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和产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和产业
科技和产业

牛东晓

月刊

1671-1807

kejihechanye@163.com

010-62174221

100081

北京市学院南路86号

科技和产业/Journal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查看更多>> 《科技和产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全国一级学会—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题写刊名。2001年创刊,月刊。本刊定位:科技与经济交叉类综合性期刊。以促进经济与科技结合为宗旨,主要登载科技与经济交叉类研究型兼应用型论文。 主要栏目:宏观经济、产业发展、地区发展、区域发展、技术经济分析评价、金融证券、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三农”问题、教学园地等,特别针对科技界和产业界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是高等院校师生、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专家、企业界人士、管理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参阅的工具。 本刊是国内主要检索网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等数据库均全文收录本刊,具有相应的学术地位,获得了期刊界和作者的认可。如: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了本刊曾经刊发的文章。《科技和产业》是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期刊。 热诚欢迎广大作者提供具有创造性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方法研究及高水平的文献综述、学科发展述评、学科前沿评介、实际工作经验总结等稿件,杂志也可刊发项目、课题的研究报告。我们期待您的真知灼见、观点碰撞,将为您的成果发布、职称评定、毕业升学等提供权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王琴伍达富母欢欢
    195-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关系,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等对2010-2022年贵州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协调程度进行探究.结果表明,2010-2022年,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且两者间发展关系高度耦合,耦合协调度从0.308 5不断上升至0.937 8,发展态势良好.基于研究结果,从制定综合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城市规划、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加强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措施建议,以期让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形成良性互动、实现耦合协调发展,从而推动贵州省经济可持续发展.

    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熵权法耦合协调

    面向枢纽机场的多因素滑行路径规划综合研究

    祁欣月张汛陈长煜张涛...
    201-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枢纽机场滑行道容量不足问题,结合安全间隔、冲突解脱和公平性原则,以滑行路径最短作为优化目标,考虑燃油消耗和废气排放,建立滑行路径规划模型.采用Dijkstra算法将滑行路径转化为邻接矩阵,以加权的方式进行冲突解脱,在保证滑行道零冲突的前提下,减少总的滑行距离.以国内某枢纽机场2018年某日18:00-19:00内的实际运行数据结合19个跑道节点、71个滑行道节点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滑行路径规划方法可行,可提高机场场面滑行效率,有效降低油耗量及污染物排放.

    枢纽机场Dijkstra算法滑行效率最短路径

    基于织补理论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路径探索——以文县哈南村为例

    郭俊秀连华
    208-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村落作为我国乡土农耕文明、历史地域特色的空间载体,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保留传统风貌、维系人地关系是新时代乡村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织补理论的视角,探索文县哈南村的保护与更新发展策略,确定以"点、线、面"为织补方式,通过对现状问题总结,从建筑、产业、文化和生态4个方面入手,提出"多点串联、线状连接、面域协同"的保护更新策略,为同类型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参考建议.

    织补理论传统村落文县哈南保护更新策略

    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图谱的专利分析

    杜宇坤
    215-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长三角人工智能(AI)产业集群是我国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对200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申请进行检索,结合人工智能产业中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的核心一级技术分支以及重要的二级分支进行分析,以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相关的产业图谱的专利申请为切入点,分析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助力长三角在产业升级中的竞争格局、创新态势、产业体系、行业应用.

    人工智能(AI)专利分析长三角产业图谱

    非经济领域锦标赛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孙锦婷
    221-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经济领域锦标赛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全国文明城市评比是我国最具典型代表的非经济领域锦标赛.基于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评比结果,运用2012-2021年我国66个地级市的数据,应用双重差分(DID)法,系统评估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基准回归分析和稳健性结果表明,全国文明城市评选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研究结果为全国文明城市评比对经济增长提供了实证依据,为优化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标准以实现城市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启示.

