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传播
科技传播

祁书彦

半月刊

1674-6708

cpcst@126.com

010-64465953,64465945,57477851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科技传播/Journal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科技传播》杂志于2009年7月中旬创刊。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权威性和实用性,是值得信赖的优秀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文章在各单位均可用作调职、职称评定、升学、就业、以及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本刊的发行对象主要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以及各大专院校的师生等。 《科技传播》以提高国家科技传播能力,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为办刊宗旨。坚持科技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科技发展为社会进步服务的原则。把科技传播与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紧密结合,使科技传播的成果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科技素质的提高。《科技传播》坚持研究性、权威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注重文章的科学性和学术价值。从科技传播政策、科技传播实践、科技传播技术手段的发展等多个层面关注科技转播领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校学报科技论文学术传播力研究——以《西安科技大学学报》为例

    李克永
    48-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高校学报科技论文学术传播力现状和路径,以《西安科技大学学报》为例,分析科技论文学术传播力的内涵、现状与传播路径.结果表明:高校学报对科技论文学术传播力受提升重视不够和高校学报本身实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劣势;科技期刊论文学术传播力的大小反映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组约专题栏目提升学术成果传播力、构建媒体融合出版立体传播模式、构建以作者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转移的办刊模式是提升高校学报科技论文学术传播力的有效路径.研究认为此种模式可为高校学报科技论文学术传播力提升提供参考,也对其他类型的科技期刊具有借鉴意义.

    学术传播力科技期刊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纪录片《国宝里的新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呈现——基于文化记忆的视角

    乔佳萌胡昌平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纪录片作为一种具有影响力的视听媒体,是呈现和传递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力工具.文化记忆是凝聚性意义的承载,在纪录片中充分运用习惯风俗、仪式、象征物、文字等承载历史记忆、身份认同的文化记忆载体,对于纪录片有效地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征,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化记忆纪录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对话理论视域下电视谈话节目的话语结构与传播机制研究——以《高端访谈》为例

    姜欣媛翟红蕾
    55-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对话理论的基础上,以《高端访谈》为语料,基于对话理论框架下的话语结构分析法,分析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话语互动过程及话语结构机制.分析发现,话轮控制机制在节目中起到了推动话语进展和维持谈话秩序的作用;而话轮转换机制则实现了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有效互动.研究认为,电视谈话节目在对话过程中展现出的多元话语结构与节目主体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对话过程不仅是一种知识交流过程,更是一种意义建构过程.

    对话理论《高端访谈》话语结构话轮结构机制

    "微媒体"语境中粤北长征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研究

    曹春艳曹秋艳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洞察移动端用户需求获取可供性要素数据,将之整理并转化为"微媒体"传播的机会点,并通过粤北长征红色文化传播创作实践,从打造传播语境、构建传播路径、创建交互体验等方面探讨"微媒体"语境中基于心流模式的传播路径,并提出动态双向互动的新型传播模式.旨在促使受众对红色文化产生时代认同感,并使其主动参与内容的传播与生产,为红色文化的扩散和渗透创造新的向度和条件,实现新时代红色基因的培育和传承.

    双向互动传播用户体验心流模式红色文化

    浅谈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小栏目的设计

    肖玮李月英韩冰国文哲...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适时加入适当的小栏目,可以为天气预报节目增色.栏目选择应从观众的感觉出发,字句编辑宜简洁明了,整体设计注意统筹规划、有始有终,内容设计从实用性、服务性、通俗性、真实性、即时性五个方面来考虑,并介绍了目前普遍开设的两类小栏目,最后提出建议开设的小栏目.

    电视天气预报小栏目设计建议

    意向性与本质直观:职场剧《新闻女王》的现象学分析

    刘晓丽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现象学为理论框架对2023年爆款职场剧《新闻女王》进行深度剖析,分析它出圈的原因,探究它对当代职场生活的还原,以及新闻主播工作状态的呈现.经过分析,发现它的成功离不开主创团队运用现象学的还原方法进行创作.首先,主创团队悬置其他与剧情无关的内容,本质还原纯粹的职场面貌和工作状态,体现在具有现实感的故事情节、真实反映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状态、反映职场现实的台词等方面.其次,该剧的"质素"契合当下观众观看职场剧时的"意向结构",通过演员的专业表演、真实立体化的人物设定和各种细节支撑剧情,使得观众在追剧的同时代入自身,引发共情共鸣.运用现象学总结《新闻女王》的拍摄经验,可以为职场偶像剧的发展提供借鉴.

    《新闻女王》意向性活动本质直观现象学

    智能传播时代虚拟主持人的身体在场与伦理边界研究

    项天歌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智能传播时代,AI赋能虚拟主持人作为新型数字媒介进行在场式交流,聚合了媒介与受众的新维度.与此同时,虚拟主持人在不断开发的过程中也引发了有关媒介伦理边界问题的探讨.文章从智能传播模式入手,探究虚拟主持人虚拟在场的角色困境以及伦理边界.在运用虚拟主持人促进内容增值时,有必要考量虚拟主持人在传播方式上的优势和短板,为新技术制定相应的伦理规范,充分发挥人机融合的重要作用.

    虚拟主持人身体在场媒介伦理智能传播人工智能

    以对话式新闻提升科技报道传播效率——《科技日报》"院士访谈""总师对话"栏目的探索

    徐玢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信息爆炸时代,对话式新闻高效表达、直击要点的特点,使其在提升传播效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同时,通过补充必要的背景信息,设置软性、人文性话题等方式,可以较好地克服对话式新闻过于写实的潜在短板,提升读者的阅读舒适性.

    对话式新闻信息爆炸权威专家高效表达传播效率

    理想自我与价值驱动:高校学生群体新闻时评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何逸铭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收集 21 名高校学生新闻时评参与行为相关的数据资料,基于程序化扎根理论编码框架,揭示影响高校学生参与新闻时评的因素,并构建模型.研究发现,主体需求、行为态度、作者因素、感知行为控制、负面体验是促使其参与行为的内部因素,同时来自外部的创作情境、外在环境压力、作品反馈、正向激励也会影响参与行为的产生.

    高校学生新闻评论新闻教育扎根理论

    侨批文化资源数字化传播研究——以汕头福成批局为例

    陈伊琳林格羽陈潼飞全聆源...
    84-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侨批作为世界记忆名录的文化遗产,承载着海外华侨的特殊历史记忆且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通过数字化方式传播侨批文化资源,是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落实措施.当前侨批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仍有拓展空间,传播方式和资源利用也存在挑战.文章以福成批局为案例,通过深度访谈和个案研究,针对现状问题提出政民合作、新媒体融合及数字文旅等策略,探讨侨批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侨批文化文化资源数字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