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会计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会计研究
会计研究

周守华

月刊

1003-2886

68528922@asc.org.cn

010-68528922;68521749

100045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14号月新大厦六层

会计研究/Journal Accounting Research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管理会计变迁的制度情境——机制特征、动因组合与路径选择

    冯圆
    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管理会计变迁离不开制度情境及其变迁管理.围绕管理会计"形成机制——理论体系"的框架构建,需要借助于结构性动因与执行性动因的优化组合,强化案例提炼与概念扩展的路径选择.管理会计职能是内生于管理会计之中的功能作用,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以及开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保证.本文结合管理会计变迁的制度环境,在管理会计功能扩展的引领下,主动构建管理会计变迁的框架结构,使管理会计变迁在嵌套剥离的过程中逐步深入.通过"机制特征、动因组合与路径选择"展现管理会计变迁的制度情境,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构建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或方法,使管理会计功能扩展更具针对性与有效性.

    管理会计变迁管理功能扩展制度情境理论框架

    会计信息可比性、相对估值与分析师股价预测

    廖冠民张紫菡王瀛
    1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财务分析师普遍使用相对估值法预测股价,而相对估值法的有效性取决于目标公司与对比公司之间是否可比.本文检验会计信息可比性如何影响分析师股价预测的准确度及有用性.以2006-2022年我国非金融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本文实证发现,会计信息可比性能够提升分析师股价预测的准确度,并且当分析师专业能力较低、对比公司股价噪音较小时,会计信息可比性对分析师股价预测准确度的正向影响更大.机制检验表明,会计信息可比性通过提升价格乘数预测准确度进而提高了分析师股价预测的准确度.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当会计信息可比性较高时,基于分析师股价预测信息构建的投资策略能够带来更高的回报.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在我国资本市场广泛采用相对估值法的背景下,会计信息可比性对估值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有助于理解与完善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会计信息可比性相对估值分析师股价预测分析师能力股价噪音

    政府税收管理信息化对企业损益分类操纵的影响

    赵乐王琨刘志远
    3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政府通过信息技术优化监督管理会对微观层面的企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金税三期系统在不同省市分阶段上线,度量政府税收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并探讨其对企业利润操纵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金税三期上线后,企业更多地通过损益分类操纵来提升核心业绩,具体表现为企业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异常净利润与营业外支出的正相关关系显著增强.机制检验表明,税收管理信息化对损益分类操纵的加剧作用主要体现在避税程度较高的企业中,说明税收管理信息化通过打击避税、增加稽查风险进而影响企业损益分类操纵行为.截面分析表明,当企业所在省市征管力度较强、操纵动机较大或外部审计质量较低时,税收管理信息化加剧损益分类操纵行为.本文的研究为全面探究税收管理信息化的经济后果以及企业盈余操纵方式选择提供经验证据,对政府部门和资本市场理解和监督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税收管理信息化非经常性损益损益分类操纵盈余管理金税三期

    股权国际化能够促进我国企业并购绩效提升吗

    庄明明余鹏翼李善民
    4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4至2019年间的9682个并购事件和手工收集的可追溯到来源国(地区)的境外股东持股数据,考察股权国际化对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国际化有助于提升我国企业的并购价值创造能力,境外机构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并购公告的短期市场绩效和并购后的长期整合绩效均显著更高,该结论在通过工具变量法控制内生性偏差并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境外机构股东可以通过遏制并购交易中的内部人掏空、促进发达市场知识溢出和为主并企业提供隐性声誉担保三种可能渠道提升并购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无论是外商直接投资型还是投资组合型的境外机构股东持股,均能显著提升企业的并购绩效.

