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通报
科技通报

俞志华

月刊

1001-7119

kjtbtg@126.com

0571-85107609

310014

杭州西湖文化广场省科技馆东门6楼

科技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弹簧-坡面变摩擦阻尼器参数研究

    刘正欢潘文双超周畅...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是针对变摩擦阻尼器无系统研究方法及具体规范的支撑.通过理论推导得出单自由度体系在谐振激励下结构位移、耗能比计算公式并确定摩擦系数、坡面长度、坡度和碟簧刚度等为影响弹簧-坡面变摩擦阻尼器力学性能的重要参数,采用自编程序对弹簧-坡面变摩擦阻尼器进行参数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弹簧-坡面变摩擦阻尼器摩擦系数宜取0.5以上;(2)宜适当增加坡面长度且平面段长度宜小于结构屈服位移;(3)当弹簧-坡面变摩擦阻尼器耗能不足时,宜优先考虑增大坡度;(4)当增大坡度仍无法满足弹簧-坡面变摩擦阻尼器耗能需求时,可考虑增大碟簧刚度.研究结果为实际工程应用中弹簧-坡面变摩擦阻尼器参数确定提供参考.

    弹簧-坡面变摩擦阻尼器参数分析耗能比有限元分析单自由度体系

    引水隧洞交叉段爆破振动对既有铁路隧道影响研究

    马百庆
    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交叉隧洞爆破施工对原有隧道安全运营的影响,本文以新建瑞垟引水隧道为依托,采用理论计算进行振动安全验算,确保钻爆施工产生的振动控制在确定的标准之内,进一步结合有限差分动力分析方法,研究下穿施工过程中既有隧道结构不同部位的应力分布特征和振动传播规律,之后依据工程监测数据,对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新建隧道爆破施工不会对既有隧道结构安全构成威胁,爆源位置对即有隧道的振动响应影响显著,爆源位置在交叉点处时既有衬砌在爆点附近断面右拱脚处振动速度达到峰值4.43 cm/s,同一特征部位峰值振速由最大峰值断面向两侧衰减,且远爆源侧衰减更快,爆破开挖对后方已开挖区域的振动影响略大于前方未开挖区域,现场振动监测得出的振速分布规律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相吻合,实测最大振速值均小于安全控制标准,研究成果可为类似上下交叉隧道工程振动安全控制提供参考借鉴.

    上下交叉隧道钻爆施工动力分析振动特性安全阈值

    大底板多塔楼隔震结构底板设计方法研究

    叶创坤杨晓东陶忠孙任武...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隔震多塔楼串联上部结构的连接板,会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而连接板能可靠传递水平力是多塔楼整体隔震结构方案的重要前提条件,若连接板提前受损或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将会降低.为保证连接板不早于上部结构发生破坏,本文以一大底板多塔楼隔震结构案例为基础,提出基于主应力的底板承载力验算及配筋设计方法,首先利用ETAB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大底板双塔楼隔震结构进行隔震设计,并对底板进行配筋设计和抗震性能验算,最后根据配筋设计结果,利用SAUSAGE非线性分析软件,分析罕遇地震下底板的损伤.结果表明:采用大底板多塔楼隔震方案以后,上部结构的抗震性能均能满足规范要求,根据主应力进行抗震设计的底板能够满足各地震水准的性能目标,罕遇地震下,底板未先于上部结构发生破坏,仍能保证结构整体的整体性.

    大底板多塔楼隔震结构连接板抗震设计

    地连墙重锤成槽施工对临近变电站振动影响分析

    丁小彬施钰杨辉泰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连续墙成槽不可避免的对土层及周边建筑物产生较大影响,尤其需要采用落锤冲击成槽等重型施工工艺时,导致地层及邻近结构产生振动.本文依托于广州地区某紧邻变电站的地连墙成槽工程,利用M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落锤冲击成槽的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研究冲击荷载对临近电站桩基质点振动速度的影响,验证桩锤冲击和方锤修壁2种成槽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数值结果表明:电站桩基质点振动速度随落锤冲程的增大而增大,且竖向振动速度峰值最大;在一定冲程范围内,2种成槽施工方案均能满足规范要求.研究结果可为现场施工及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地下连续墙施工振动落锤冲击荷载数值模拟

