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外语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外语研究
当代外语研究

吴江

月刊

1674-8921

ddwyyj@sjtu.edu.cn

021-34205995

200240

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当代外语研究/Journal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CHSSCDCS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外语教育学视域下"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模型探究

    张姝玥
    116-124,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文科背景下,互联网技术深深融入到外语教学领域之中.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外语课程教学的新形式之一.构建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模型,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介开展教学评价活动,不仅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与外语教学成果的根本需要,更是符合当下外语类新增二级学科"外语教育学"中针对教学过程研究的基本需求,从而促进外语课程教学完善.因此,为了有效评价混合式教学效果,本研究立足于外语教育学研究的视角,构建了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模型,分析了其实践路径,通过教学中的"评",推动外语教学中"教"与"学"的高效性,更好地促进混合式教学模式及其评价机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外语教育学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模型建构

    语言能力分项测试与二语专业初级阶段有效教学的关联研究

    孙颖郑宇超刘伟
    125-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专业日语初级阶段教学已迭代为线下线上结合模式,线上平台习得活动的反馈效果不够全面,语言知识分项测试依然是教师最为主要的习得效果反馈方式.初级阶段的有效教学体现在教师对学习者的二语习得惯习的培养、知识点的有效输入上,即学习者的习得状态才是课堂有效与否的重要标识.多维度的持续日测可为师生间在教学方法、习得路径上的交互关联提供数据性支撑,辅助师生联通互动,形成一个相对理想稳定的习得环境.本文整合学习者语言能力输出情况和问卷调查情况,关注学习者对语言习得新情境的适应情况和感受情况,深入探讨在"线上+"模式下如何获得专业日语初学者的个体认知情况以及怎样在教学设计中对其加以关注.

    分项测试二语专业习得复杂动态系统有效教学日语学习者

    施事性因果链的注意视窗开启与概念接合模式探究

    匡芳涛张倩慧
    136-149,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汉语口语表达,同时结合访谈数据,对内含多个子事件的施事性因果链的注意视窗开启模式和概念接合模式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就注意视窗开启而言,施事性因果链共呈现五种视窗开启模式,不同模式在开启视窗的子事件类型上存在差异,但模式内子事件开启视窗的顺序都遵循因果链序列中子事件的布列状况;说话人自身的身体体验对视窗开启模式的选择具有影响.就概念接合而言,施事性因果链共呈现四种概念接合模式,模式之间的差异体现在开启视窗的子事件的组合方式上;开启视窗的子事件在发生顺序上的邻近程度对子事件的组合方式具有影响.

    施事性因果链注意视窗开启模式概念接合模式身体体验邻近程度

    探究外语学习中教师支持和坚毅品质间的调节中介机制

    亓燕
    150-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在线英语学习为背景,旨在探究学生感知到的英语教师支持与其英语学习中坚毅品质发展之间的关系.该研究提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以探讨性别角色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研究参与者为来自中国北方某高中参与在线英语学习的818名学生,其中有495名男生和323名女生.中介模型的结果首先表明,性别角色(男性化和女性化)在学生感知到的英语教师支持与英语学习中的坚毅品质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结果进一步表明,性别仅在"教师支持"至"女性化性别角色"路径上起到了调节作用.其中,英语教师支持与女性化性别角色的正向关系在男生中更为强烈.研究结果阐明了在线学习过程中,与英语教师的积极互动有利于学生双性化特征的发展,即男性化和女性化相关特质共同发展,进而有益于学生英语学习的坚毅品质的发展;这种来自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对男生的女性化特质发展的影响较女生来说更为显著.

    英语教师支持性别角色坚毅品质性别在线外语(英语)学习

    颜色及颜色词加工中的性别差异:混合效应模型的证据

    范琳郑诗扬
    163-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颜色及颜色词的认知加工过程十分复杂,涉及众多影响因素.性别作为重要的生理及文化因素对颜色及颜色词认知加工过程有重要影响,但具体影响机制尚未有定论.本研究考察同一文化背景下,不同性别受试对同一颜色及颜色词的加工过程,并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研究发现,女性在颜色及颜色词的加工速度方面显著优于男性,说明性别对颜色及颜色词认知的加工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还表明,加工速度只是颜色及颜色词加工的一个维度,就加工质量而言,女性在颜色判断任务中具有显著加工优势,而男性则在颜色词判断任务中表现出显著优势.

    颜色颜色词性别差异知觉符号系统理论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弗罗斯特《未走的路》中的隐喻手法

    宋学东
    179-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弗罗斯特《未走的路》中含有大量的隐喻案例.对该诗的既有研究大多热衷从文学鉴赏角度去分析其蕴藏于平淡话语之下的人生哲理,其对隐喻的分析也存在只论个体不谈整体的现象,且仅局限于某个词的词义引申,尚未关注其词句间形式转变的语法隐喻.该研究拟挖掘诗行背后的多种隐喻手法,从局部到整体,从词汇到语法,更完整地呈现隐喻机制在该诗作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未走的路》弗罗斯特词汇隐喻语法隐喻隐喻手法

    论当代华裔美国作家回忆录中的"真实"

    张欣
    188-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汤亭亭、林玉玲与谭恩美是三位颇具代表性的当代华裔美国作家.20世纪末以来,她们先后出版回忆录.与回忆录传统的"事实真实"相比,汤亭亭借由虚构与想象展现具有实验性与创造性的"诗化真实";林玉玲的学术回忆录尝试以"个人真实"补充理论话语的权威性与普适性;谭恩美借助家庭肖像照挑战"图像真实"的客观性.当代华裔美国作家回忆录在叙事、情感、视觉层面汇聚多维"真实"观.这既体现当代华裔作家日渐成熟的文学创作,也彰显其社会和文化反思意识的增强.

    华裔美国作家回忆录真实汤亭亭林玉玲谭恩美

    中国菲利普·罗斯研究述评(2013~2022)

    谢文玉石丽青
    199-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美国犹太裔作家菲利普·罗斯享有"美国文坛活神话"之美誉.20世纪80年代国内罗斯研究成果丰赡.2013年以来,罗斯研究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在西方文学传统和文化中考察其叙事艺术和创作风格;在"文化转向"视域下深入宏大历史语境中探寻作品的政治意义;聚焦其独特的身份观,深入挖掘身份问题再现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内涵①.近年来中国的罗斯研究成果喜人,但有进一步拓展和挖掘的空间,如对罗斯进行系统性和整体性研究,深入挖掘罗斯作品中的"美国性",系统耙梳和论述罗斯的批评思想,可以立足中国独特的学术语境,从空间理论与伦理环境理论等角度推陈出新,进一步丰富罗斯在中国的研究.

    菲利普·罗斯研究叙事艺术文化转向

    人物介绍

    封3页