    股权国际化并购绩效监督知识溢出隐性声誉担保

    ESG评级异曲同工吗?——基于成就导向与风险导向的ESG评级比较研究

    李慧云刘倩颖郑鸿锐张永冀...
    6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ESG评级日益受到重视,但不同机构的评级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引发资本市场与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依据各机构的评级方法论,将ESG评级划分为成就导向和风险导向,从财务绩效和市场表现的角度展开比较分析.研究发现,ESG评级异曲不同工,成就导向ESG评级对企业短期财务绩效、个股回报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长期财务绩效的影响不稳定,且对股价崩盘风险未产生显著影响;风险导向ESG评级仅对股价崩盘风险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但存在机构异质性.原因分析表明,各评级机构所采用的指标体系的差异,权重分配与数据整合的不同取向,以及底层数据来源和覆盖范围的差异是导致各ESG评级出现分歧的重要因素;不同导向ESG评级之间存在干扰效应;环境维度的差异造成的影响最大.本文丰富了 ESG评级的研究,对构建良好的ESG评级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ESG评级财务绩效市场表现ESG评级生态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异地子公司拓展与产业溢出效应——来自上市公司参与精准扶贫的证据

    杨进化汝婷廖佳月
    8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企业实现跨地区发展并发挥其产业带动效应对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上市公司参与精准扶贫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跨地区设立子公司的影响及其产业溢出效应.通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本文研究发现:(1)上市公司跨省参与精准扶贫有助于企业拓展异地子公司,显著增加上市公司在被扶贫地区的新增异地子公司数量;(2)机制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参与异地精准扶贫能显著提升其在被扶贫地区的声誉,提高其信息和资源获取能力;(3)从产业溢出效应来看,上市公司参与精准扶贫并在被扶贫地设立异地子公司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不仅显著提高被扶贫地区已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创新能力,而且改善了被扶贫地区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环境,使被扶贫地区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明显增加.本文研究表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促进企业跨地区发展并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

    精准扶贫异地子公司产业效应国内循环

    非国有股东治理与国有企业职工劳动收入份额——兼论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要素收入分配

    王贞洁王惠
    9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是优化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利用2008-2019年国有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实证检验非国有股东治理对职工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治理能提高国有企业职工劳动收入份额,且主要体现在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中.机制检验显示,非国有股东治理降低了平均资本成本和政策性负担,并提升了劳动力素质.具体表现为降低债务成本和冗员程度,提高高层次人才数量.异质性检验表明,这一作用在地方国企、资本密集型企业和劳动保护力度较高地区的国企中更为明显,其中民营股东发挥了主要作用.研究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微观层面的收入分配效应提供经验证据,有利于为进一步探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缓解要素收入分配矛盾提供启示.

    非国有股东治理混合所有制改革劳动收入份额要素收入分配

    基金会背景与运营效率

    肖翔罗棪心伍利娜
    11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基金会起步较晚,且具有较强的行政化色彩,在依靠组织自我管理的同时也会受到政府实施的间接管理,具有独特的"官民二重性".本文以我国2006-2021年基金会为样本,从政府出资角度探讨了基金会背景对运营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非政府背景基金会,政府背景基金会的运营效率更高.机制分析表明,政府背景通过提高基金会的内部治理水平对其运营效率产生了积极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地区和没有海外捐赠收入的基金会中,政府背景对基金会运营效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经济后果分析表明,运营效率高的政府背景基金会能够获得更多的捐赠收入.本文深化了基金会与政府关系的认识,能够为政府参与非营利组织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证依据,为规范我国非营利组织治理、建设慈善社会提供政策建议和改革方向,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基金会政府背景运营效率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公司债务融资成本

    李闻一李栗
    127-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财务转型有效工具,受到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并且数量增长迅猛,现有研究表明其有利于加强管控和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那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成是否能降低公司债务融资成本?本文以2003-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显著降低公司债务融资成本;机制分析发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提高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改善信息环境和优化债务期限结构,进而降低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作用主要集中在非国有企业、无形资产比例高、董事网络关系弱、行业竞争程度高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高子样本中.

    财务共享服务债务融资成本内部控制质量信息环境

    贷款跨行业多元化是否降低了银行系统性风险?——基于中国上市银行的证据

    马传慧方军雄
    143-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其采取的旨在降低个体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多元化战略成效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话题.本文首次研究了银行贷款业务跨行业投放策略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基于上市银行数据的研究发现,贷款跨行业多元化与银行系统性风险显著呈正相关关系,即存在明显的"多元化系统性风险"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贷款跨行业多元化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主要通过银行间资产相似性渠道展开.此外,本文发现,"多元化系统性风险"效应主要存在于股份制银行、高同业存款和高房地产贷款的银行中.上述研究发现对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控制和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改革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多元化战略贷款跨行业多元化银行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