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管理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管理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蔡齐祥;黎懋明

半月刊

1000-7695

kjglyj@periodicals.net.cn

020-83568469;83163517

510033

广州市连新路171号广东国际科技中心三楼307室

科技管理研究/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科技管理研究》是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源刊、中国学术期刊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产品开发中共创信号对消费者创新采纳意愿的影响——基于叙事视角的双中介模型

    林萌菲黎斌王媛
    190-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新产品开发成为企业争夺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基于叙事视角,从启发式和系统化路径来解释新产品开发中共创信号对观察者创新采纳意愿的影响,通过1个现场实验检验共创新信号对创新采纳意愿的影响效应、2个在线实验检验消费者来源相似性和消费者犬儒主义的中介效应和调节定向的调节效应,采集招募被试者数据后验证构建模型.3个实验结果发现:当消费者接收共创信号时,相比于他人叙事,自我叙事能够更加有效提升观察型消费者的创新采纳意愿,其中消费者来源相似性和犬儒主义起到共同中介作用;定向调节共创信号与消费者来源相似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拓展了新产品开发的理论研究,提出企业应重视提高消费者创新采纳意愿、强调参与者和观察者在使用创新产品时的相似性、凸显创新产品的利益点以及能够给观察者带来的利好价值等实践启示.

    共创信号创新采纳意愿观察者叙事传输调节定向

    数字技术赋能绿色供应链金融融资决策分析——基于演化博弈的数值仿真视角

    洪怡恬秦川
    198-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供应链金融作为供应链金融在"双碳"背景下的创新发展产物,对中小企业绿色发展和融资约束贡献着重要力量.但与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相似,绿色供应链金融同样面临信息不对称、严重依赖于交易主体征信等问题.以简单汇供应链金融在线平台在绿色供应链金融模式中"绿色碳链通"票据贴现融资业务为背景,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和核心企业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究影响主体策略选择的重要因素和数字技术赋能绿色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影响机制,并运用矩阵实验室(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赋能下三方博弈演化到理想稳定状态的条件更容易满足.具体而言,依托于供应链票据价值拆分、区块链技术增加违约损失、绿色评级差异化的融资利率、业务效率提升及信用奖励,促进了三方主体选择积极的融资策略.

    绿色供应链金融数字技术三方演化博弈赋能机制

    考虑环境治理成本下"互联网+"回收平台的回收决策与制造商推广策略选择

    冯章伟
    212-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倒逼,以及数字经济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回收应用应运而生,这类平台的参与机制和影响机制也逐渐成为学术热点.此外,环境治理成本虽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但能够潜在地促进消费者的新产品需求并提高废旧产品的回收率,因而需要研究企业"互联网+"回收决策,探讨环境治理成本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由此,构建由单一供应商、制造商和第三方回收商(3PR)组成的闭环供应链,其中制造商是领导者,可以选择推广或不推广"互联网+"回收平台.在此基础上,研究制造商推广"互联网+"回收模式的动机、3PR的回收定价和回收努力程度等决策,并探讨环境治理成本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一旦出现环境治理成本且单位环境治理成本较小时,3PR付出回收努力程度能够带来废旧产品回收价的降低和回收数量、3PR利润的提高;一旦考虑环境治理成本,3PR付出回收努力程度并且制造商推广"互联网+"回收平台能够带来最高需求和制造商利润,并且随着拆解率的提高而提高;3PR只有在拆解率高于一定阈值时才和制造商的偏好一致,而供应商的策略偏好与3PR相反.基于研究结论,针对家电平台商家、上游家电厂商、政府和3PR等不同视角提出发展建议.

    "互联网+"回收环境治理成本拆解率再制造废旧产品回收消费者环境偏好

    动态能力对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表现的影响——基于绿色创新的中介作用

    胡玲王铭金钟文
    220-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家有关政策的颁布,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成为企业可持续管理的重要方面,如何改进相关能力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为了探究企业自身提高ESG表现的因素,基于利益相关者和动态能力理论视角,研究动态能力与企业ESG表现之间的关系、绿色创新在其中的作用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根据2009-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经过一系列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动态能力可以促进企业ESG良好表现,绿色创新在上述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但由于环境因素作用在企业行为上具有复杂性,使得竞争强度和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检验均不通过.因此,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提升其动态能力,进而带来ESG良好表现和绿色创新水平的提高,政府也可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动态能力绿色创新企业ESG表现竞争强度环境动态性

    知识产权侵权信用惩戒制度的问题审视与完善对策

    王影航黄勤勤李炳超李金惠...
    230-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信用惩戒措施纳入知识产权侵权治理体系并逐步实现法治化,系中国全面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在中国全面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推动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大背景下,梳理有关制度的发展沿革并分析其发展态势,对在把握其正确的发展方向下寻找对应之策大有裨益.基于有关文件的内容相关性与效力层级,梳理出中国知识产权侵权主体信用惩戒制度发展历程的3个阶段,认为中国针对知识产权侵权主体的信用惩戒制度仍缺乏系统性的整合与严格的法律论证.从法治的视角上看,知识产权侵权主体信用惩戒制度的构造必须遵循依法惩戒、协同共治、过惩得当与权益保护等基本原则.然而,中国现行相关规定难以落地实施,存在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惩戒对象与标准不明、惩戒监督与救济不足等诸多问题.鉴于此,有关部门应当遵循依法惩戒等法治原则,从健全相关法律规范体系、构造惩戒"对象-标准-手段"的合理规则和完善知识产权信用惩戒监管与救济机制等方面优化中国知识产权侵权主体信用惩戒制度.

    知识产权侵权信用惩戒比例原则法律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