=3。433)、手术时长≥2h(OR=3。621)、引流时间≥10 d(OR=2。753)、引流管样式为橡皮引流管(OR=1。504)、行术前辅助化疗(OR=1。367)、合并糖尿病(OR=2。289)是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切口感染与年龄、肿瘤转移分期、手术类型、手术时长、引流时间、引流管样式、术前辅助化疗与否、是否合并糖尿病等有着密切关系,临床应加强对相关风险患者的护理和监测,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乳腺癌根治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护理对策

    某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

    张玲香李明生
    633-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与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为临床EMT患者术后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2023 年 3 月医院收治的 106 例EM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手术方式、术中体温、手术时长、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微生物检查结果等资料信息,分析EMT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与危险因素。结果:106例EMT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的有 27 例,感染发生率为 25。47%;27 例并发术后感染患者标本中共培养出 31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17 株(占 54。84%)、革兰阳性菌 12 株(占 38。71%)和真菌2 株(占 6。4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贫血、术中体温、手术时长、导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是EMT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放性手术(OR=2。157)、合并糖尿病(OR=1。982)、合并贫血(OR=1。774)、术中体温<36℃(OR=2。351)、手术时长≥2h(OR=3。149)、导尿管留置时间≥7d(OR=3。524)、住院时间≥14 d(OR=1。958)是EMT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MT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概率较高,而其主要与手术方式、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贫血、术中体温、手术时长、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有着密切关联,为此临床应加强对高风险患者的护理和干预,以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感染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