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技术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技术语
中国科技术语

路甬祥

双月刊

1673-8578

csttj@263.net.cn;cnctst@263.net

010-84010681

100717

北京东皇城根北街16号

中国科技术语/Journal China Termi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学理论、促进汉语科技术语的规范和统一,是由科技专家和语言专家合力打造的集科技与人文于一体的综合性刊物。为术语的研究者、术语的审定者和术语的使用者服务。面向术语界、科技界、语言界、翻译界、新闻出版界、教育界的广大工作者和研究者,介绍国内外术语理论研究成果,公布规范科技名词,发布试用科技新词,组织重点、难点科技名词的定名讨论,探究科技术语的历史文化内涵,报道科技名词规范工作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西传统农业术语比较与学理解析

    张瑞娥陈德用
    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对中西传统农业术语进行比较和相关学理分析.采用描述和阐释相结合的研究路径,运用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术语观对中西传统农业术语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由于中西传统农业在农事活动和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客观共性,同时由于中西农业文化之间的交流,使得中西传统农业术语之间有一定相似性,但两者之间的差异更为显著.文章从术语本体、概念释解、质性表征等维度对二者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还原历史语境,对相关差异出现的原因进行解释性探讨,并总结其对当下的启示意义.

    传统农业中西农业术语比较

    就《学术论文编写规则》中"量和单位"的几个条款答同人问

    陈浩元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12月30日发布的GB/T 7713.2-2022《学术论文编写规则》,以要求型、推荐型、允许型等条款对学术论文中使用的"量和单位"做出了清晰的规定.在标准实施过程中,一部分同人对其中的几个条款提出了一些问题,例如:什么是标准化的量名称?为什么不应使用"单位+数"构成的量名称?把量名称的斜体英文缩写作为量符号、将西方国家表示数量份额的缩写作为单位符号使用正确吗?为什么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什么是二进制倍数词头?为什么允许单位相同的一组量值只写最末一个量值的单位?等等.为便于大家准确理解条款的含义、正确执行标准,作者作为GB/T 7713.2主要起草人之一,针对这些问题做简要解答.

    量和单位学术论文标准化

    试论服务我国人文社科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

    温昌斌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服务人文社科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应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创新.理论创新包括基础理论创新和应用理论创新.在基础理论创新方面,从"自主"角度划分了名词术语类型,并以此为工具,分析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及其和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关系.应用理论创新方面包括收词原则创新、定名原则创新、定义原则创新.实践创新是指创新审定、发布方式和引入人工智能.

    人文社科名词审定自主知识体系

    基于知识视角的科技新词工作的思考

    史金鹏叶艳玲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飞速发展,新名词和新概念层出不穷,科技新词的规范工作变得愈发重要.文章基于知识的视角探讨科技新词的规范工作.即从科技新词本身所代表知识的角度进行规范定名,从科技新词与其他科技名词的知识关联角度分析科技新词的知识体系,从科技新词的知识演变过程研究科技新词的追踪,以及从知识科普的角度助力科技新词的传播.文章旨在挖掘科技新词的知识价值,创新科技新词的规范形式,使科技新词规范成为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重要补充.

    科技新词定名规范

    景观工程术语初探

    李承森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景观工程建筑在城镇新区、科学园区、田园小镇、园林公园、旅游景区、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等区域所占比例不断增加,为美化人民生活与工作环境,提升民族健康水平起了重要作用.在景观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植物学与工程建筑学术语的交叉融合,衍生出了景观工程术语.文章围绕景观工程术语的产生背景、必要性以及地方性景观工程术语与国家景观工程术语编写的关联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景观景观工程术语

    中国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术语英译标准化原则与策略

    王茜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文物保护历史悠久,文物保护修复术语含义深厚,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特色.文章梳理了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术语的基本内容与来源,针对术语特点,结合术语工作原则,总结出英译标准化原则,归纳其英译策略,有助于加强文物保护术语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国际化进程,彰显国际交流中的中国特色.

    文物保护修复术语英译标准化

    "交互技术"概念及其在展示设计中的发展路径研究

    孙宸睿王海音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互技术是通过计算机输入和输出设备,实现人机对话的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交互技术在展示设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逐渐成为推动设计理念、表达方式及观众体验变革的核心动力.文章以交互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发展路径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其演进过程,分析其在展示设计中的多维应用.通过展示设计案例与前沿技术结合,探讨交互技术在展示设计领域的未来挑战与发展趋势,为展示设计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交互技术展示设计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体感技术

    可通约性——范式视域下中西医科学哲学分析

    刘蓉陈楚淘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美国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有关范式和科学革命的理论,中医与西医之间内蕴的符号系统与价值标准完全不同,属于相互竞争的两个不同"范式",库恩认为不同范式之间存在着"不可通约性",在科学革命的过程中新出现的理论会推翻和取代旧理论.文章从真理一元性和多样性的理论观点出发,认为对于同一研究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但真理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中西医是对于人类健康和疾病认识的不同呈现,研究对象的同一性奠定了中西医可通约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我国在探索中西医结合课程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也从实践中证实了中西医之间存在显著的可通约性.

    中西医结合可通约性范式

    西医学术语汉译史研究的三个面相

    缪蓬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学界对近代"西医东渐"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是西医学术语究竟通过何种形式在汉语医学场域完成了翻译定名和概念阐释等过程.文章旨在揭示西医学术语汉译史研究的复杂性与跨学科性,通过将既存研究所显示的词典史、词汇史和概念史等研究路径相融合,探索用于追溯并再现西医学术语汉译过程的新方法.文章指出,西医学术语汉译史涉及术语翻译、概念阐释和知识建构等过程,因而其研究具有词汇、概念及知识的三重面相,三者同构共生、互补互融.在研究中对三者加以有机整合,有助于勾勒西医学术语汉译史原貌.

    西医学术语汉译史词汇概念知识

    老子哲学与"道元":人工智能token的语义与应用探索

    张中鸿张庆瑞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语言处理建构在"道元(token)"之上,道元是AI算法处理和学习各种文字、图像与声音数据类型的基本元素.道元生成的过程与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相似.大语言模型利用"间距"产生道元后,转换成位,透过大量数据的学习与计算,进行新的道元生成与意义重组.由于结合概率重组,人工智能出现类似于人类行为的不可预测性和独特性.未来借鉴老子哲学和汉字的多样性,人工智能可以发展出更全面和创新的框架.

    道元道元化间距人工智能老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