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传播
科技传播

祁书彦

半月刊

1674-6708

cpcst@126.com

010-64465953,64465945,57477851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科技传播/Journal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科技传播》杂志于2009年7月中旬创刊。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权威性和实用性,是值得信赖的优秀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文章在各单位均可用作调职、职称评定、升学、就业、以及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本刊的发行对象主要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以及各大专院校的师生等。 《科技传播》以提高国家科技传播能力,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为办刊宗旨。坚持科技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科技发展为社会进步服务的原则。把科技传播与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紧密结合,使科技传播的成果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科技素质的提高。《科技传播》坚持研究性、权威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注重文章的科学性和学术价值。从科技传播政策、科技传播实践、科技传播技术手段的发展等多个层面关注科技转播领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校重大主题报道融合创新策略探析

    任敏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开展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路径,是创新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武器,彰显"四力"的重要抓手.媒体融合时代,面对重大主题报道存在的时效性不足、内容同质化、缺乏可读性等挑战,文章提出,高校应以融媒体思维赋能重大主题报道,从题材、内容、形式、渠道等方面开拓创新,通过融合"宏观主题+微观视角"、坚持"故事引流+文风转化"、触发"多维协同+多样表达"、联动"内部平台+外部资源",科学构建重大主题报道创新传播路径,有效提升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重大主题报道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媒体融合

    AI驱动下移动云盘数智升级与重塑

    李斌黎伟健李小青张云...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移动云盘作为承载用户数字资产的重要平台,通过深度融合AI大模型能力,开展从底层技术到产品形态全方位的智能化重塑,推进数智升级.移动云盘以服务丰富、随用随取、高效安全为目标,推动实现AI能力便捷部署,高效获取与泛在使用.本研究介绍中国移动云盘响应"All in AI"战略,打造AI驱动产品数智升级方面的建设经验,以期为行业应用提供借鉴参考.

    大模型人工智能个人云服务基座移动云盘

    基于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竞争情报运行体系优化研究

    李博雅姚雨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环境下,通过引入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因素,模拟构建指标框架,为竞争情报工作提供客观、定量的内容支撑,对竞争情报运行的各环节进行优化.探寻突破竞争情报现有运行体系局限性、增强竞争情报工作价值的有效方法,试图从情报研究领域助力提升创新主体科技创新水平,促进我国科技创新发展.

    科技创新竞争情报评价指标

    人才强省视域下河北省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张姗姗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河北省人才强省的战略目标,推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需要推进河北省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文章基于河北省科技人才评价的现状,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一个包括素质、能力、绩效等指标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河北省科技人才评价工作的完善提供参考和支持.

    科技人才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现实基础与路径实现

    叶舒婷甘崇富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壮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在阐明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性、多元性以及民族性的突出特性基础上,分别以"认同""传承""弘扬"为着力点,对推动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首要任务进行实践解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要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呼应,与和美乡村建设相同步,与时代发展潮流相融合的具体实践路径.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技术崇拜的形成路径及其存在再思考

    曾小真宋琳琳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智能化时代后,人与技术发展之间的问题频现,伴随着技术使用而产生的技术崇拜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人体将自身部分特征和能力扩张到技术体后的快感和满足感;他者消失的社会下,符号暴力对人的剥削和施暴;循环使用技术后的惯性化,即技术芭蕾.总结以上三方面内容,进一步梳理技术崇拜的具体原因,并针对技术崇拜问题提出破解对策,最终形成人与技术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土地上的美好愿景.

    技术崇拜扩张体符号暴力技术芭蕾

    流动的思念:农村留守家庭智能监控下的媒介化实践

    陈惠兰
    25-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监控作为媒介,在留守家庭中扮演着中介物的角色,家庭情感互动迎来新的转机;留守家庭的代际关系从在线陪伴与异质连接两方面进行重塑,改变了个人情感表达方式,也引发了亲密关系与权力结构的复杂博弈与平衡.智能监控虽为缺席的流动群体提供了云守护的媒介工具,但始终无法替代具身陪伴.因此,应省思将数字陪伴视为具身亲情,需跳出监控下的电子屏幕,让朴素的思念得以自由流淌.

    智能监控留守家庭媒介化流动群体

    《黑神话:悟空》中"游戏+文化"双向赋能的传播研究

    孙焕刘文佳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东方符号学DIMT模式,深入剖析这一趋势下的互动机制,发现在"言、象、意、道"四个维度上,《黑神话:悟空》通过国风配乐、场景还原、意符延伸、融入中式哲学等途径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助力《黑神话:悟空》增强吸引力,拓展层次与深度,延长生命周期.文章以期为"游戏+文化"的融合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游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向赋能DIMT模式

    科研院所策划科普讲座的方法研究

    赵静宜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开展的"北京市民身边的中国科学院"系列科普讲座为例,介绍科普讲座的策划方法.提出了紧扣院所特色、融合社会热点、科技基础与前沿相结合、形式多样化等策略,以及未来继续提升科普讲座质量的思路,希望为活动策划提供参考.

    科研院所大众科普讲座方法研究

    地震科普MG动画短视频特征的初步研究

    王新刚刘宣瑞
    37-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震科普MG动画短视频兼具MG动画的特性和地震知识科普的特性.如篇幅短小,易于传播;制作简单,数据图表动态可视化;有逻辑图解和更为有趣的展示形式;图形设计更有看点;色彩搭配为地震科普表达插上翅膀;丰富的MG动画转场为碎片化地震科普知识穿针引线;打造IP角色,还原应用场景.可为创作者提供帮助,进一步提升地震科普短视频品质,广泛普及高质量地震科普知识.

    地震科普MG动画短视频IP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