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和产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和产业
科技和产业

牛东晓

月刊

1671-1807

kejihechanye@163.com

010-62174221

100081

北京市学院南路86号

科技和产业/Journal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查看更多>> 《科技和产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全国一级学会—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题写刊名。2001年创刊,月刊。本刊定位:科技与经济交叉类综合性期刊。以促进经济与科技结合为宗旨,主要登载科技与经济交叉类研究型兼应用型论文。 主要栏目:宏观经济、产业发展、地区发展、区域发展、技术经济分析评价、金融证券、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三农”问题、教学园地等,特别针对科技界和产业界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是高等院校师生、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专家、企业界人士、管理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参阅的工具。 本刊是国内主要检索网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等数据库均全文收录本刊,具有相应的学术地位,获得了期刊界和作者的认可。如: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了本刊曾经刊发的文章。《科技和产业》是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期刊。 热诚欢迎广大作者提供具有创造性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方法研究及高水平的文献综述、学科发展述评、学科前沿评介、实际工作经验总结等稿件,杂志也可刊发项目、课题的研究报告。我们期待您的真知灼见、观点碰撞,将为您的成果发布、职称评定、毕业升学等提供权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辽宁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性测度及协整机制

    马会
    14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和产业结构动态调整的背景下,辽宁省在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出现了脱节现象.以此为切入点,结合相关理论,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探究了辽宁省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之间的耦合水平,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协调、不适应问题提供更切实的解决对策和建议,这对于提高辽宁省高等教育结构化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效率具有很大的意义.

    高等教育结构产业结构耦合性测度

    区域自主创新、产业结构高级化与FDI利用——基于京津冀城市群的实证分析

    夏小萌
    150-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京津冀地区共同构建面向国际化的开放平台,为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流入和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基于京津冀地区各城市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京津冀利用FDI影响自主创新的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京津冀利用FDI对其自主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该促进作用受到高等教育学生人数的正向调节,并且伴随着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呈现非线性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京津冀利用FDI影响自主创新的途径之一.地区异质性结果显示,外部地区利用FDI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中部核心功能区;年份异质性结果显示,伴随着协同战略的实施,京津冀地区利用FDI对自主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由不显著转变为显著促进.

    京津冀自主创新产业结构高级化FDI高等教育学生人数

    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成因与对策——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崔万安卢欣欣
    160-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就业压力较大、就业形势严峻,是近年来社会各界的共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伴随着"慢就业"现象的产生.然而国内各区域差异大,不同区域的"慢就业"群体特征及其所处的就业环境有较大差异.聚焦于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依据就业目标和就业能力划分出五种"慢就业"类型,对不同类型的群体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立足广西地区的就业环境来挖掘"慢就业"成因,最后通过扩大就业容量、加强信息服务、提升人才质量、引领观念转变四个方面对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提出具体的完善对策,以实现民族地区的稳就业促发展.

    "慢就业"高校毕业生民族地区

    科技项目管理研究的热点与演进轨迹

    廖帅邓茜牛璐瑶
    16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把握科技项目管理领域的研究动向和热点演化,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和Web of Science两类数据库中以科技项目管理为研究主题的文献,从发文规模、关键词共现、研究聚类及主题突现等多个维度的知识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4-2023的10年间,科技项目管理领域的研究总体呈现平稳态势,但近两年发文量有所下降,这一趋势反映了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已经逐渐改变;科技项目管理领域的研究主题主要涵盖了政策创新、资金监管、管理模式、实施主体、成果转化以及绩效监测评价等多个方面;科技项目管理领域的研究范围从立项、执行到成果转化的各个环节均受到学界关注,研究较好地覆盖了科技项目全周期,并且管理工具和方法的创新已经成为重要研究方向;基于关键词突显强度的分析,可将科技项目管理研究领域的时间序列划分为成长期(2014-2018年)、成熟期(2019-2023年)两个阶段.

