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管理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管理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蔡齐祥;黎懋明

半月刊

1000-7695

kjglyj@periodicals.net.cn

020-83568469;83163517

510033

广州市连新路171号广东国际科技中心三楼307室

科技管理研究/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科技管理研究》是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源刊、中国学术期刊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创新要素错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基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的研究

    田泽徐兴武张瀚亓任阳军...
    205-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理配置创新要素、不断提高碳排放效率是中国在加快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而相关研究对其可能存在的空间效应的讨论相对不足.从理论层面剖析创新要素错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将要素错配以一种扭曲税的形式表现,从投入产出视角通过超效率SBM模型测度碳排放效率,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离散度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创新要素错配和碳排放效率的测度框架,基于 2012-2021 年中国 30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空间自相关检验方法实证检验创新要素错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并将 30 个省份划为五大区域展开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创新要素错配显著抑制本地区碳排放效率提升并对空间关联地区的碳排放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创新要素错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中部和西南地区创新要素错配对本地区碳排放效率起到抑制作用,而东部和东北、西北地区的影响不明显;五大地区创新要素错配对空间关联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均起到抑制作用.据此,提出不断优化创新要素市场配置机制、有效鼓励企业开展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形成区域创新合力等助力中国碳排放效率提升的政策建议.

    创新要素错配R&D资源配置碳排放效率空间溢出效应全要素生产率离散度低碳技术区域创新"双碳"目标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碳排放权交易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李杰徐楠
    214-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碳排放权交易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为空间资源整合及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提供理论参考,从绿色高质量发展体系视角切入,系统研究碳排放权交易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将中国政府施行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视作准自然实验,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居民生活与绿色发展 4 个维度构建绿色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选取 2006-2021 年中国 30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和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论如下:(1)碳排放权交易显著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2)碳排放权交易通过推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居民生活水平改善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3)碳排放权交易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效应存在自东部、中部、西部梯度递增的区域异质性;(4)碳排放权交易对绿色高质量发展存在"本地—邻地"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根据实证结论,从有序渐次拓展碳排放权交易范畴、因地制宜规划差异化碳排放权交易实施制度、促进区域空间协同联动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碳排放权交易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环境规制空间溢出效应多期双重差分法

    再议论文同行评议的可靠性——来自元分析的新证据

    王勇臻
    224-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文同行评议的可靠性是科学界长期探讨却又悬而未决的议题.对此,选取目前广泛使用的两种评价者间信度指标,即组内相关系数(ICC)和卡帕系数(κ)来测度论文同行评议的可靠性,并通过元分析方法针对 49 项发表自 1974 至 2022 年间有关论文对同行评议场景下评价者间信度的实证研究进行量化归纳,继而开展亚组分析以考察情境和程序两大类共 10 种因素对论文同行评议可靠性的影响及其测度指标差异,以期拓展对论文同行评议质量的认识与理解.研究结果显示:论文同行评议的可靠性总体上不甚理想(ICC=0.3611,κ=0.1947);此外,论文同行评议的可靠性受评价对象、学科门类和录用难度(3 种情境因素)以及盲法形式(单一程序因素)影响显著,而且当使用不同的测度指标对论文同行评议场景下的评价者间信度加以计量时,同一种因素所表现出来的影响模式可能大相径庭.

    同行评议论文同行评议可靠性评价者间信度元分析

    基于异构网络的企业科研合作者推荐研究

    杨娜刘钱余小菊
    234-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研究产学研领域中面向企业的科研合作者推荐问题,以改进现有方法中仅使用专利、合作关系等单一信息的现状,以及避免在可移植性方面的局限性.提出基于异构网络向企业推荐潜在科研合作人员的方法:首先引入异构网络,融合企业、科研人员、专利和论文等多元节点信息,以及企业技术需求和社交关联等多元关联信息;其次分析不同语义关系下连通企业与科研合作者的元路径,并以各元路径下的路径实例为语料,运用SkipGram模型进行网络嵌入训练,用向量余弦相似度表示节点之间的关联程度;最后融合不同路径下的推荐结果,得到最终的科研合作者推荐列表.基于Scholarmate的实例验证表明,元路径 1 和路径 3 的推荐效果最好,而综合各条元路径时模型在准确率和特异度指标上表现更好;此外,在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不同推荐列表长度下,模型各指标变化不大且处于理想水平,且综合多条元路径时模型的鲁棒性更强.此方法可为企业解决科技人才获取难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为企业的技术需求分析和产学研领域的社交关系分析提供思路参考.

    科研合作者推荐潜在科研合作人员异构网络元路径网络嵌入Skig-Gram模型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科技社团功能的质性研究

    鲁云鹏
    243-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社会组织所处的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但对于作为科学传播"发声器"、科技创新"排头兵"的中国科技社团,目前相关理论研究较为滞后,其在具体社会实践中与利益相关者间的微妙互动关系和应然因果链条尚未清晰揭示.为不断激活科技社团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丰富该领域理论研究体系,从"结构-功能"理论视角出发,将科技社团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场景之中,探究其与利益相关者间的互动关系,以明确科技社团多元功能的理论应然形态;并利用Nvivo分析软件,对中国科协下属的 210 个国家级科技社团的组织章程进行文本质性分析,检验这些功能是否有实然体现.主要结论如下:第一,科技社团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功能主要聚焦于科学传播、提供专业化公共服务,但"成色"不高,且以机械式团结科技工作者为主;第二,科技社团的功能发挥存在"内亲外疏"的结构不平衡现象;第三,科技社团会基于政府期许,对功能进行"功利性"排序,上传下达的桥梁作用未能有效实现;此外,科技社团的功能实施也有"言行不一"问题,改革的突破口在于挂靠到事业单位的社团.可尝试通过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法治—政治—自治"逻辑,推进科技社团功能的高质量发挥.

    科技社团社团功能功能价值功能分析质性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