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传播
科技传播

祁书彦

半月刊

1674-6708

cpcst@126.com

010-64465953,64465945,57477851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科技传播/Journal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科技传播》杂志于2009年7月中旬创刊。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权威性和实用性,是值得信赖的优秀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文章在各单位均可用作调职、职称评定、升学、就业、以及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本刊的发行对象主要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以及各大专院校的师生等。 《科技传播》以提高国家科技传播能力,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为办刊宗旨。坚持科技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科技发展为社会进步服务的原则。把科技传播与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紧密结合,使科技传播的成果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科技素质的提高。《科技传播》坚持研究性、权威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注重文章的科学性和学术价值。从科技传播政策、科技传播实践、科技传播技术手段的发展等多个层面关注科技转播领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计算机视觉对视频流带货直播的情绪传播研究

    杨悄涅雷凌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带货主播在直播时的视觉内容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主播的表情进行识别,并基于情感计算理论对表情进行量化和分析.经过实证研究发现,带货主播的表情会显著影响直播间的传播效果.研究结果揭示了在带货主播表情渲染下的情绪传播特点,也反映出流行现象背后社会关系结构的瓦解与重组,并且丰富了情绪传播这一中观理论在传播学中的研究范式,同时也对当下数字虚拟人、虚拟形象的发展可行性提出了合理建议.

    计算传播学计算机视觉情绪传播直播购物

    EAL模型:情感化平台劳动的一种解释——基于网络民族志的考察

    李飞王中伟
    9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小红书平台上的新兴现象"听劝改造"为基础,采用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深入剖析平台劳动中的情感流变.研究发现,平台劳动中的情感流变受技术赋能、平台规范和粉丝互动的影响,分为展演蓄力、真诚展演、谢幕分红三个阶段.情感因素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此,研究提出了"EAL模型",进一步揭示了情感化平台劳动中情感流变对资、劳、客三方关系的影响,促使他们形成了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了共同发展、相互依赖的赛博图景,为研究平台劳动提供了新的视角.

    情绪劳动情感劳动听劝改造EAL模型

    二次创作短视频的合理使用问题研究

    刘心怡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短视频因其娱乐性、参与性、碎片化传播等特质得到人们的喜爱,已然成为当下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为了满足公众娱乐需求,发布者通过混剪、解说等表现形式和制作手段对传统长视频(影视剧、综艺等)进行二次创作供短视频平台用户观看,但发布者无授权的剪辑、搬运行为使得二创短视频领域侵权问题日益显现.文章通过系统分析合理使用制度,归纳二创短视频领域版权争议焦点,提出合理使用制度在二创短视频领域的可行性认定标准,以期完善二创短视频领域的著作权共治保护路径.

    二次创作短视频著作权合理使用

    非虚构写作中女性议题作品的人文关怀意识研究——基于《人物》微信公众号

    徐琦
    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人物》微信公众号中女性议题非虚构作品的研究,探究女性议题的非虚构写作中人文关怀意识的表现,并为日后女性议题的非虚构写作更好地注入人文关怀意识提出建议,使非虚构新闻作品能够更好地反映女性诉求,映照社会问题,发挥正向引导作用,弱化舆论场上的男女对立,促进深层次的男女平等意识觉醒,推动构建男女平等的和谐社会.

    非虚构写作女性议题人文关怀意识《人物》微信公众号

    符号学视域下短视频对郑州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分析

    凌雯
    117-11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民记录"时代,短视频已经成为当下最流行的信息传播媒介,这为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提供了新视角、新渠道、新可能.研究借助罗兰·巴特的符号意指系统,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抖音平台上与郑州城市形象相关的短视频进行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两个层面的分析,并对郑州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提出建议.

    城市形象短视频符号学郑州

    从"观看"到"指令":直播场域中的身体规训研究

    潘瑞峰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直播的发展将受众的注意力从公共领域转移到私人空间中,私人空间成为受众情感诉求的场域.文章从网络直播中的身体规训直播入手,研究直播场域中消费主义对人的异化,以及主播和受众之间的关系,探讨当前网络直播中个体的消费心理和情感需求.

    网络直播身体规训视觉文化消费主义

    疾病身体的媒介化表现和疾痛叙事——以B站患病博主为例

    李诗怡
    124-127,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疾痛叙事"以患者为主角,体现他们对病痛的亲身感受,患病博主利用短视频平台来进行自我呈现,背后蕴藏着他们的自我表现和社会交往动机,是一种疾病知识的生产,能帮助患病群体这一边缘群体进行身份认同的重塑、争夺话语空间和实现身体权力的抗争,患病博主发布视频帮助自己从边缘地位走向公众,但也面临身体商品化和污名化以及囿于边缘化的困境.

    患病博主自我呈现疾痛叙事

    私密又公开的朋友圈:液态监视下的自我保护行为研究

    郑馨
    128-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交媒体用户在微信朋友圈上的使用行为和心态都随着社交环境的变化发生了转变,用户不仅会发送公开或私密的内容,也会发送先私密而后再公开的内容,这是自我保护行为的呈现.通过对液态监视其运行逻辑与表现图景的梳理,对10位青年用户的朋友圈使用情况及感受进行深度访谈,研究发现,窥视心理下的自我认同和虚荣心理下的精神麻痹是用户监视他人的缘由.研究认为,朋友圈的液态监视会导致用户的社交倦怠心理愈发严重,并以匿名的形式防止泄露隐私.同时用户会通过转变行为,开启自我保护模式,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

    社交媒体液态监视朋友圈

    价值养成与圈层互动——网络社交圈层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吴伟丽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网络圈层内信息传递的封闭性、层次性和同质性特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的信息获取范围和人际交往空间,进而导致认知的局限和思维的僵化,并可能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产生负面影响.为了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社交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结合符号互动理论,从主体维度出发,加强教育主体双方的媒介素养培养;在情感交流方面,注重人文关怀以减轻群体极化的风险;在话语体系上,倡导多元话语体系协同发展;在文化环境中,鼓励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打破网络圈层的壁垒.

    符号互动网络社交圈层价值观

    短视频冲击下书业微信公众号运营新探索——以"人卫健康"与"健康知识进万家"小程序合作为例

    宫宇婷
    138-140,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最近两年,在短视频的冲击下,微信公众号打开率低、总阅读量锐减,红利期基本结束.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卫健康"微信公众号不断创新,与"健康知识进万家"项目合作,参与国家大健康平台建设,与"健康知识进万家"小程序实现内容互通、读者互动,提升了"人卫健康"公众号的整体阅读量.

    人卫健康健康知识进万家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