    干冰聚能静态破岩技术振动规律与频谱特征

    张强叶武奚灵智杨槐...
    92-98,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干冰聚能静态破岩技术诱发振动的影响范围及规律,本文利用微震监测系统对干冰聚能静态破岩过程进行全程监测,获得了干冰聚能静态破岩和机械破岩诱发的振动信号,对其振动规律与频谱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干冰聚能静态破岩诱发振动速度在3m距离处即降到了25 mm/s以下,可满足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标准;诱发的振动频率主要分布在100 Hz以下,与镐头机诱发的振动相比,振动频率在50 Hz以下的成分更多、幅值更大,低频成分更多;诱发振动速度随震源距离增加呈乘幂函数衰减,比机械破岩引起的振动影响范围更小;边坡加速了干冰聚能静态破岩诱发振动速度的衰减,坡度越陡,振动速度沿该方向的衰减越剧烈,干冰聚能静态破岩技术未使用危险爆炸品,与炸药破岩相比没有审批、运输限制,现场施工安全环保.研究结果对干冰聚能静态破岩技术的现场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干冰气动破岩振动规律衰减规律频谱特征

    考虑SMW工法桩型钢布置方式的软土地区基坑变形分析

    廖苏理张振宇王吉波翟洪刚...
    99-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采用SMW(soil mixing wall)工法桩的长大深基坑围护的变形受力特点,通过有限元对杭州地区某软土基坑进行三维建模,基于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周边地表沉降以及深层土体位移的变化规律,探究SMW工法桩型钢布置形式、软弱土层分布以及土体性能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对比分析数值模拟结果可知:型钢间距越密集,SMW工法桩侧向水平位移、地表沉降以及深层土体位移越小;其中"密插型"布置方法比"插一跳一型"的围护结构位移最大值减小8.16%~9.74%,周边地表沉降最大值减小约10.00%~23.53%.软弱土层厚度对基坑变形影响较大,软弱土层越厚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值与地表沉降值越大,软弱土层厚度增大后,围护结构侧向位移增大14.55%~42.22%、地表沉降增大2~7倍.通过上述研究分析结果,能为采用SMW工法桩的类似基坑围护设计提供参考经验.

    软土基坑围护结构变形SMW工法桩有限元

    基于极限平衡法的挡土墙设计理论

    沈宁陈宏鹏宗亮谢东武...
    109-114,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嵌入式挡土墙进行拟静力极限平衡设计,采用Blum法计算动力条件下的内力和临界加速度,讨论该方法的主要缺陷,并基于真正动态二维有限差分分析的结果,提出一种新的极限平衡方法.研究表明:在水平接触应力和弯矩分布方面,拟静力预测法结果与真正的动态二维有限差分分析法获得结果以及相关文献研究结果高度吻合.随着土-墙体系强度增加,土-墙体系的临界加速度和最大弯矩均增大.土-墙系统强度越大,在振动中产生位移越小,但这一目标实现需要增加墙体内力.Blum方法仅为中等地震提供了对墙体最大内力的可靠估计,并且显著低估了临界加速度和相应的最大弯矩.相反,本文所提出的方法与数值数据吻合较好,并始终给出保守估计的最大弯矩值.

    拟静力极限平衡震动嵌入式挡土墙

    无砟轨道非连续变形植筋关键参数影响分析

    朱云浩
    115-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在夏季高温作用时,轨道板板端会产生非连续变形,从而破坏轨道的平顺性进而影响列车安全.针对无砟轨道板端非连续变形问题,本文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建立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别计算板端植入1根钢筋和2根钢筋方案下轨道的受力特性;最后分析植筋粘结强度和界面粘结强度对轨道的联合作用.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板端植入1根钢筋,抑制轨道位移效果随纵向植入距离增加而减弱,当距板端150 mm时便失去对轨道垂向位移抑制效果;板端植入2根钢筋可以有效抑制轨道垂向位移,效果优于板端植入一根钢筋,但随植筋间距增加植筋应力增大,安全储备减小;植筋粘结强度和层间界面粘结强度的增强对抑制轨道垂向位移均有显著效果.

    无砟轨道植筋锚固有限元模型数值分析粘结强度

    《科技通报》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