    全国文明城市经济增长双重差分(DID)法

    超大跨度变断面隧道围岩力学动态响应与开挖步序优化数值模拟研究——以苏州七子山隧道为例

    赵虎张恭禄李世堂刘禹...
    227-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保证超大跨度变断面隧道的施工安全,同时兼顾施工便利性及施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依托苏州长江路南延工程-七子山隧道工程,针对连拱转大跨段开挖过程中拆除或保留临时支撑,以及超大跨度段的是否调整优化开挖步序这两种工况,采用FLAC3D开展数值模拟研究,从围岩位移和围岩应力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上两种工况下,围岩位移和围岩应力均存在明显差异;在连拱转大跨段,开挖过程中保留临时支撑围岩所受扰动更小,围岩应力变化较小;在超大跨度段,开挖步序优化方法的拱顶最终沉降值减小了 8.60%,仰拱最终隆起值减小了 4.01%,左边墙和右边墙最终水平收敛值分别减小了 9.42%和16.70%,且优化方法的各测点围岩应力变化相对较小.根据得到的对比分析结果对现场施工提出优化建议:对连拱转大跨段,随开挖过程保留临时支撑,同时为保证施工便利性,采用门式拱架作为临时支护手段;对超大跨度段,采用优化的开挖步序进行施工,可进一步降低围岩扰动,提高施工安全.

    超大跨度变断面隧道施工数值模拟FLAC3D施工工法优化

    基于DEM的沥青混合料劈裂强度尺寸效应

    肖宏宇赖志钦罗新华谢斌...
    239-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沥青混合料劈裂抗拉强度的尺寸效应,应用颗粒离散元数值模拟技术,对4种级配(AC-13、AC-16、AC-20、AC-25)不同尺寸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巴西劈裂数值试验,每组级配模型尺寸缩放系数分别为0.6、0.8、1.0、1.2、1.4,并建立尺寸缩放系数与沥青混合料抗拉强度尺寸效应的关系,得到4种级配下的沥青混合料抗拉强度的临界尺寸和临界强度.试验结果表明,4种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抗拉强度均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级配越大,尺寸效应越不明显,级配AC-25的试样抗拉强度尺寸相关系数约为级配AC-13试样的94.37%.

    离散元法沥青混合料劈裂强度尺寸效应

    涡北煤矿842工作面顶板水力压裂转移侧向采动应力分布规律

    周学斌
    246-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力压裂技术是实现工作面采动应力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涡北煤矿842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研究顶板水力压裂技术对842工作面侧向采动应力转移效果和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力压裂技术可使距离采空区30 m范围内支承压力有较显著降低,但对距离采空区超过30 m外的区域卸压效果微弱.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开展842工作面风巷水力压裂现场工程实践,结合现场智能钻孔窥视测试结果,发现水力压裂后老顶砂岩中产生了明显的压裂裂隙,为有效阻隔842工作面侧向采动应力向841工作面沿空掘巷传递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研究成果对于指导顶板侧向采动应力转移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工程意义.

    水力压裂应力转移侧向支承压力沿空掘巷

    管卡位置对海管立管的敏感性分析

    崔建国董志滟崔永涛李民强...
    252-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海洋平台海管立管为研究对象,考虑实际海况和立管实际结构特点,研究多层立管之间及多层立管与平台之间的受力耦合作用.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海洋多层立管数值模型.针对管卡位置对海管立管的结构影响,基于管卡位置对海管立管的结构强度和疲劳寿命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管卡的安装位置进行优化,为现场作业提供理论指导,进一步为海上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和安全保障.

    海管立管管卡位置敏感性有限元分析

    新型PBA工法初期支护施工地层沉降规律研究——以北京某地铁站为例

    李永超
    260-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PBA(pile-beam-arch)工法施工过程中地层沉降主要集中在初期支护施工过程.新型PBA车站是在传统单层4导洞PBA车站的基础上,将中间导洞联合,共用中隔壁,形成由CD法(中隔壁法)施工的大断面.初期支护施工过程地层沉降规律难以掌握.为了研究地层新型PBA车站初支施工过程地层沉降规律,依托北京采用新型PBA工法施工的某地铁车站,运用Peck理论、有限元数值分析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车站新型PBA工法初期支护施工过程地层沉降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相同车站施工提供借鉴.

    初期支护施工地层沉降新型PBA(pile-beam-arch)车站地铁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