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传播
科技传播

祁书彦

半月刊

1674-6708

cpcst@126.com

010-64465953,64465945,57477851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科技传播/Journal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科技传播》杂志于2009年7月中旬创刊。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权威性和实用性,是值得信赖的优秀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文章在各单位均可用作调职、职称评定、升学、就业、以及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本刊的发行对象主要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以及各大专院校的师生等。 《科技传播》以提高国家科技传播能力,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为办刊宗旨。坚持科技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科技发展为社会进步服务的原则。把科技传播与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紧密结合,使科技传播的成果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科技素质的提高。《科技传播》坚持研究性、权威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注重文章的科学性和学术价值。从科技传播政策、科技传播实践、科技传播技术手段的发展等多个层面关注科技转播领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知识学习与社群构建:中医药文化新媒体传播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基于SEM与QCA的分析

    王文林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抖音平台用户为例,采用结构方程与定性比较分析法,分析用户对于中医药文化新媒体传播接受意愿.研究发现:用户主观意愿、知识感知、态度、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感、行为模仿、结果预期、社会认同感能够正向影响其关于中医药文化新媒体传播的接受意愿,用户的知识鸿沟感知则负向影响其接受意愿.但各变量均不是影响中医药文化新媒体传播接受意愿的必要条件,而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可以通过知识驱动型、社会影响型和综合动机型三条组态路径进行解释.鉴于此,建议增强用户对知识的传递与理解,塑造积极互动的社区,激活模仿动力,从而提高中医药文化新媒体传播有效性.

    中医药文化新媒体传播有效性SEMQCA

    回归"在地性":县级融媒体建设地域文化的现状和特征研究——以醴陵融媒体中心为例

    朱绍涵
    89-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破除内容创新不足、传播力削弱、缺乏自我造血能力困境的探索中,醴陵市融媒体中心回归"在地性",整合多元化的内容,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塑造精神内核,打造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地域文化传播体系.在传播特征上,醴陵市融媒体中心将新媒体思维融入叙事语言;通过塑造符号意义、聚焦微小个体、注重后台场景来增强文化认同.融媒体中心成功地由单一的"报道者"角色转变为集"动员、报道、服务"为一体的复合角色,为地域文化的深入传播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县级融媒体地域文化符号建构媒介动员

    审丑·对抗·狂欢:抖音平台中"抽象派网红"受青年群体追捧的原因与反思——以"完颜慧德"为例

    王艺婷唐忠会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抖音平台抽象派博主"完颜慧德"为例,采用个案分析法对其在青年群体中流行的原因进行探究并对此行为进行反思,以期关注青年群体在当下社会心理状态的发展、变化,促进青年群体社会心理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

    抽象符码抽象派网红心理健康青年群体

    理论、需求、实践:视觉传播视域下体育运动App的UI呈现策略

    张聪王鹏达
    97-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较于语言文字,图像能够用更为简单的形式传递更为丰富的信息,尤其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快节奏和碎片化使视觉传播的重要性被空前放大.而作为智能手机的App而言,其UI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利用图像和符号进行视觉传播,所以在页面风格、页面图标、页面布局和交互呈现等方面都需要在视觉传播的理论框架下进行.文章基于视觉传播的相关理论,结合体育运动类App的用户分析,从而探究体育运动类App的UI呈现应如何让信息呈现更为有序、有效.

    视觉传播体育运动类AppUI

    感官营销:美食测评类短视频的内容表达研究

    徐丁一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美食测评类短视频为研究对象,从品牌营销角度切入,发现此类视频的内容表达上有非常突出的感官营销特点.基于此,对美食测评类短视频内容表达的感官营销运用进行分析,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此来提供优化短视频内容生产的可行路径.

    短视频感官营销美食测评

    网络群体心理:对勒庞群众观点的理性反思

    刘媛张嘉蕊高佳彤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对勒庞群众观点的理性思考,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网络群体事件及心理进行深入研究,为更合理地进行网络群体性事件评估,提高面对社会事件挑战时的应对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网络群体《乌合之众》群众观点群体心理

    人工智能对公众职业变迁认知的影响——基于微博的文本分析

    朱宇鹏蒋红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作为新的变革性技术会导致职业变迁,探究公众对于人工智能导致的职业变迁认知,并分析这一认知与公众的公共政策态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政府了解民意,辅助政府进行政策制定.本研究基于微博平台的用户评论数据,使用主题分析方法,分析公众对于人工智能导致的职业变迁认知.研究发现,公众更关注人工智能对于职业的替代效应;面对人工智能导致的失业问题时,很多人会表现出对"三孩政策"的不支持.

    人工智能AIGC职业变迁职业替代就业

    直播用户的潜在关注与情感表达——基于卡塔尔世界杯直播用户的弹幕评论行为生成机制分析

    张楷悦卢兴马炜泽
    11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卡塔尔世界杯直播用户弹幕评论行为生成机制.研究方法:运用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从注意力、意识形态立场、态度、情感等路径,剖析卡塔尔世界杯直播用户关于国足的弹幕评论行为生成机制,构建世界杯直播场域中的"潜在关注-情感浸润-集体行动"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公众对国足的潜在关注致使其在观看世界杯时产生焦虑、精神压力、心理自尊等心理情绪,进而影响其对国足的情感,关注与情感最终导致公众发送国足相关弹幕的行为产生.

    卡塔尔世界杯直播弹幕国足

    从创作到异化:新媒体工具中内容生产者的数字劳动

    白宇琦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各类新媒体内容生产工具的 11 名使用者进行深度访谈,并结合在平台内部的参与式观察经历,观察新媒体内容生产工具中劳动者的数字劳动行为,从政治经济视角出发,总结工具使用下内容生产者的群体特征和劳动生产关系,探究其中存在的多重异化机制.

    创作工具数字劳工异化理论传播政治经济学

    编码解码视角下网络空间中"发疯文学"的风险分析

    涂依婷
    122-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疯文学"的编码方式注重共情化编码,沟通方式多渠道化为"发疯文学"的编码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受众在多元赋权的环境下编码的参与度提升.基于此,文章提出编码偏离主流规范可能导致社会整合能力下降,使得社会秩序受到威胁的问题;误解编码者意图可能引发文本的负面传播,对个人或群体甚至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代际区隔导致的话语壁垒使得共通的话语空间缩小,沟通交流受到限制.

    发疯文学编码解码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