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传播
科技传播

祁书彦

半月刊

1674-6708

cpcst@126.com

010-64465953,64465945,57477851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科技传播/Journal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科技传播》杂志于2009年7月中旬创刊。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权威性和实用性,是值得信赖的优秀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文章在各单位均可用作调职、职称评定、升学、就业、以及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本刊的发行对象主要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以及各大专院校的师生等。 《科技传播》以提高国家科技传播能力,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为办刊宗旨。坚持科技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科技发展为社会进步服务的原则。把科技传播与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紧密结合,使科技传播的成果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科技素质的提高。《科技传播》坚持研究性、权威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注重文章的科学性和学术价值。从科技传播政策、科技传播实践、科技传播技术手段的发展等多个层面关注科技转播领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校科普志愿服务赋能乡村青少年科普的实践及启示——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科普志愿服务为例

    李刚余燕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科学教育加法背景下,乡村中小学青少年的科学教育需求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高校以需求为导向建立科普志愿服务阵地,建设高素质科普人才队伍,通过创建科学可行的科普志愿服务组织体系,打造特色鲜明的品牌项目,开展多模态的科普宣传等,创新乡村青少年科普供给和工作机制.高校科普志愿服务为乡村中小学青少年科普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和模式参考,对构建新时代大中小学段贯通、校内外联动的科学教育格局具有积极的意义.

    科普志愿服务乡村中小学青少年科普实践与启示

    健康中国视域下实现科普、科研、教学的三向奔赴——以"大学生快乐科普驿站"实践经验为例

    袁雨涵熊丽娜王晓慧杨盛力...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深入分析现阶段健康知识普及的形式和局限性,提出一种创新而可行的实践模式.该模式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活力,通过开展科普活动,推进科研项目以及支持教学工作相结合,打造了一个多维度、交互性强且有趣的科普平台.研究表明,"大学生快乐科普驿站"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民众对健康知识的关注和掌握程度,还促进了对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培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积极的影响.该实践经验对于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健康中国科普活动科研项目教学工作

    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学术期刊传播要素及传播力指标变革研究

    周静李泽华乐迁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学术期刊传播要素及传播力指标的变迁情况,有助于其传播效能的提升.方法:利用文献调研法与逻辑分析法归纳学术期刊传播要素及传播力指标的边界拓展与内涵延展情况,表征新质生产力对提高科学传播质量的驱动作用.结果:颠覆性的前沿技术催生学术期刊传播的新模式和新动能,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传播效果五大传播要素及其对应的传播力指标均得到有力拓展与深化,构成学术期刊传播和发展中的新质生产力.结论:学术期刊应积极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导向,以新技术驱动衍生的传播力新指标为标杆,促进信息的深度交流与文化的广泛传播,共同讲好中国科技故事,提升国家软科技传播力.

    新质生产力学术期刊传播要素传播力指标

    中文SCI科技期刊的现状和发展分析

    魏艳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针对我国中文SCI科技期刊的现况,为其未来发展和提升提供思路和方向.方法:利用中文SCI科技期刊网站、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科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科技论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以及电话调研,采集中文SCI科技期刊的数据并分析.结果:中文SCI科技期刊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稳定的出版流程,基础较好.但是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国际影响力不高,国际化发展程度不够高;国内影响力逐渐下降.结论:中文SCI科技期刊应根据自身定位目标,以及出版单位的资源和内部环境现状,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方案;同时关注国内热点,巩固国内的影响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整体实力.

    中文SCI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国内影响力

    《马拉喀什条约》背景下国内外无障碍出版比较研究浅析

    孙燕
    68-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国内外无障碍出版相关法律、标准、技术与实践的比较研究分析,得出国外无障碍出版在法律建设、行业发展成熟度、"自始无障碍"出版实践技术,国内无障碍出版在标准建设方面各自的先进性.从国外无障碍出版的先进经验中,提出政府应健全法律政策规定,提升行业发展成熟度,加强与国际合作等对我国无障碍出版事业有益的建议.

    无障碍出版盲文马拉喀什条约

    新媒体视域下贵州"村超"现象级传播的生成逻辑

    杨秀月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贵州"村超"通过新媒体技术与传播策略实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文章聚焦"村超"出圈的民族性、草根性与娱乐性等特点,在新媒体视角下采用案例分析与文本分析的方法,深度解读"村超"现象级传播的生成逻辑,以期为媒体如何更好地进行乡村传播提供参考.

    "村超"新媒体现象级传播

    口述历史纪录片的叙事价值与符号建构——以《岁月如歌》为例

    郭建军王成涛
    75-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口述历史纪录片《岁月如歌》为例,探讨口述历史在纪录片中的承载符号与叙事价值,特别是其如何通过影像、声音、遗迹、照片与实物证据等符号,构建历史叙事的真实性与感染力.研究发现,《岁月如歌》通过多角度的口述历史呈现,不仅再现了历史场景的真实,还捕捉到了丰富的历史细节,增强了观众对历史事件的多维度理解.

    口述历史纪录片符号建构《岁月如歌》

    技术可供性视角下中老年女性群体直播观看行为研究

    郭晨琳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直播已对媒介接触者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塑造了中老年女性群体的主体技术运用能力,以媒介化的方式重构了她们的观看行为.在内容、社交和情感方面,直播成为这一群体接触并了解世界的渠道.与此同时,失序带来的群体失调现象也需要多点发力进行协同调适,形成对群体的正向吸引.

    技术可供性中老年女性直播

    社交媒体在搭子互动中的可供性分析

    马聪聪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找搭子"成为当下年轻人流行的社交方式,社交媒体则嵌入搭子的互动情境之中,成为基础设施一般的存在.探讨技术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源于生态心理学的"可供性"概念为媒介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从搜索、发布和评论这三个社交媒体的基本功能出发,采用深度访谈法,研究社交媒体在用户"搭子"交往中生产可供性、社交可供性和移动可供性上的表现,发现社交媒体成为多种姻缘联系的承载中介,框定搭子对象的选择范围,却也掩盖了部分社交线索,造成关系推进中的信任难题.

    社交媒体搭子媒介可供性可供力

    从《黑神话:悟空》看媒介时间焦虑

    聂永杰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黑神话:悟空》作为切入点,通过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内容的呈现,以及加速社会中经济文化的影响,分析媒介时间焦虑的成因,针对性地提出调整媒介使用习惯,明确媒介使用目的,发挥人的主体性来缓解媒介时间所带来的焦虑.

    社会加速媒介时间时间焦虑《黑神话:悟空》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