    科技项目管理文献计量CiteSpace

    居民参与福州市韧性社区建设的影响因素——基于499份调查数据

    庄佳敏
    173-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福州市499份调查数据,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普通最小二乘(OLS)回归分析研究了福州市居民参与韧性社区建设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福州市韧性社区建设中居民的参与行为整体偏低,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存在背离;参与态度、社会规范、政策引领、参与行为控制均能对居民参与韧性社区建设的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政策引领的影响程度最大;居民的参与行为受到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控制的共同影响,参与行为控制的影响程度更大.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应从坚持党建引领、推进政策落地两个方面纵深发力,促进福州市韧性社区建设中的居民参与.

    韧性社区居民参与计划行为理论结构方程模型

    建设项目土地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识别与评估

    黄源华于冬升
    181-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文献研究与专家访谈识别建设项目土地征收社会稳定风险因素22项,将社会稳定风险因素按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进行分类,构建了建设项目土地征收社会风险因素清单.采用评估实例对风险因素清单加以验证,评估结果显示,拟征地项目的组合风险指数为0.24,属于低社会稳定风险.

    建设项目土地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识别

    基于附加应力法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影响参数分析

    付有为贺佐跃
    186-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文献中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因素分析较为缺乏这一问题,基于刚性桩复合地基的附加应力法,对地基土、刚性桩、路堤等因素对加固区沉降、中性面深度、负摩擦力等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固区沉降随淤泥质粉质黏土压缩模量、工作垫层厚度、工作垫层侧阻力逐渐增加;中性面深度随工作垫层厚度逐渐增加,但随工作垫层侧阻力逐渐减小;负摩擦力均随工作垫层厚度、工作垫层侧阻力逐渐增加.加固区沉降均随桩端土极限端阻力、总极限端阻力和单桩极限承载力逐渐增加.相对于开口条件,桩端为闭口时,桩端阻力较大,单桩承载力较高,加固区沉降较小.加固区沉降均随路堤高度、路堤填料重度、路堤顶宽和路堤边坡坡率逐渐增加;中性面深度和负摩擦力也随之呈现增加趋势.此研究结果可为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与计算提供一定参考.

    刚性桩复合地基影响因素加固区沉降附加应力法

    双线盾构隧道下穿排水箱涵地面沉降分析

    王栓李东磊李聪郑晓飞...
    192-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金洲大道站至雷锋西站区间盾构隧道穿越排水箱涵工况为例,运用FLAC3D有限元软件构建了双线盾构隧道下穿排水箱涵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数值分析,深入探讨了 土体注浆加固措施在减少地面沉降和控制沉降形变方面的有效性,揭示了盾构隧道下穿排水箱涵对地面沉降演化规律的复杂影响,并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盾构隧道上方土体经过注浆加固后能显著减缓盾构隧道掘进时引起的排水箱涵及地面沉降沉降,从而有效保护地下排水箱涵以及地面结构的安全与稳定.

    盾构隧道排水箱涵土体加固地面沉降数值分析

    有限梁段法在变截面连续箱梁桥剪力滞效应分析中的应用

    段燕娥陈超王方旭
    199-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析变截面连续箱梁桥的剪力滞效应,选取具有2个节点、4个自由度的箱梁单元,引入剪力滞控制微分方程的初参数解,推导出箱梁梁段单元的刚度矩阵和等效节点荷载.利用FORTRAN语言编写相应计算程序,应用所编程序对某简支箱梁进行验算,并分析了某三跨变截面连续箱梁桥在主跨作用车道荷载时的剪力滞效应.结果表明:剪力滞效应对中跨1/2处影响最大,对左边跨、右边跨几乎没有影响;中跨1/2处总挠度是初等梁挠度的1.08倍.

    薄壁箱梁变截面连续梁能量变分法剪力滞效应有限梁段法

    考虑环境因素的货运航线网络优化设计

    山秋月吴永强黄春丽杨玉蓉...
    205-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货运航线网络设计中仅考虑经济目标而忽视环境影响的问题,在绿色民航的背景下,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经济目标和环境影响的货运航线网络优化方法.基于多分配严格枢纽航线网络,以经济成本、CO2、CO和NOx排放量最小为目标,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采用线性加权和法与分支定界法结合案例求解.结果显示,不同优化目标下的航线网络结构存在一定差异,难以同时达到最优.与仅考虑经济成本的求解方案相比,采用本文的综合求解方案,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间的较好均衡.

    航空货运枢纽航线网络环境影响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